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年财务造假,28万人血本无归!“大忽悠”还敢回来吗?
这三天,对于贾跃亭来说,或是“度日如年”。
来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Jessica Angel
“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这是贾跃亭在乐视2015年年会上演唱的《野子》。也正是受他”风越大,越要浪“的思想影响,激发了很多年轻创业者心中的“小浪情结”。
只是,”小浪“或许可以怡情,大浪则会伤身。六年时间过去了,不知道如今的贾跃亭,心境是否还能如当年一样,在大风大浪中,持续“荡漾”?
这三天,对于贾跃亭来说,或是“度日如年”。
4月12日,北京证监局对乐视网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表明,乐视网因连续十年财务造假,被处以2.4亿元罚款,贾跃亭被处以罚款2.41亿元。
4月13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市场禁入决定书,决定对贾跃亭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月14日,对于证监会所做出的“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处罚决定,贾跃亭对此提出申辩意见,认为“证据不足”、“应对其从轻处罚”。但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对他的申辩意见不予采纳。
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在证券法里给出的解释是:终身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不得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明面上来说,这一举措对于A股上市公司,已是最严厉的处罚。
而除了乐视网和贾跃亭,受伤害最深的还有28万乐视股东,他们投入乐视的资金,已被全部雪埋,血本无归。
从昔日千亿“帝国”、创业板最牛企业到如今的负债累累,乐视网这五年经历了什么?从创业板首富、互联网风云人物到人设崩塌、远走美国,贾跃亭又是如何把自己“作”到这一步的?
曾经的高光
放眼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晋商是舞台的名角儿之一。1973年,贾跃亭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高中毕业后,进入山西财专求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运城垣曲县财税局。
正如“牛人”不喜欢朝九晚五一般。从1996年开始,贾跃亭就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先是做实业,然后嗅到通信领域商机,拿下了联通在山西的大半业务。2004年,他创立了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梦想旅程。
其实,乐视网从创立之初到2015年之间的这十年,无论是贾跃亭实行正版付费战略,大批采购当时“白菜价”的影视剧版权,还是通过雄厚的视频资源卖电视,再到后面的卖手机,大方向都没问题,至少资本是买单的。
2010年,乐视网成为国内视频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被看作是互联网最有前途的实力玩家之一。贾跃亭的身价也凭借乐视网市值一路走高,成为创业板的首富。
2015年是乐视网和贾跃亭最高光的一年。首先,乐视网创下了1700多亿元的市值新高。从乐视应用商店,到众筹、电影、音乐、直播、VR头盔、甚至是路由器,就没有乐视没参与的。
其次,贾跃亭本人也上榜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37位。除此之外,他造手机,声称要吊打和颠覆苹果。后面去造车,又称要去吊打特斯拉。其提出的打造 “ 乐视生态 ”,虽然让人不知所云,但依旧有投资人疯狂的为他买单。截止到2016年,贾跃亭的融资加起来就有 200 多亿。
可以说,那时候的贾跃亭是无数创业者的偶像,乐视网也是无数企业学习的模板。
十年财务造假
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走过2015年的高光后,乐视网就被曝出出现资金问题。
之后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先是债务缠身,再是被迫卖总部大楼,后于2020年7月正式退市,转至三板交易。目前股价定格在0.18元。
短短几年时间,乐视倒下的速度让人感慨不已,同时也心存疑惑。
直到此次其连续十年财务造假事件实锤,人们才幡然醒悟:原来乐视败得如此快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根”已经坏了。
根据证监会披露,乐视网于2007年至2016年这十年财务造假,金额巨大。其报送、披露的IPO相关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报也都存在虚假记载。
也就是说,乐视网还未上市就开始造假,已构成欺诈发行。而财务连续十年造假却不被发现,在A股历史上也可以说是非常罕见。
虽然,十年造假不被发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给出,但相信此次事件的相关处理,也才刚刚开始。
回国时间遥遥无期
从创立之初到现在,贾跃亭以及乐视这十几年经历的一切,并不是短短1000多字可以阐述清楚的。针对他的经历,有人感慨为:时也,命也。也有人站在“上帝的视角”表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平心而论,虽然贾跃亭有“骗子”和大忽悠的一面,但本身也是个极有远见的人。
只是有些底线不能踩,有些原则不能破。此次事件到底会给贾跃亭带来多大影响,目前还无法盖棺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贾跃亭的回国之路比之前更加艰难,时间也愈发遥遥无期!
关于此次事件的后续情况,海西商界将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