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养生”背后,千亿市场的资本诱惑
继“可乐枸杞”、“糖水泡茶”等产品之外,Swisse等功能营养品牌也开始将“朋克养生”的概念贯彻到底,吸金无数。
谁能想到,2021年,会成为“朋克养生”的当打之年。
继“可乐枸杞”、“糖水泡茶”等产品之外,Swisse等功能营养品牌也开始将“朋克养生”的概念贯彻到底,吸金无数。
据数据显示,2020年双十一期间,功能营养营养产品一举超过乳制品和酒,成为销量第一品类。
“朋克”之下,养生为次,娱乐为主。面对新的消费需求,以Swisse为代表的一批营养品品牌借此风口而爆火,据数据显示Swisse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获得功能性品类第一,褪黑素、减脂产品成为主打产品,甚至推出了保健奶茶等消费产品。
功能性养生的新兴赛道正在兴起,资本也开始逐渐涌入,那么“朋克养生”产品究竟是不是偏见?究竟是不是智商税?Swisse的生意靠不靠谱?
且听本文一一分解!
Swisse的进击:功能性产品的出圈
2014年开始,Swisse在代购圈很火热,主打功能性食品产品,是一个网红级的存在,因为注意到火热的中国市场,Swisse在2017年宣布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更重要的是,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者的Swisse早就瞄准了当下年轻人中越演愈烈的健康焦虑,并以此作为卖点。
事实上,在欧美和日本,功能性产品已经有了庞大的市场,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功能性产品在美国的渗透率超过50%,日本则是40%,而在中国渗透率仅为20%,据前瞻数据显示,到2022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的规模将要突破6000亿元,渗透率达到55%。
但值得一提的是,也仅仅只有中国市场,功能性食品中“孵化”出了“朋克养生产品”,算是一个另类。
功能性产品交的是“智商税”吗?
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用产品后表示“退坑”的用户,却也大有人在。“退坑”的原因主要是功效存疑。
图源:知乎
再谈谈抗糖。2020年,抗糖药、抗糖丸、抗糖口服液、抗糖洗面奶、抗糖面膜等系列“抗糖”产品被央视点名。
而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抗糖产品均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实践论证,抗糖功效并无科学支撑。
而实事求是的说,目前并没有任何一家权威机构证明存在可以抗糖的元素,甚至是中国营养学会也没有相关实验测试。
另一方面,当下包括Swisse品牌之内的抗糖产品配料多以胶原蛋白、维生素,或者含有抗氧化成分的植物提取物组成。
所谓的抗糖,实际上都是抗氧化产品。
相较于传统保健品的广告宣传,KOL宣传、网红直播带货等新形式更贴近于当下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和社交模式。
2020年,罗永浩在直播间为大家强烈推荐代餐品牌——ffit8,控糖巧克力到低脂代餐酸辣粉,“控脂零食”因此收割广大网友的钱包。
因此,让年轻人守不住钱包的,恐怕还是这些功能性食品的花式营销。买的不是健康,只是心安或者流行。
对于生产者来说,大多数消费者急于找到一步到位的解决方式,并且缺乏足够的营养学知识,疗效是个概率性事件,只要站上这个风口,就可以实现资本盈利。
有一说一,养生的最好方法还是少熬夜,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和规律的生活习惯。
从客观来讲,Swisse的产品中依旧有许多的功能性食品,是具备着辅助和优化功能的,产品线也较为全面,只是在“朋克养生”的路上可能需要收一收了,专心做产品,或许才是维持“功能性第一股”的应有之义。
如果消费者是寄希望于那些狂撒概念的“朋克养生产品”,那就只能是往资本游戏的坑里掉。
参考资料:
新周刊:晚安水、解酒糖,“黑科技”食品正在收割智商税
南方周末:“边养生,边作死”,85后最爱买保健品?
界面新闻:敷抗糖面膜,吃抗糖丸,就能随便喝奶茶?天真了!
消研所trendmakers:抓住“朋克养生”的年轻人,这届保健食品正在零食化
36氪:这届年轻人「朋克养生」有多野:有人数着卡路里,有人熬夜吃燕窝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