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千亿,市值大跌!莆田低调富豪不甘心,豪赌142亿买地
2021年,房地产相关政策收紧,“三道红线”威压之下,龙头房企正加速出货,整个行业进入“现金为王”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进一步买地扩张?花多少钱买多少地?成为众多房企谨慎考量的重点。“进”,易被套住,负债率增加,现金流吃紧。“不进”,土地储备告急,未来销售额疲弱。两难之下,昔日的“地王”融信中国给出了选择。
来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A Dolphin
近日,融信中国豪掷142亿,拿下杭州7宗宅地,超过华润置地、融创等企业,成为此次杭州集中土拍中,拿地数量、金额最高的房企。
有业内人士称,融信中国此次高额拍下的土地,利润空间极低,稍有不慎,容易出现亏损。
融信为何要买下这样的土地?实际上,是它不得不买。
据了解,杭州是融信中国营收及销售额的主要贡献城市,然而如今融信在杭州的市占率却在缩减。若不进一步扩张,未来融信在杭州的可销售楼盘数就会缩减,进一步影响销售业绩。
而销售额是房企回款的主要渠道。在如今的高压市场环境下,现金流是保证企业能持续存活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买地也是为了保持一定的“土储”增长,是融信战略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个多月前,融信中国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同期融信总负债为1794.49亿元,其资产负债率81.29%。
高负债时,又大笔买进杭州新土地的背后,是融信的焦急。
穷小子19岁创业,成新晋“地王”
作为融信中国的创始人,欧宗洪低调又内敛,比起百亿的身价,他总是强调,失败和教训才是他最珍贵的财富。因为,每一次失败,可以让他重新站得更高。
1971年,欧宗洪出生在福建莆田最贫穷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全家都住在祠堂里。上学的时候,买不起书包,也吃不饱饭。
为了家庭生计,比欧宗洪大12岁的大哥欧宗金,大7岁的二哥欧宗荣陆续辍学打工。从福建奔波到江西,从施工工人做到自己承接工程项目,两位哥哥都闯出了些名堂。
1990年,19岁的欧宗洪在哥哥们的帮助下,以工程项目切入开始自主创业之路。到了1995年,他正式创立莆田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交通项目的熟练运作,成为当地交通工程领头羊的欧宗洪开始介入房地产开发行业,创立了莆田市交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作为家中幼子,此时二十出头的欧宗洪已经独自带领公司实现一年盈利千万。
2003年,历尽商场13年风雨的欧宗洪,又以福州为起点,大举进军福州房地产市场,创办“融信”。
从11个人的小团队起步,经过金融危机,险些破产,但挫折让欧宗洪越战越猛。2013年,熬过低谷期的融信集团正式进军上海房地产市场。
2016年,融信中国成功在香港上市。同年,无名小辈“融信中国”击败保利、万科等头部房企,以110亿元拿下上海中兴社区土地,刷新历史拿地单价,成为当年的“超级地王”,一战成名。
此后,融信并未停止“买买买”的脚步,从福州到上海,高调拿地、收割地王,比起利润,此时的融信更看重规模。
在欧宗洪的带领下,融信很快就通过强扩张、高周转、高负债,实现规模化。2018年,融信销售额飙升至1219亿元,晋级千亿俱乐部。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融信集团共布局52个城市,总土储达约2871万平方米,位居中国房企21强。2020年全年集团合约销售额达到1551.73亿元,创始人欧宗洪身价达105亿元。
市值大跌,拆分物业上市
表面的“风平浪静”始终无法抵消暗地里的“波涛汹涌”。
从销售额指标上看,2020年,融信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但实际上,融信的销售额增速却达上市以来的最低值,缩水近10倍。这导致的最明显结果就是,2年前近150亿市值的融信,如今仅剩不到90亿。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2021年4月,融信连遭两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由“稳定”降为“负面”,市场对融信的现状表态并不乐观。
与此同时,融信中国股价近来一直在低位震荡,对比早期的11.28元/股,缩水近50%。
融信的危机,其实在当年成名之战就已经埋下。
2016年,为了规模扩张的融信以历史新高拿下上海中兴,紧接着就遭遇政策收紧,该地块就成为一颗“地雷”,砸在融信手中。
据计算,该地块的楼盘在政策调控下,只能以每平13万左右的价格出售,按照拿地价格和后期的建设投入,融信需以18万一平,方可有所盈利。然而尽管楼盘售价下调,但该地块目前还有76.8%的可售面积未曾出售。
这块“地王”也就成为拖累融信现金流的一大包袱。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有业内人士称,“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买了贵的地”。这一点,在融信身上得到了印证。
融信并非没有做过挽救。实际上,早在2018年,激进“地王”融信中国就已经意识到拿地扩张造成的高负债率有较大风险,并开始主动降杠杆。
彼时,欧宗洪多次强调“稳”。他表示,房企已经进入由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融信将做好规模、利润与杠杆之间的平衡。
由于负债承压,融资变难,融信在土地市场就开始愈发谨慎。但欧宗洪的谨慎更多是表现在拿地类型,而非拿地价格。
就以此次杭州拿地举动为例,在成交价上一骑绝尘。但融信中国表示杭州拿地的项目依然在公司的“安全线”内。
“安全”,是当下融信拿地的重要指标。欧宗洪称,在目前的环境下,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大,融信拿地主攻一二线城市。虽然毛利率会低一点,但是安全性会高。杭州,就是符合这样条件的城市。
除了放缓了扩张步伐,欧宗洪还进行了回购、增持、改善股东结构、分拆物业业务上市等一系列动作。
房企加盟物业,推进物业上市,是这个行业另一个缓解困局的通用手段。这是因为,相较于重资产的房地产,轻资产模式的物业业务,更容易上市,可以融到更多的钱,从而减轻背后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为现有业务或者业务扩充提供流动的现金流。
融信也并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2021年5月初,欧宗洪向港交所更新了“融信服务”的招股书,完成二度递表。融信服务,就是欧宗洪布局的物业板块。
除了融信,另一闽企阳光城于近日也在准备物业板块上市。截至目前,碧桂园、保利、中海等已经完成了物业分拆上市。恒大、华润置地也有明确的物业上市计划。
肉眼可见,即使此次“融信服务”上市成功,所面临的行业竞争也并不小。欧宗洪能否借此带领融信重整旗鼓,依然要画个问号。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