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科技联合创始人罗毅:大航天时代的太空经济
今年是英诺天使基金(下称:英诺天使)成立第八个年头,5月22日,一年一度投资圈和创业圈最为盛大的聚会之一的英诺创新者大会在青岛新金融产业园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无限可能·2021英诺创新者大会”。天兵科技联合创始人罗毅发表了《大航天时代的太空经济》主题演讲,介绍了中国航空的未来机会,与天兵科技的硬实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投资人、企业家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天兵科技的罗毅,非常高兴在今天参加英诺八周年创新者大会,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大航天时代的太空经济。
这几年太空经济兴起还是从马斯克说起,2015年12月份第一次实现人类的火箭重复回收使用,确实也是那个时候,激荡我们从体制内出来的创业者最开始的一波浪潮,到后来的四万两千颗巨型互联网星座,又到刚刚SN15首飞成功,也是真正把火星移民计划,从过去大家觉得是一个科幻的事情慢慢变成了现实。他最近一轮的融资估值是740亿美金,我记得一年以前,整个全球排前四的企业还都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短短一年多代表着硬科技,代表着航天接棒了互联网时代。
在航天这个赛道,在未来十年,中美两个国家博弈过程中,是更加必须争夺的赛道。这个赛道跟美国现在的规模来比,中国的航天还处于baby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国家政策也是每一年稳步地往前,越来越暖。2019年5月30日,国防科工局、装备发展部发布《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相当于给所有民营火箭公司上了户口,是一个比较大的政策拐点。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又把卫星互联网纳到了新基建的首批首类里头,标志着这个行业正式进一步提速。在今年上个月,第97家副部级央企专门来运作中国卫星互联网的企业,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也正式挂牌,在雄安成立了。
火箭这两年逐渐成为一个风口,还是基于一个商业逻辑,市场端给倒逼出来的,现在马斯克一家企业发射四万两千颗卫星,而我们人类在过去已经发射了60年卫星的情况下,马斯克这个人出现以前才发射了两千多颗卫星,一家企业用短短七年时间,实现过去人类60年发射卫星总数的20多倍,带来一个很大的行业起点,卫星上天对于火箭的需求就呈现出来一个爆发式的行业基点。
去年9月份,中国向国际ITU报告了我们的卫星互联网计划12992颗,如果按这个计划,一年要发射一千颗卫星,大概是什么概念?现在我们中国已经处于一个高密度的发射年份了。大概去年发射了三十几发火箭,八十几颗卫星,不到一百颗,这个任务一旦上马,每一年的发射需求将是现在的十倍,现在能干火箭的只有航天一院和航天八院,所以民营企业要填补这个行业的空白,这是行业现在的大机会。
如果按一万美元每公斤发射报价来测算的话,大概国际上的一个小卫星发射市场规模是3640个亿,国内是1092个亿,整个行业星廉箭贵的局面还是比较严重的。
天兵非常感谢英诺,在我们成立非常早期的时候,那时候见竹总和祝总的时候,天兵才七个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连续投了我们两轮,过去一年我们也是完成了四轮的融资,发展速度比较快。伴随着公司的成长,现在团队有两位原来体制内的总师,一位总指挥,四位副总师领衔的一个核心研发团队。国内虽然有19家公司,但是天兵整个团队的配置应该在这19个公司里配置最能打的,也是得到资本亲睐最主要的原因。
从产品定位这块很简单,我们就是液体运载火箭和发动机。
创始人的基本情况,是体制内多个型号的总师,长征奖应该是体制内最高的一个荣誉,得到了五次,国防科技部奖拿了四项。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2019年这个时点选择自己创业能够快速被机构认可,通过两年快速成长到头部企业最主要的因素。
目前首飞产品已完成电气产品联调、结构产品生产、重复使用箭着陆试验、地面设备生产、30吨火箭发动机热试车、星箭联合试验等工作,具备了2021年年中开展国内首枚重复使用火箭回收试验,年底开展国内首枚中型运载火箭入轨飞行试验的条件。
天兵科技将以北京火箭研发中心、西安动力研发中心、郑州动力试验中心、苏州智能制造基地为战略起点,着力形成“三机两箭”的产品发展战略布局、“三大中心、五大平台”的航天智造体系、“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供应链体系,打造全球一流的商业航天企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球太空经济繁荣作出航天人特有的贡献。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