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券商下调两融利率,行业又坐不住了?盯着成本打价格战,稳客户、抢客户成“基本点”
由于行情调整导致客户两融交易的需求下降,券商给客户的两融利率可有一定下浮。一边是市场利率上行,一边又是行情冷清,券商
来源:财联社
作者:覃泽俊
券商两融价格战似又在暗流涌动。财联社记者从几家券商了解到,由于行情调整导致客户两融交易的需求下降,券商给客户的两融利率可有一定下浮。
一边是市场利率上行,一边又是行情冷清,券商为何这个时点反而选择下调两融利率?两融利率调整对券商有何影响?
2020年两融业务爆发式增长却是不争事实,截至2020年末,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1.63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57.44%;融资融券业务平均维持担保比例314.35%,较2019年末下降8个百分点。2020年末两融业务融出证券余额达到1,298.46亿元,是上年末的近10倍,业务占两融业务总规模的比例从上年末的1.26%提高至2020年末的7.95%。
特别是,多家券商的再融资方案中,都将资本中介业务当成投向的重头戏,比较吸引行业关注的包括东方财富证券,公司去年10月的158亿可转债募资投向中,确定将不超过140亿元投入信用交易业务,扩大融资融券业务规模。
多家券商酝酿或实施下调两融利率
近期,多家券商传出调整两融利率传闻。
某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判断,有券商下调两融利率,主要和行情调整相关,但长期来看,两融利率一直在打价格战。大资产客户议价能力强,两融利率一直有商讨空间,当然,对于很多券商来说,下调前提是资金成本。在该负责人看来,“两融业务门槛不高,你不做自然有别人可以做。”
一家华南中等规模券商的行业人士透露,近期总部在收集关于市场上两融利率的信息,利率大概率有松动的空间。
广发证券一线业务人士表示,未接到两融利率浮动的通知。同时,记者从中信建投业务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公司两融利率最低能降至5.8%左右。
两融业务为何又现一波松动?在行业人士看来,对大券商而言,资金成本相对低廉,稳住两融业务市占率有利于维持经纪业务客户的稳定性;于中小券商来说,借行情发力两融是“乘风扬帆”,可借力让利息业务整体收入规模上一个台阶。
另有行业人士则认为,下调两融利率并非是行业普遍现象,当前市场利率处于上行阶段,这个阶段上调两融利率显然并不是上成选择,反而来说,下调利率的券商,更多是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保证市占率,甚至实现规模扩张的选择。
券商一直加大两融业务投入。Choice数据统计,从2019年12月以来,两融余额持续突破万亿,目前已经在超过16000亿元的位置维持达4个月,持续破万亿的月份已有16个月。股市成交量方面,2020年A股有48个交易日破万亿,较2019年多出37个交易日。
东吴证券分析师表示,融资余额自2019年2月以来逐步回升,截止3月9日,A股融资余额1.52万亿左右,为近5年来的高点,但距离上轮牛市巅峰2015年6月2.2万亿的规模仍有一段差距。
东吴证券分析师称,上证综指位于3300-3400区间内的融资买入规模总计超过3万亿,相对而言交易筹码最为集中;但此区间内的融资买入金额/A股整体成交额占比均值8.79%,较近期急跌的3450-3600区间9.39%的比例有较为明显的下行,市场整体的两融风险有所缓解。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从整体业务规模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两融和股质这两项业务都是受监管高度关注的,相对而言两融风险更为可控,“股质业务的市场规模呈逐渐收缩的趋势,因为目前监管其实也在严控股质业务的风险。”
2020年两融业务出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从已完成再融资的券商投入业务方向来看,自营投资与资本中介这类重资本业务更受欢迎,共计投入582亿元,占总募资金额的44.77%。将再融资用于资本中介业务的券商有11家,总募资额为279亿元。
西南证券研究认为,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从过去的通道业务向以资本中介业务、自营业务和股权投资等为代表的资本业务模式转型。
两融业务占券商营收比重多大?中证协在2020年券商业务收入分析中指出,截至2020年末,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1.63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57.44%;融资融券业务平均维持担保比例314.35%,较2019年末下降8个百分点。2020年末两融业务融出证券余额达到1,298.46亿元,是上年末的近10倍,业务占两融业务总规模的比例从上年末的1.26%提高至2020年末的7.95%,业务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从已公布2020年报的券商来看,浙商证券和国联证券的两融业务发力较为突出。
浙商证券两融余额为148.52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61.95亿元,上涨71.56%,高于市场规模增幅。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市场份额由0.85%提升至0.92%。
国联证券在2020年报中披露了公司两融的收入情况,融资融券期末余额为86.26亿元,同比增长87.03%;融资融券业务实现息费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65.65%。
若将国联证券两融业务增速视为匀速增长,则以两个年末数据的平均值和息费收入可估算出,国联证券两融业务平均利率为6.56%。
由数据可见,国联证券两融业务息费收入增速并非赶上业务规模增速,如按规模收入增长同比例计算,息费收入应为4.9亿元,平均利率约为7.4%。
对于国联证券而言,给客户让利0.84%,规模增速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让利0.56亿元,占国联证券总营收的比重为2.99%。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中型券商不约而同提出发力融券电子平台。国联证券提出,要积极建设系统化的融券平台,提升客户体验感,提升公司融券业务竞争力。
浙商证券也在2020年报中提出,公司信用业务在强化现有专业性、服务性优势的基础上,将探索以电子化、体系化的方式对标的证券和担保证券、投资者适当管理、授信额度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2020年6月30日,华泰证券上线业内首个融券通业务平台,截至8月30日,华泰证券融券通平台累计委托金额超千亿元。
从监管维度看,近两年两融业务频出利好新政。
2019年8月9日,证监会指导沪深交易所修订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正式出台,两融标的范围大幅拓宽的同时,监管层取消了维持担保比例130%的“平仓线”要求。此外,两融业务不得超出券商净资本4倍的规定未变。
2020年12月,中国结算发布通知,沪深市场QFII、RQFII登记结算制度改革相关业务于2020年12月28日上线。其中,QFII、RQFII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可于业务上线后申请开立信用证券账户,并自账户开立的次一交易日起参与融资融券类证券交易。
《QFII/RQFII办法》在同年9月份获得监管层通过,融资融券、转融通证券出借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