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安保险样本,看“亚马逊”模式的符号学意义
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企业众安保险的财报,相当大程度上让市场颇为惊喜
3月年报季,在一众企业释放的信息中,不能不说,3月23日,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企业众安保险的财报,相当大程度上让市场颇为惊喜。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众安保险全年保费实现营收167.1亿元,同比增长14.2%,综合成本率为102.5%,同比下降10.8%;受益于综合成本率大幅改善,众安2020扭亏为盈,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归母净利润达到5.5 亿元。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盈利,稳居互联网财险份额榜首的同时,跻身财险行业前十,位列第九。
众安保险的业务版图来看,目前的高质量的增长主要聚焦在健康生态版图和数字生活版图。
2020年众安大健康生态版图保费收入为66亿元,与2019年同期增长37%,高于行业2倍的增速。另外,健康生态版图的保费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5%至63亿元。
尤其是得益于疫情线化的助推,这两大板块业务发展相对强劲。可以预见的是,不同于以车险占大头的传统财险公司,这两大板块将是众安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财报数据显示,众安健康险ARPU已经从2017年的240元上升到2020年450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其自有平台的尊享系列ARPU甚至达到708元,超过非自有平台的2倍。可见,在过去几年,众安在提高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价值方面是积极向上的。
为了讲好大健康生态的故事,众安还做了哪些努力?
首先,在产品创新上,众安健康险的拳头产品“尊享e生”,5年经历19次升级迭代,从标准体到慢病体、从少儿到老人、从个人到全家庭以覆盖更多人群。
其次,打造“医+药+保”的大健康生态闭环。
2020年,众安互联网医院正式营业,通过众安医管家,连接全国900家三甲医院超2000名专业医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保险保障、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闭环。
要知道,众安刚开始从尊享e生打开的2000亿规模的中端医疗险格局,进而升级到2万亿规模的健康医疗险市场。如今的目标是近15万亿规模的大健康生态市场。
如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也都纷纷觊觎这块蛋糕,纷纷从互联网医药电商等角度切入。对于众安而言,其从保险这一切口进入,随着其在保险新基建,数字生态场景的不断构建,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
实际上,能够坐到牌桌上的人,往往都是用实力说话。从笔者看来,众安故事的本质内核是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互联网基因。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看好众安在互联网保险赛道以及医疗险赛道的高成长性,健康险赛道的核心竞争优势显著。
7年磨一剑,众安保险通过科技赋能贯穿整个保险价值链,包括获客、产品、风控以及服务等方方面面,而这些能力是需要时间沉淀和验证。
据了解,为了打造保险科技竞争壁垒,众安保险在科技研发上持续不断地投入,截至目前,众安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亿元;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占比47%。
值得注意的是,众安已经开始对外输出自己的保险科技能力。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众安科技输出的收入达到3.7 亿元,同比增长 35.4%。
科技输出及海外业务则是众安的时间沉淀结果,这也是其未来增长要描绘的蓝图。
据了解,2020年,众安的保险产业客户有75家,客户次年复购率达75%。
一方面,它通过布局模块化的产品,比如,“X-man”精准营销模块和“可视化回溯系统”等,帮助保险公司在销售端迅速抓住机遇,同时众安也快速积累了用户规模。
另一方面,众安向国内外领先的保险公司输出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为他们打造端到端的保险核心系统,比如,在国内和太平财的合作,在亚太市场与 AIA 的合作等。
目前,众安保险俨然是全球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合作伙伴,在合作名单上有,东南亚领先的O2O平台Grab、日本财产保险公司SOMPO、新加坡NTUC Income、印尼电子货币包平台OVO等。
日前,众安香港虚拟银行 ZA Bank运营一年用户数突破30万,累计转账达588亿港元,并以2分3秒的最快开户时间刷新香港银行业记录,为香港带去全新的科技金融体验。
同时,于去年5月开始营业的ZA Insure,目前保单量按月获得35%的增长,平均每位用户的投保额超过港币 180万,众安透过全数码化的用户体验逐渐改变用户对保险的认知。
由此可见,众安保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保险科技的领跑者。
可以说,从成立之初,它试图跑通互联网保险模式,针对用户的需求和场景,一方面它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建立起了五大生态业务场景来链接需求端;另一方面,用科技加持保险行业变革,搭建保险数字化的“水电煤”,让供给端更加智能和科学。
“两条腿走路”,众安慢慢把自己的业务做大,做强。
在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众安保险具有先发优势。
(三)“亚马逊”模式的符号学意义
“我们还会坚持有质量的增长。相比短期的增长和盈利,我们更看重公司未来5-10年的增长,将会继续投入在品牌和服务上,继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投入到研发上,用科技去赋能,真正做好有温度的保险,让保险更普惠。”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众安保险CEO姜兴如是表示。
从中折射的是,众安保险的信心以及长期主义价值思考。亚马逊的成功,一定意义上也是长期主义价值的成功,以用户价值为立足点,通过科技驱动创新的成功。
众安保险从成立之初就定义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它的战略是将科技与保险进行全流程深度融合,用科技赋能保险价值链,并在自己的保险业务中验证并迭代的科技能力,对外进行输出,助力行业参与者进行数字化转型。
实际上,不同险企因为其业务场景和业务人员侧重点不同,切换赛道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而众安是首个将业务跑在云端的保险公司,目前,其无界山2.0系统具有每秒处理3.2亿的保单能力,效率提升的同时,成本跟着下降。
在众安的保险科技网络里,建构了这样一个循环体系,即以品牌、创新与服务来持续提升用户价值提升:围绕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科技驱动产品创新来链接更多的人群;通过打造品牌,来提升自营平台收入;加码服务,不断地增强用户的高频互动与体验。
据财报,2020年众安保险的自有平台的保费占比达到13%,加购率已经达到16.6%,APP月活增长2.63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渠道用户数做到行业第一,今年春节期间,众安作为抖音春晚特约合作品牌,获得150亿次的曝光。
配图自制
如今,在保险数字化变革中,大致有这么三股势力:
第一类是,传统险企,如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等依托保险科技大刀阔斧地转型升级。
第二类是,专业互联网企业,在财险业务线上化政策的驱动下,专业互联网险企更是蓬勃发展,目前,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保险、安心保险作为四大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不得不说,众安是其中的优等生。
第三类是,平台型保险中介。如轻松、水滴、蚂蚁相互宝等,具有较强的C端突破能力,尤其是在保险未能全面覆盖的下沉市场。
从上述三股势力可以判断,传统险企们更像“沃尔玛”,他们正在积极拥抱变化,纷纷整合科技资源,大力发展保险科技。
例如,中国人保在2016年就启动了保险科技战略转型,并合资成立科技子公司爱保科技,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保险流程重塑与再造。中国人寿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客户体验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等方面夯实数字化基础平台。
需要补充的是,第三股实力虽然也带着互联网基因,但是,从模式来看,与重度依赖人际关系的传统保险不同,这类企业能够借助流量优势,推动整个保险链路数字化价值提升。换言之,其在产品创新和保险全链路创新上的贯穿不够,未来的价值点不算清晰。
毋庸置疑,面向未来,以保险科技驱动创新将成为保险业的“新常态”。但是,传统险企“陆军”式的数字化转型,将面临着诸多的痛点和困难。
“从保险公司现有人员理念和文化看,更多依赖于经验作业,但数字化转型是颠覆性的,将使得产品、行业、销售和客户、销售和服务边界模糊化,因此,思维方式和格局亟待突破。”正如BCG(波士顿咨询)保险专项中国区负责人胡莹坦言,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难点来自组织和文化。
对于保险数字化变革的“沃尔玛”而言,“新旧”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困境,技术思维跃迁需要突破。
在传统保险的“人货场”中,它需要依靠大量的代理人来连接供需,是一种典型的“三角”模式,而有了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在后端做支撑,原来的三角链路可以简化为“货找人”的二元路径,即通过线上化的创新产品来连接人。因此,链路的优化,降本增效自然水到渠成。
正如亚马逊一样,众安保险成立之初就切入了一个“高级”的互联网赛道,尤其是上市之后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目前,“保险+科技”的双引擎模式的业务网络,以及保险数字化“水电煤”的布局日臻完善。同时,打出了大健康版图和数字生活版图两块长板,外加众安科技力有着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其未来可期。
当然,从整体的格局来看,众安保险的体量还不大,模式增长的步伐还在不断提升中,它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过,进入保险数字化变革的深水区,众安保险具有“亚马逊”模式的符号学意义。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