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孙宏斌”又回来了!

2021-05-24 20:25:30
财视传媒
关注
2021-05-24

​善战的孙宏斌又回来了。

来源:财视传媒


善战的孙宏斌又回来了。这一次,他再次戏剧性成了“夺地之王”。全国第一阶段集中供地5月中旬基本告一段落,有媒体援引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孙宏斌旗下的融创中国以398.52亿元的权益拿地总价、33宗地和320.8万平米的权益规划建筑面积的成绩“一骑绝尘”,位列拿地榜第一名。以拿地金额计,第二名华润置地仅为融创中国的一半左右。


图片


有分析认为,孙宏斌“重金夺地”是将对市场规模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利润放在了第二位。这种看法值得商榷。逻辑上,没抢到地的肯定是输家,而抢到的却也未必就是赢家。大背景是货币环境趋紧,除非你周转的资金足够多,不然就有得要过苦日子,相比于市场规模,“活下去,活得好”才是王道。

 

如何“活下去”、“活得好”,地产圈没人比孙宏斌更明白了。这个清毕大学硕士毕业的男人,经历坎坷:进联想,因职场逾矩入狱;创顺驰,公司最后卖掉。“死了两次”竟然爬起来又“活了”,而且“活得很好”。

 

跌宕起伏的人生,孙宏斌确实称得上是“一代枭雄”。在财经媒体眼中,孙宏斌身上还有许多标签:金句王、搅局者、白武士、接盘侠……他的讲话,有时甚至有种“脱口秀”的错觉,老孙这个人太富戏剧性张力。

 

多年前,孙宏斌曾是柳传志手下的一名悍将,联想的“接班人选”。他人很聪明,身上还有一股山西人特有的“蛮力”与冲劲,更像一个“莽撞的少年”。但后来却被老柳送进了监狱。出狱后,柳传志资助其50万元成立了房地产中介公司顺驰,他在短短几年内就将其转型成了房地产开发公司。

 

彼时,孙宏斌以拿地、拿“最贵的地”、“缩短开发周期”的打法而成名,数度与万科短兵相接,从其口中“夺地”。他被视为地产圈的一条“鲢鱼”,一个“搅局者”,孙宏斌很不满意“搅局者”这个角色,他称自己是“正统”。不过“正统”的顺驰因为资金链断裂无援,倒在了黎明的前一年,卖身给了香港路劲。

 

图片


孙宏斌还没有向所有人证明自已,他怎么能甘心认输?好在,死掉的顺驰留下了一个集中了优质地块和高端项目而建立的融创。孙宏斌用了10年时间将一个三十名开外的地产公司带到了行业前四。据媒体统计,融创市值增长了14倍,利润增长了17倍,土地储备增长了33倍,而销售额更是增长了77倍!从上市之初不到百亿到2020年一年卖5562亿,总资产逼近万亿。

 

而这一切,他又是如何实现成功逆袭的呢?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孙宏斌曾放出“狂言”要超越老大万科,“成为第一”,王石立即怼他“睁眼说瞎话”,言犹在耳。有意思的是,现在离万科更近了,“追梦人”孙宏斌反而比较审慎了。2019年3月,孙宏斌在业绩会上对媒体说,“我们不想做第一已经很多年了。”孙宏斌真“不想做老大”很多年了吗?他真的满足了吗?

 

前传:“不满足”的逾矩、反思与渡劫

 

孙宏斌一直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不甘于满足现状。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他成为了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后来“觉得没啥意思了,我那时太聪明了,课题太容易了,22岁就当工程师了,再过两年就做高工了”,孙宏斌看到联想的招聘启事,觉得是机会,可实现自我价值,随后进入联想成了一位销售人员。

 

当时正好赶上了“好时候”,柳传志希望能培养一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闯劲带领联想进入发展新阶段。当时联想招了一批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这批人跟着联想一起飞快地成长,中间出现了三个非常杰出的领导人:杨元庆、郭为、孙宏斌。

 

1990年,孙宏斌被破格提拔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范围是他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这个过程,联想的老人们没有参与,分公司的头头脑脑基本上都是孙宏斌任命,因此,孙宏斌在分公司拥有很高的威信。

 

发展太快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并不见得都是好事。孙宏斌业绩非常卓越,这些他认为都是他的能力和功劳。但能力没有受到约束,他逾矩了,这种野心是职场大忌,这也是有迹可寻的。

 

第一个细节。孙宏斌在自己分管的企业发展部单独搞了一份《联想企业报》,并在报上宣扬了他自己是如何聘人、裁人与任命分公司经理的,其中最扎眼的是一句,“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彼时联想集团有一份柳传志办的《联想报》。当孙宏斌的这份《联想企业报》出现时,大家都震惊了,这是要搞“独立王国”啊?这种破坏性显然而易见,而孙宏斌的路子之野,可见一斑。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逻辑,联想集团分公司除了听从孙宏斌的管制,同时应该协调好与集团各个部门的关系,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然而集团管理层发现集团对分公司正逐渐丧失应有的权威,他们只听孙宏斌的。外地分公司的人由孙宏斌选任,财务都不受集团控制。

 

第二个细节。柳传志听闻此事后特地从香港飞回了北京,开了一期干部培训班。找孙宏斌谈话,没有谈出结果。孙宏斌根本不认为他自己有什么问题。对于这样的部下,能力越强对企业的破坏力也会越大,尽管这样的破坏性当时还没有形成,但联想不能冒险。

 

彼时,柳传志已经了解到,孙宏斌领导的下面的分公司掌握着至少1700万元的资金,倘若“卷款而逃”的事情真的发生,必将置公司于巨大财务危机和信誉危机之中。柳传志向中国科学院保卫局报告了情况。显然,这件事已经不再是公司内部的纠纷,有触犯刑律之嫌,因此柳传志又向公安局和检察院报了案。

 

图片

第三个细节。据媒体报道,1990年5月28日,一清早,孙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刑事拘留。10天后正式逮捕,案由为挪用公款。孙宏斌辩解说自己绝无“化公为私”的企图,只是因为公司财务制度僵化,手续复杂,才要留下一笔流动资金,以便为公司做生意时“用着方便”。检察机关也的确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显示孙宏斌对这笔钱有贪污迹象,但尽管如此,擅自挪用公款也已构成法律问题。最终因挪用公款13万元被判刑。

 

第四个细节。在监狱里,孙宏斌进行了冷静的思考。一次监狱里的一名教官派孙宏斌出去买个电脑软件,孙宏斌找了个人与柳传志联系,说是想见一面。那次的见面,孙宏斌说,牢狱里他天天在想这件事,现在有机会见面可以说说了,他说出了自己的悔恨,但同时他也认为自己个性如此,他说:我如果不那样做,就不是我了。据说,这位“莽撞的少年”的诉说,听上去像是道歉,又像倾诉。“像是渡尽劫波仍是亲人”。

 

柳传志帮他分析,情况不是这样,其实你不需要改变你的性格,你只是要把环境分析得清楚一点,把事看得更明白,就有可能不至于把事情搞糟。

 

孙宏斌和柳传志达成了和解,这为孙宏斌后续的法院改判和他人生的下一个高峰埋下了伏笔。

 

中传: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梦想与跌落

 

1994年,孙宏斌在天津开了一家房地产中介,取名顺驰,从此走上成为一代“地产枭雄”的道路。在顺驰的快速发展道路上,柳传志的身影随处可见。

 

顺驰的“第一桶金”来自一个烂尾楼项目,孙宏斌想以买断的形式接盘,但是他又没有钱,开发商问他拿什么来担保。孙宏斌让他的两个担保人和开发商见面,这两个担保人是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于是项目顺利地谈下来了。

 

随后,柳传志再次出手了。1995年初,顺驰和联想集团、中科集团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顺驰开始开发房地产,并逐渐成为天津绝对的“大哥大”,占到一级市场15%的市场份额。之后,顺驰房地产的品牌在天津家喻户晓,在天津有60多家房地产销售网络,并成为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商。天津每六七个楼盘就有一个是顺驰代理的。

 

1998年,联想和中科集团将全部股份转让给顺驰,公司更名为“天津顺驰投资有限公司”。自此,孙宏斌的天津顺驰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高速路,开始起飞了。

 

枭雄就是枭雄。顺驰当时采用了三种“打法”,令人侧目:

 

第一种是快:这种快将业内平均18个月的开发周期缩短到了7个月。这简直不是快,而是一种地产界先挑起来的一场革命。

 

第二种是狠:这种情况出现在疯狂抢地上,出价不按套路来,别家出50亿元,顺驰能出70亿元,不要说不给对家退路,把自己的退路也斩断了。

 

第三种是疯:疯狂的在全国买地做项目。孙宏斌身上的“疯子”标签,就是由此得来的。顺驰集团从2001年天津年销售额接近1亿到2004年全国销售额127亿只用了三年的时间。

 

资料显示,2003~2004年,顺驰创造了一年内同时向十几个城市扩张的纪录。短短两年内,顺驰取得中国地产史上前无古人的战绩,版图扩张至全国10多个省、16个城市。在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是实实在在的一匹“黑马”。

 

地产圈有个尽人皆知的段子,2003年7月,“中城联盟”正在重庆召开例会。当时还是“小孙”的孙宏斌在会上发言:“顺驰的目标就是全国第一,也就是要超过在座诸位,包括王总。”台下的王石闻言,略加思索回答道,“睁眼说瞎话”。

 

“超越万科成为第一”成了业界的谈资,这是孙宏斌的野心或梦想,作为一个“追梦人”,孙宏斌的想法一直饱受争议与嘲讽,哪怕时隔18年后的今天来看,“小孙”已成为“老孙”,媒体仍在戏谑地追问:你啥时成为“第一”?

 

2006年,孙宏斌建立顺驰不动产网络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产中介商之一。都说步子大了“会扯到蛋”。精于算计的孙宏斌没有算到“政策危机”,这一年,一波比又一波猛烈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让顺驰来不及刹车,本就紧绷的资金链告急。

 

后来看,孙宏斌若再坚持一年,情况就不一样了。2007年的牛市中,那些很贵的土地,马上就不那么贵了。孙宏斌倒在了黎明的前一年,他的第一次上市努力尝试也没有成功。

 

图片


当时,孙宏斌和摩根士丹利签了对赌协议:一旦利润率上不去,7.5 亿买下的 20% 顺驰股权将攀升至 40%。双方约定 2005年11 月注资。最后,摩根变卦,孙宏斌的资金缺口补不上。行业里,无一人为孙宏斌雪中送炭,项目卖不出去,资金链断裂。资本并没有站到孙宏斌一边。

 

图片


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孙宏斌在2007年1月23日以12.8亿元的价格将顺驰“贱卖”给了香港路劲基建集团。好在,孙宏斌还留下了一个火种:集中了优质地块和高端项目而建立的融创,这家公司由孙宏斌2003年创立,这是其日后“东山再起”的一个重要筹码。

后传:拥抱资本,改变打法,逆袭进击

 

这一次,孙宏斌如何证明自己?历史踩着相似的节奏,但孙宏斌与以前不一样了。他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一、没钱、没资本不行;二、盲目全国扩张不行;三、大肆高价买地不行。

 

孙宏斌确立了新的战略方向:第一,推动融创在香港上市;第二,不搞全国扩张,进行区域耕耘;三、不再高价买地,进行项目合作。他用顺驰“血的教训”开启了融创中国“逆袭进击”之路。

 

经过努力,孙宏斌在2007年-2009年成功引进鼎晖投资、新天域、贝恩与DB投资等国际战略投资者,融创讲述了一个“与顺驰不一样”的故事。幸运的是,跌落下来的孙宏斌没有错过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图片


2010年融创中国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但就算凭着上市的劲头,融创2010年全年才卖了83亿。当年,万科已经第一个迈入了“千亿俱乐部”了。

 

孙宏斌着手布局。他从区域入手,从北京、天津、重庆、苏州、无锡,到2012年才进入杭州、上海。这为其后来的全国化奠定了基础。

 

与以前的打法也不一样了,孙宏斌选择了用并购和项目合作进行渗透,他在中国地产圈不断腾挪,很多地方都有这个“接盘侠”的身影。最典型的是,与绿城的合作,不过,这一次,他扮演了“白武士”一样的拯救者。

 

孙宏斌对宋卫平的仰慕由来已久,宋卫平也是曾号称要“超越万科”的大佬,其打造的楼盘也久负盛名,孙频频向宋示好。当绿城2011年陷入与自己“顺驰当年一样的资金链断裂”困境时,孙不止是声援,用的是重金驰援。

 

2011年11月,孙宏斌直接购买了绿城无锡香樟园一套豪宅,两个月后又收购了香樟园51%的股权。2012年6月,孙宏斌执掌的融创中国又斥资33.72亿元收购绿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及天津5个城市9个项目的50%股权 “融绿平台”。

 

两年后的2014年5月,孙宏斌终于和宋卫平走到了一起。当时,宋卫平及其一致行动人将绿城中国24.3%的股份,作价50亿元转让给融创中国,后者与九龙仓并列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并掌控公司经营。孙宏斌随后高兴地将50亿元付给了宋,股权因流程并没有交割。

 

孙宏斌的营销能力强悍,孙宋两人更是惺惺相惜,合作可谓水乳交融,在上海、杭州的销售也非常亮眼……直到孙宏斌准备用降价手段去化,惹恼了宋,宋卫平推翻了与融创既定的股权交易,最终分家。

 

2014年10月,香港联交所质疑孙宏斌与宋卫平是一致行动人,这意味着,单是漫长的收购流程和巨额资金,就将使孙宏斌头疼。12月19日,双方同意终止收购协议。除了50亿港元收购款外,孙宏斌收到了约10%的利息。

 

好在,孙宏斌后来争取到“融绿平台”全部股权,“融绿平台”在上海、无锡、苏州、天津等城市拥有18个优质项目,总体量接近600万平方米。

 

宋卫平引入九龙仓和融创实则是为自己纾困。孙宋分手后,宋卫平将股份卖予中交集团,后者取代九龙仓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为什么香港联交所判定我和绿城是一致行动人,中交和绿城就不是呢?”孙宏斌发出了这样的灵魂之问。

 

后来,孙宏斌差点成了与佳兆业和雨润的“接盘侠”,虽然只是收了点利息,孙宏斌却收获了无数经验。

 

他改变了打法,从兼并转向了项目并购。据媒体梳理,从2015年开始,融创收购了成都国嘉、西安天朗、江苏四方、武汉美联以及烟台海基等公司项目,将战线推到了成都、济南、西安、南京、武汉及海南岛等新兴城市。2016年,又通过并购莱蒙国际、融科置地以及嘉凯城等公司旗下资产包,在深圳、郑州、青岛、长沙、合肥、昆明、太原等城市顺利布局。

 

2014年融创首次进入行业规模前十。到2016年,已经可以一年卖1500亿,排名行业第七。凭借项目并购,融创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了规模的倍增。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孙宏斌战略入股了链家和王健林的万达,同时成为乐视贾跃亭的“白武士”。贝壳2020年成功上市,市值已经超过5000多亿人民币,按融创在贝壳的持股算,账面浮盈接近200亿。对贾跃亭的驰援,则让这个“接盘侠”血亏。

 

孙宏斌为何要接盘,他能从乐视得到啥?一个大背景是当初各种“小镇经济”很热,他参加在中金的投资交流会透露:不排除跟乐视合作,做企业小镇、汽车小镇、乐视小镇等。“就像莫干山项目,我们最近在那边收购了一个项目,几千亩,位置比老贾还好。当时政府给老贾批了一万多亩,除了工业和其他用途的几千亩,剩下的,干什么都行。”

 

乐视就是一个黑洞,当孙宏斌意识到这一点时,融创已经投入了上百亿。后来,有媒体描述了孙宏斌飙脏话的一个场景,一度恍惚有种“脱口秀”的错觉:

 

上市这块债务跟我们做尽调的时候没差距,主要就是老贾,他犹犹豫豫的,该卖不卖,不坚决,前几天开股东会还说,7个子生态,一个都不能少。我X你妈,还一个都不能少,你能做好一个就牛X大了。

 

孙宏斌痛斥贾跃亭不懂得断臂求生,承认投资贾跃亭失败:

 

损失了165亿,还怎么壮士断臂,这是断头了。你说现在怎么把钱给他们,我再借他100亿,当我傻X啊?……本来我就是傻X。

 

2017年7月,万达出售文旅项目与酒店资产,加上债务,是一个体量达到1100亿的巨无霸交易,其中,融创接盘了文旅与地产资产,加上承接的债务,规模接近900亿。

 

你有可能有个疑问:孙宏斌哪来这么多钱买买买?

 

孙宏斌的解释是,卖出来的,“8年加起来花了2000亿,但卖了2万亿的货值”,他说,用低价购买优质资产然后加价卖掉。孙宏斌还算过一笔账,付了万达438亿,3年里融创卖了1600亿,一部分是工程款,一部分是收回来的款项。“并购带来了大量的土储,成为融创‘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错,孙宏斌花钱其实是在买万达资产的土地。此举让融创在1年间把土地储备扩充了一倍,全国进驻的城市增加至70个,这些土地近些年一直在为融创持续贡献收益。2018年消停了一年,2019年,“接盘侠”孙宏斌又接盘了泛海旗下若干项目,以及云南城投旗下的环球世纪公司的股权,进一步扩充土地储备。

 

现在的孙宏斌早就不是当年做顺驰的那个“小孙”了,他对拿地节奏的拿捏与周期的把握,更加张弛有度。“2020年,融创要做三件事:其一,调融资结构、降融资成本;其二,处置部分持有资产;其三,拿地要拿对地方,拿对时间。降低成本,放缓扩张,不失为一个巩固战果的好方式。”

 

2020年,孙宏斌接盘的次数大大减少,他退出了追逐数年的金科股权争夺,频繁出售旗下资产,在土地市场也谨慎很多,甚至还把之前看不上的物业送进港交所。分析称,得益于这样的收手,融创才得以从危险的资金游戏中,迅速回撤。

图片

时间进入2021年,孙宏斌再次成为“夺地之王”。时代风云变幻,这个枭雄的征战,还会有无限可能吗?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财视传媒
68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我们矢志于做优质商业内容提供商、商业短视频开拓者;高端社群平台构建者;全媒体资源链接及新媒体代运营的企业传播服务机构。我们的理念:让每一次传播都有价值!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