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揭露“偷脸”内幕,刷脸支付你还用吗?
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如何守护?
作者:戴鄂
编辑:吴婷婷
来源:独角金融
刷脸支付、刷脸过闸机......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越来越普遍。
然而,这背后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谁在偷我的“脸”?2021年央视315晚会的第一弹,指向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
知名公司科勒卫浴、正通汽车及宝马4S店被点名,它们在各自的门店、卖场大量布局人脸识别摄像头,未经消费者同意,海量抓取消费者面部图像,用于精准促销赚取利润。
另一方面,作为“刷脸”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方,4家科技公司的违法操作被曝光。独角金融(微信号:uni-fin)注意到,这些公司背后也不乏有份量的股东。
1
谁在投资“刷脸”技术公司?
上述4家公司分别是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万店掌”)、上海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悠络客”)、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瑞为技术”)、广州雅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雅量科技”)。
其中,万店掌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27日,创始人、CEO以及实际控制人都是周圣强,直接及间接持股比例为57.71%。周圣强曾经在苏州科达(603660.SH)任职多年,拥有近20年的图像智能开发及市场应用的经验。
万店掌有3家主要的VC注资,分别是德同合心、金沙江朝华、金沙江朝华二期。它们的背后,则是国投创合、元禾招商、招商证券投资公司、歌斐资产等诸多著名投资机构或公司。
此外,万店掌还有1家PE股东远海明晟(苏州),它的背后则是河北港口集团、中海集团投资公司等港口、船舶类重磅级的产业资本。
悠络客曾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曾获得各类资本的关注,目前的主要股东有3家,沈修平是实际控制人。
来源:天眼查
瑞为技术则是业界领先的图像智能感知方案提供商,并与阿里、京东、华为、小米、分众传媒、中航信、安踏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的创始人、CEO、实际控制人都是詹东晖,持有公司31.43%的股权。詹东晖曾经在华为工作了10年,研发与质量管理经验丰富。
除了詹东晖之外,瑞为技术的重要股东还有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持股13.5%)、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5%)等等。
可见,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各路资本都表现出了对于该技术的兴趣。然而,被投资的公司应当合法经营,形成正确的商业模式,不应当侵害消费者权益。
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支付密码、账号密码。由于人们无法更改自己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就将危害到个体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
央视315晚会指出,依据官方指定的个人信息安全规定,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也是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应当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民法典》第1035条也同样有明确的规定。
来源:央视315晚会
可是,被揭露出来的事实是,几乎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客户,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消费者被动地被抓取人脸信息,没有任何觉察。作为技术提供商的万店掌承认,已经全国性地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拥有的人脸信息数据上亿条。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窃取了人脸信息有些无可奈何。那么,还有一些主动的场景,比如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刷脸转账”的新兴应用,消费者又该作何选择呢?
2
刷脸支付冷思考
支付环节中的最后一环,是交易确认。刷脸支付、免密支付不用输入密码,直接点“付款”,就可以完成付款。刷脸支付带来了方便,一些消费者认为这更安全。
然而,有的支付平台每次付款,都提出开通免密支付/刷脸支付的请求,且默认选择开通,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建议规范第三方支付、保护消费者权益,剑指免密支付、刷脸支付。
樊芸建议,法律要明确规定免密支付不得以默认授权方式引导消费者同意,要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同时,她还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法和电子商务法执法检查,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明确网络支付机构泄露个人信息的责任。
独角金融(微信号:uni-fin)注意到,新华社记者2020年7月调查过倒卖人脸信息灰色产业链,发现一些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网络工具及教程,一个人脸信息作价0.5元就被非法售卖。
一位倒卖“人脸视频工具箱”的卖家声称,只要学会熟练使用“工具箱”,不仅可以利用这些人脸数据帮他人解封微信和支付宝的冻结账号,还能绕过知名婚恋交友平台及手机卡实名认证的人脸识别机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刷脸支付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他向独角金融表示:“消费者则应正确看待支付技术创新,谨慎选择支付方式,妥善保护个人信息,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董希淼指出,刷脸支付存在三重风险,分别是信息泄露风险、假体攻击风险、算法漏洞风险,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危害消费者的安全。
你习惯使用刷脸支付吗?对于商家安装摄像头“偷脸”的行为,如何维权?欢迎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