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180亿造不出量产车,又一国产车企掉队,董事长被限制高消费
如今,国内的互联网造赛道正热闹非凡,在资本的加持下,蔚来、小鹏等的交付量节节攀升。不过,几家欢乐几家愁,也有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巨额烧钱之后还停留在“PPT造车”,比如奇点汽车。
来源:海西商界
烧钱180亿
奇点汽车成立于2014年,与蔚来、小鹏等属于同一起跑线。不过,经过7年的发展,造车新势力们的现状却不尽相同。
2017年4月,奇点iS6正式发布,量产时间却从2017年底拖到2019年底,拖到如今已“音信全无”。
虽然量产时间遥遥无期,但奇点汽车的烧钱能力却不输任何造车新势力。从2015年至今,奇点汽车已经经历过10次股权融资,总规模超过170亿元。
甚至在今年,奇点汽车还被传出最新获得10亿元融资的消息,因此有业内人士估算,奇点汽车了累计烧钱的规模已高达180亿元,超过小鹏汽车的融资规模。
量产“顽疾”
奇点汽车如此操作,不禁令人想起此前烧钱84亿却不见量产的拜腾汽车。而在奇点、拜腾的背后,是一直困扰造车新势力们的量产难问题。
其实,何止奇点汽车,特斯拉等头部品牌都曾陷入量产漩涡,一着不慎便极有可能被资金链拖垮。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无非通过代工、自建工厂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量产。
遗憾的是,奇点汽车在这三条路上屡屡碰壁。按照奇点汽车在2019年的回应,无法量产是因为合作伙伴的生产基地变更。这意味着,奇点汽车的代工生产并不顺利。
因此,奇点汽车不惜耗资超80亿人民币在安徽铜陵自建汽车产业园。殊不知,自建工厂对于资金的需求何止百亿人民币,资金链问题便可以直接拖垮奇点汽车。
在造车市场,没有持续的现金流支持无疑等于破产。尤其在行业头部逐渐集中的情况下,奇点汽车想要东山再起,已然十分困难。
根据媒体的最新消息,奇点汽车的董事长沈海寅已经被限制高消费。作为前360副总裁,沈海寅在创业初期曾信心满怀,并表示造一辆真正的好车是自己的终极梦想。如今来看,沈海寅距离梦碎已然不远。
写在最后
造车市场的火热吸引了不少人想要加入分一杯羹,不过,多数人只看到“蔚来们”的股价在不断上涨,却没有看到更多的盲目追随者已倒在风口之下。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