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之忧
对下游车企议价力不足,宁德时代之忧已依稀可见。
花朵财经原创
5月21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公司股东大会上透露,将于今年7月份左右发布钠电池。受此影响,市场有关钠电池未来将对锂电池形成大规模替代的讨论开始热议不断。
直击股东大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钴被炒起来了,大家就去搞无钴;镍被炒高了,大家就都不要镍,但锂还在。
为此,宁德时代以一副强势的势态表示,“如果谁在我们这儿拼命乱涨价,我们会把他们排除在外。”眼看着宁德时代对上游供应商不断施压,这是何为?
花朵财经注意到,过去几年,宁德时代的销售毛利率一直在呈不断下滑趋势,这或表明宁德时代对下游车企的议价能力正在逐步走低。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锂电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宁德时代由于对下游车企议价能力不足,无法将成本上升压力转嫁给下游车企,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无疑将备受挑战。
针对这样的困局,宁德时代对上游锂电供应商施压,以此来保障自身权益显然无可厚非。但此次宁德时代所力推的钠电池,真能取代锂电池吗?
答案不仅充满未知,且宁德时代之忧已依稀可见。
钠电池非“突破性”创新
相比锂电池,钠电池实际并非新技术,也不存在所谓的“突破性”创新。
在电池的发展史上,钠电池的概念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与锂电池几乎同时起步。自发展以来,市场一直在宣称,相比锂电池,钠电池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且在成本上更加具有优势。
然而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钠电池却一直难见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如今甚至已再难见到锂电池的车尾灯,如果非要说钠电池比锂电池优,实难以自圆。
根据东北证券指出,钠电池对锂电池的替代性实际很微弱。
其一,钠电池能量密度(一般不到 120Wh/kg)明显低于磷酸铁锂电池(160Wh/kg)与三元电池。与新能源车电池需求匹配度低,暂无替代锂电池成为动力领域主流技术的可能性。
其二、当前钠电池实际生产成本并无显著优势。尽管采用相对廉价的金属可降低原料成本,但低能量密度意味着更多的辅材和制造成本。
从中不难看出,宁德时代欲通过发展钠电池来抵御锂电材料涨价,这一口号虽响,但实际很难实施。况且选择钠电池,还意味着将失去高续航优势,届时宁德时代又怎能再获车企们的青睐。
从某种程度上讲,宁德时代欲推钠电池,其中反映出更多的可能是,宁德时代对原材料涨价而自身对下游车企议价能力不足之忧。
市占率拐头趋势明显
今天的宁德时代,所面临压力并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2015-2020年,宁德时代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8.64%、43.70%、36.29%、32.79%、29.06%、27.76%。从销售毛利率连年下滑可见,宁德时代对下游车企议价能力或正在逐步走低。
在过去几年,锂电上游原材料价格一直下跌的过程中,宁德时代利润率尚且持续下滑。然而,随着2020年12月开始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大幅涨价,并逐步传导至下游电池生产商,对下游车企本身议价力不足的宁德时代而言,一旦无法向下游车企转嫁成本上升压力,无疑是十分致命的。
此外,随着行内竞争加剧,更加深了投资者对宁德时代的担忧。
进入新能源时代,主流车企加入自建电池厂布局动力电池已成趋势。在去年9月电池日上,马斯克已表示,特斯拉计划在2022年由自己生产100GWh动力电池,2030年产能达到3TWh;而传统车企巨头大众集团也已放言,到2030年要在欧洲建立6个年产能为4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
据不完全统计,除特斯拉、大众外,吉利、长城,戴姆勒等车企均已宣称将自建电池厂。对此趋势,宁德时代市场地位无疑将备受诸多挑战。
根据动力电池联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排名国内前十位的动力电池企业总装车量为7.8 GWh,市场占有率超过九成。其中,宁德时代依然排名榜首,但公司市场占有率已呈拐头走低势头。
截至2021年4月末,宁德时代单月装车量为3.82 GWh,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5.5%。对比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达52.6%的水平,以及对比2020年全年公司市场占有率达50%的水平,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明显已触及天花板,转而拐头下行。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极限
此外,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接近了理论极限。
市场数据表明,高镍材料+硅碳负极单体能量密度极限在300Wh/Kg左右,而目前宁德时代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也就是说,宁德时代在续航能力上,或再难有较大的突破。
然而,就在宁德时代续航能力逐见发展极限之时,比亚迪已通过发布全新的刀片电池,追上宁德时代续航能力的步伐。
据了解,比亚迪最新推出的刀片电池最高续航能力超过600公里,按照规划,搭载刀片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望达到700—800公里。不仅成本上具有优势,况且续航能力也并不弱于宁德时代,迄今在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引领下,磷酸铁锂电池已重返往日荣光。
▲比亚迪刀片电池
2020年,磷酸铁锂电池已出现强劲反弹,占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的比例超过38%,较2019年增加了近六个百分点。到今年3月末,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又再度创下了今年新高,达43%。
迫于竞争压力,加之原材料成本不断走高,近期已随处可见宁德时代在四面出击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然而换个角度,从公司急速与上下游达成深绑来巩固自身地位看,这或多已暗示着宁德时代锂电霸主地位再难延续。
从史可见,市场格局的转变,往往出现在类似的转瞬之间,而面对虎视眈眈的车企们不断圈地涉足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或很难再立于不败之地。此刻,宁德时代之忧,无疑已依稀可见。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