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屡屡碰壁的聆达股份:这份年报疑点重重
第一份年报,交的成绩单略显不堪且有疑点。
文|翠鸟资本
上市公司表演“魔术”见过吗?如果数据披露真实的话,不少公司确实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一项资产,一年内毛利率就可以从-0.45%变动为24.4%,而这种大幅的利润率变脸恰恰发生在被收购前后。
这种非同寻常,只是创业板公司聆达股份(300125.SZ)年报中的疑点之一。
3月9日,聆达股份披露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亿,同比增长154.5%;实现归母净利润-5601.7万,上年同期为1614万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
之所以营收增长如此之高,主要是公司2020年10月28日完成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悦新能源”)70%股权的收购,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所致。
在报告期内,聆达股份实现的2.823亿元营业收入当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2.288亿元。增收不增利,公司2020年仍然为亏损。在这样一份净利润为亏损的年报当中,存在不少可疑之处。
日前,聆达股份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根据要求,聆达股份需要就嘉悦新能源被收购前后利润率变动、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等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翠鸟资本注意到,近年来,聆达股份不停收购、出售资产,公司的业务覆盖余热利用发电到光伏发电,以及大健康。来回的折腾过程中,聆达股份不但未能找寻到业务重点发力方向,同时财务表现也是一地鸡毛。
多元化路径频频撞墙
聆达股份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前身为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刚刚更名为聆达股份。
上市时公司主要聚焦于余热发电业务,上市后公司一直向着多元化的路径发展,但是多数均已失败告终。
2014年,公司收购格尔木神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涉足光伏发电业务,公司主营业务由此变为余热发电技术相关业务和光伏发电业务“双主业”的格局。
2017年开始,聆达股份开始着眼于金融投资、高科技投资等领域。通过投资方式,聆达股份成立了上海易世达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聆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将以此作为公司金融投资、高科技投资的管理平台。
还未等到金融投资和科技投资起色,2018年,聆达股份又开始进军大健康、科创领域,同样通过投资方式成立了多家公司,意图实现企业内增长与外延并购的双轮驱动。
2019年上半年,聆达股份再次向裸眼3D领域进发。
当时,聆达股份与全资子公司共同使用超募资金不超过1.08亿元(含相关交易费用)通过增资及收购部分股权的形式投资上海易维视。投资完成后,聆达股份及全资子公司累计合并持有上海易维视51%的股权。
通过这次资本运作,聆达股份正式宣告战略进军裸眼3D领域。
除此之外,工业大麻也成为聆达股份重点介入的领域。根据公告,聆达股份通过与汉麻集团合作进入工业大麻衍生品加工领域。
然而,一直向往“多元驱动”的聆达股份,没有迎来规模扩张,看到的是现实的骨感,多元化发展路径频频碰壁。
对此,聆达股份表示,余热发电业务是公司上市初期的主营业务,客户主要集中在水泥行业,因受制于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随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运营陆续到期以及历史遗留余热发电项目的逐渐完工和清理,该业务已接近尾声。
同时,光伏发电业务涉及的光伏电站多年来运营平稳,收入规模不高;裸眼3D是2019年涉入的行业,虽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由于市场开拓进度较慢,尚未在行业内形成核心地位。
2月10日晚间,聆达股份公告上海易维视从事的广告传媒终端和展览展示业务遭受新冠疫情冲击,未完成业绩承诺。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拟以1.1475亿元转让上海易维视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同时拟解除上海易维视的原业绩对赌安排。
财务数据是否修饰过?
嘉悦新能源,是聆达股份2020年9月份公告收购的资产。
嘉悦新能源成立于2019年1月,主营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聆达股份彼时披露的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公司以现金2.87亿元的对价购买了嘉悦新能源70%股权。交易完成后,嘉悦新能源成为聆达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日前,聆达股份的年报也是嘉悦新能源并表之后的首次业绩披露,但业绩报告中却有诸多可疑之处。
报告期内,聆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2.3亿元,主要为完成嘉悦新能源70%股权的收购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所致。
根据公司前期披露的《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显示,嘉悦新能源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与销售,2020 年 1-6 月、7-9 月 的毛利率分别为-0.45%和 14.56%。但根据聆达股份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因收购嘉悦新能源新增的太阳能电池业务收入为2.1亿元,毛利率为24.4%。
对此,深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说明嘉悦新能源第四季度业务毛利率大幅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并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同类产品对比分析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同时,报告期末聆达股份应收账款金额高达2.19亿元,较三季度末增加4508.2万元。因此,聆达股份也需要补充说明嘉悦新能源四季度收入前十名客户的订单去情况,并说明是否存在放宽信用政策以增加销售或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聆达股份的其他应收款余额也高达6888.62万元,较期初增长 155.77%。报告期内,聆达股份还对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损失1121.18万元。
这也引起了监管的高度关注。对于其他应收账款,聆达股份需要就欠款方与公司、控股股东、董 监高人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相关款项是否构成对外财务资助或资金占用等情况进行说明。
对外业务转型屡屡碰壁,内部应收账款的节节攀升。更名之后的聆达股份第一份年报,交的成绩单略显不堪且有疑点。
根据最新公告,聆达股份将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年报问询函》的回复。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