中静系再次出售徽商银行股权 接盘方背后浮现鼎晖身影

2021-07-06 11:22:31
达摩财经
关注
2021-07-06

中静系与杉杉的徽商银行股权纷争未了之际,港股上市公司东建国际(0329.HK)出手欲接盘中静系所持徽商银行全部股权。东建国际背后则浮现国内PE巨头鼎晖投资以及东方证券、建银国际等金融机构的身影。

图片


出品|大摩财经


7月5日,东建国际公告披露,该公司与中静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7月2日签订意向书,东建国际或其指定实体(包括但不限于SPC基金)有意向收购、中静新华有意向出售徽商银行不超过19.77亿股。意向书期限为6个月。

 

几天前,中静新华也曾公告称,董事会已在6月25日同意与东建国际就出售全部徽商银行持股达成合作意向。

 

东建国际公告显示,中静新华打算出售的19.77亿股包括潜在收购股份,但潜在收购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实现。这也意味着,中静系此前已向杉杉控股转让、目前存在诉讼争议的徽商银行5.06亿内资股也在交易计划之列。

 

中静新华6月25日的最新跟踪评级报告披露,中静新华通过母公司及多个下属主体直接持股的方式投资徽商银行,截止2020年末对徽商银行投资余额92.31亿元、持股比例10.59%(含内资股2.25亿股、H股12.46亿股),占中静新华总资产的58.53%。


2019年、2020年,徽商银行净利分别为98.19亿、95.7亿元。中静新华获得投资收益为14.04亿元、10.55亿元,占其营收的绝大多数。

 

中静系长期为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但从2019年起去意坚决。2019年8月,中静新华宣布以121.5亿元向杉杉控股清仓出售所持徽商银行股权,但交易在2020年6月因双方付款争议而中止。

 

当时,中静系通过中静新华、中静四海等持有徽商银行19.77亿股,其中中静系控股的中静四海持有徽商银行5.06亿股内资股。不过,中静系所持中静四海51.65%股权已在交易终止前以18.82亿元的对价交割给杉杉,事后双方相互诉讼至今,中静系要求杉杉返还已完成工商变更的中静四海51.65%股权,杉杉则为追讨资金诉至法院冻结了中静新华名下徽商银行内资股2.25亿股。

 

东建国际此番出手欲接盘中静系所持徽商银行股权,能否打破中静系与杉杉的股权转让纠纷僵局,又能否改善徽商银行长期存在的治理难题,并推动徽商银行加速回归Agu股,市场颇为关注。

 

东建国际是谁

 

中静新华的母公司为中静实业集团,创始人高央祖籍浙江,幼时随父赴奥地利生活,后以华侨商人的身份归国经商,并在世纪之初的城商行改制中嗅到了生意机会。2007年,中静实业集团和杉杉联手通过双方共同持股的中静四海投资徽商银行,此后中静实业集团子公司中静新华和中静四海先后通过增资、受让等方式增持徽商银行股权。2013年徽商银行在港股上市后,中静新华又进一步在二级市场增持,最终成为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

 

作为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中静系与徽商银行管理层长期存在矛盾,在徽商银行回A上市的问题上多次产生冲突,导致徽商银行从2015年起迟迟未能回归A股。目前,受中静系与杉杉股权转让纠纷影响,徽商银行的A股发行方案有限期已延期至2022年6月29日,即一年后。

 

杉杉控股日前公开称,中静系之所以欲出让所持徽商银行股权,是因为“中静新华购入徽商银行股权的资金大多来自融资,而徽商银行股权分红并不足以支付高额的融资利息。中静新华为要求徽商银行足额分红,利用大股东地位在徽商银行公司治理中处处设阻,并通过各种举报对徽商银行管理层不断施压,却一直未能解决中静新华在徽商银行股权低分红与融资高利息倒挂的难题。”


中静新华最新跟踪评级报告显示,2020年末其全部债务合计为29.92亿元,其中约20亿元在2022年到期。截止2020年末,中静新华流动资产20.98亿元,其中货币资金0.41亿元、其他应收款20.49亿元。

 

此番欲接盘中静系持股的新买家东建国际,专业从事股权、债券投资等资产管理业务。东建国际原主要股东为东方证券和建银国际,去年10月起新进入的JZ Investment Fund成为第一大股东,东方证券、建银国际退为第二大、第三大股东。东建国际未披露JZ Investment Fund的详细背景,但大摩财经注意到,东建国际董事会中出现了鼎晖投资的身影。

 

东建国际现任董事长为焦树阁,又名焦震。焦震即为鼎晖投资总裁,系今年3月出任东建国际董事长。另外,东建国际另三名执行董事之一魏斌是鼎晖投资高级合伙人,系从去年10月起担任执行董事。

 

焦震坐阵东建国际,出手接盘中静系持有的徽商银行股权,是否能理顺徽商银行长期存在的治理难题、助力徽商银行回归A股,让市场也抱有期待。


“举报”杉杉


中静系与杉杉发生徽商银行股权转让纠纷后,双方矛盾至今未能化解。

 

杉杉控股以服装起家,后转型进军新能源锂电池等多元化产业,并涉足金融投资,在资本市场频频出击。但几年折腾下来,杉杉系的潜在风险亦在累积,受锂电池利润下滑等影响,杉杉系核心上市平台杉杉股份(600884.SH)去年更出现十年来首次扣非后利润亏损。

 

2020年6月,杉杉股份宣布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欲提振上市公司业绩。当年底,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回归担任杉杉股份董事长,显示其重新做强上市公司的决心。过去一年,受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利好驱动,杉杉股份的股价从低谷大幅上涨近300%。

 

不过,杉杉并购的LG化学偏光片业务属于成熟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在市场上也不乏争议。就在7月3日,杉杉控股发布声明,指责中静新华及其董事长高央在双方发生纠纷后,对杉杉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等事项进行“不实举报”,“刻意引导证券监管部门、案件审理法院、金融机构及广大投资人,企图以此对杉杉股份国际并购、定向增发等资本运作、法院判案、银行授信、上市公司股价等造成影响。”

 

据杉杉控股的声明描述,杉杉控股旗下上市公司杉杉股份2020年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后,中静新华在去年下半年不断向证券监管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举报称:“杉杉股份以LCD偏光片生产线搬迁落地为由一女二嫁;杉杉股份经营存在重大风险;杉杉控股及杉杉集团在向中静收购徽商银行股份交易中严重违约,可能触发百亿规模的赔偿损失。”

 

杉杉在声明称,杉杉在LG化学偏光片业务并购及并购后与相关政府和企业的产业资本合作中,均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要求,相关资金安排完全符合与相关方的协议约定,不存在任何违法、违规及违约行为。“针对不实举报,有关部门与杉杉进行了沟通,在了解事件背景和真实情况后,对企业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达摩财经
428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