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梦想受尽屈辱,为什么这几年社会对企业家不宽容了?

2021-03-03 14:13:35
财视传媒
关注
2021-03-03

别让“恶意的劣币驱逐企业家的良币”!

来源:财视传媒(ID:caishiMV


春节之前,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把使用多年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张平淡无奇的风景照,之前则是他意气风发、宛若指挥千军万马的一张侧面照;微信签名也一度改为“此号停用”,而不再使用“刘强东Richard”。


266年前,在1755年出版的《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另一位“理查德”写下了一句后来对世界商业界影响深远的话,“企业家是承担不确定性的人”。这位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以此定义企业家精神的实质,言外之意,企业家无异于“冒险家”。


图片


再后来,一百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指出,“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他认为,正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才带来了经济增长。


然而如今,人们似乎对于经济增长失去了兴趣。折射到企业家层面,他们似乎也不再是媒体上的“改革开放宠儿”,亦不再是万众瞩目的“创业创新先行者”,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企业家的苛刻指责,乃至网络上的谩骂攻击及现实中的满满恶意。


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放在过去,刘强东更换微信头像及签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但如今,却未必不是一个信号。如你所知,自2018年9月初“明州事件”爆出后,他一夜跌落神坛不说,这还一度波及他所创办的公司,有舆论甚至公开呼吁“抵制京东、抵制刘强东”。


我们无意为刘强东开脱,但类似做法也未免令人疑窦丛生:难道创始人犯错(违法犯罪),他的企业就要被抵制、直至倒闭?果真如此,国美在创始人黄光裕夫妇2008年被抓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不必存在了呢?


图片


除此之外,自2020年10月24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发表那次后来招致“群殴”的演讲之后,他也充分领略到了世间太凉薄,直至今日。不少文章指出,几天前还在喊着“马云爸爸”的很多人,转过头来就诅咒他是“资本家”,他的蚂蚁集团也被形容为“蚂蝗集团”。


——这显然不是一个“仇富”所能解释与概括的,也不代表这些人多么欢迎国家层面的规范监管及反垄断的举措,他们更多只是情绪宣泄、夹带私货、落井下石而已,当然也有人或是被裹挟、或是揣度投机,习惯性地做了“墙头草”。


此类情绪蔓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少企业家人人自危,唯恐不幸做了“出头鸟”。但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企业一旦出事或有负面舆情,企业家首当其冲就被“公开示众”、甚至各种“泼脏水”、“污名化”。


近期,就有货拉拉、拼多多、汇源果汁等诸多企业被“群殴”,其创始人也经受网络暴击。货拉拉因长沙一名23岁女生在搬家跟车途中跳车意外身亡一事,被诸多媒体讨伐,不少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开始借题发挥,不依不饶地指责货拉拉是“祸拉拉”,甚至批判其创始人兼CEO周胜馥是“职业赌徒”。——货拉拉自然应该为其安全隐患负全责,但请问创始人过去的经历跟企业出事的关联何在?


美国3M公司有一句非常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按照通常理解,“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所以,如今很多中国企业家无疑是在“戴着镣铐跳舞”,四顾茫然、心力交瘁,而这几乎也到了最为考验企业家信心的阶段。


路在何方?

 

解决财务自由之后,他们为什么还在拼?


2018年,跟谁学创始人兼CEO陈向东专程飞了一次香港。


这之前,猿辅导宣布融资3亿美元,有两位投资人预感跟谁学会“迟早被打死”,就给陈向东发了律师函,要求公司回购股份。陈向东回复说,“公司回购不了,我回购可以。”香港之行,就是为了给投资人转钱。


图片


创业近七年,陈向东几乎没有从公司拿过一分钱。事实上,他还经常贴钱,而且贴的都是大钱。2016年公司陷入亏损,发不出工资时他也自己掏钱。据说,离开新东方之后,为了创业,陈向东考虑到将来会随时需要用钱,就把从新东方挣的几千万美元现金,一直存在银行里,连理财都没敢做。他的夫人也曾不解,说这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公司,为什么总花自己的钱?他回答,“我是老大,不承担责任谁承担责任?”


无独有偶。一度因为“二房东模式”遭遇网络口诛笔伐的优客工场,其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在创业的头几年,国内国外出差的机票都是自己掏钱。据说为了创业,他自己这方面贴进去了上千万。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解决了财务自由,他们为啥还这么拼?答案其实很简单:为了梦想,源于情怀。


家庭出身显赫的毛大庆曾经表示,自己家里有科学家、知识分子,唯独没有企业家,所以才会想尝试创业。但创业也不单单是想挣大钱,而是为了“把共享办公这事弄成”。


陈向东在思考创业之前,则放弃了新东方的千万年薪,他表示,“做出决定时我就想清楚了,失败就失败。博一把比名利重要得多。”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也曾这样评价说,“向东整个生命就是一部令人感动的奋斗史。”


那些创业有成、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之所以奋斗不止,也未必是为了追逐财富,更多也是基于责任与担当。


这些年,由于各类富豪榜大行其道,以及社会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一定程度的盛行,加上富豪榜与企业家群体的高度重合性,对于公众形成了不小的误导,不少人误认为“企业家=富豪”,企业家做企业就是为了挣大钱、发大财,为了达到财富的剧增,就要成为“资本家”,以创业之名、行剥削之实,而且只要是富人就都为富不仁。


此类逻辑,何其可笑!但却不乏有人照单全收。看看近几年不少网络暴民对于企业家群体的恶意攻击,就会明白,基本逻辑即基于此。


实际上,稍微多做做功课,就会知道,很多企业家的基本逻辑及需求,实则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无异,即,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更多企业家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图片


早些年,每一次富豪榜发布,总有媒体会追问企业家对于财富的感觉,绝大多数企业家的回答都大同小异,“那不过是个数字!”


很可惜,许多人宁愿选择不相信。

 

为了梦想,究竟要忍受多少屈辱?


“老贾活过来了!”


今年1月28日,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 (简称“FF”)宣布,已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就业务合并达成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公司估值约为34亿美元,并将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FFIE”。一旦FF完成上市,贾跃亭有望迎来东山再起。——这一消息震动业界之时,有接近贾跃亭的人士如此对财视传媒感慨道:“他也不容易!”


图片


这位乐视的创始人,过去几年几乎成为“骗子”、“老赖”、失败者的代名词,很多媒体拿着他演讲时的一张照片几近调侃之能事——他身后的PPT上写着一句话“为梦想窒息”,更有甚者称其为“韭菜收割机”。


贾跃亭的经历也并非孤例。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很多曾经如日中天的企业,经营及模式都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有些甚至一度濒临破产;企业家也因此备受煎熬、苦苦支撑、度日如年。太多曾经风光无两的企业家,因为资金压力而被列为“失信执行人”,类似信息被天眼查、企查查之类的APP放大——他们还专门设计了“查老赖”的入口,令企业家声誉受损、名誉扫地。


很多企业家视声誉如生命,没有多少人会甘当“老赖”!


这一点,看看2020年开始试水直播的罗永浩就明白,他在当年9月的《脱口秀大会》总决赛上明确表示,自己此前欠的6亿债务已还了4亿,剩下的那些,大概再用个一年左右时间就能还清。罗永浩调侃说,等债务彻底还清后,打算拍一部讲述自己还债历程的纪录片,片名就叫《真还传》。


再之前,2019年11月3日晚间,罗永浩对于自己成为“老赖”做了长文回复。他表示,自从2018年下半年锤子科技出现经营危机以来,最多欠债约6个亿,自己也签了个人无责任担保的1个多亿,过去10个月累计偿还公司债务3个亿左右,个人也还了数千万。


图片


过去三年,因为亏损、停牌及退市,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也被列为“老赖”,且屡屡遭遇口诛笔伐。对于朱新礼而言,类似经历并不陌生。2008年9月3日,因为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他曾因“卖猪论”而遭遇铺天盖地的抨击,不少网民说他是“见利忘义的商人”。


彼时,很多网民仅仅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而这种简单粗暴的抨击,还让朱新礼非常不解、甚至委屈,外界根本体会不到他对于大手笔进军上游水果基地、帮助千千万万果农的愉悦及欣慰。


这一次,朱新礼干脆选择了不回应。

 

别让“恶意的劣币驱逐企业家的良币”!


早在16世纪,英国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欣(Thomas Gresham)就提出了著名的“格雷欣法则”,也就是如今广为人知的“劣币驱逐良币”。


2020年12月,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澳珠企业家峰会上演讲时表示,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很重要一点,就是对企业家的包容性,“尤其是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他呼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大家都应该宽容一点,“不要去妖魔化别的企业家,不要去妖魔化另一个产业,否则总有一天你也会被妖魔化。大家都不容易!”


可以想象,当一个社会创新非常活跃、企业家信心十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之时,这个社会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的幸福感会非常之高。所以,对于企业家群体保持宽容度,让企业家信心指数保持高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于企业家群体就要纵容放任、言听计从,企业家群体实际也鱼龙混杂,该监管的必须监管,该引导的也要坚决引导。


一组不容忽视的数据是,几年前,就有权威说法指出:我国民营经济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提供了70%左右的出口,提供了80%左右的就业岗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问:如果企业家信心不足、民营经济受损,税收、经济增长、出口创汇及就业,是不是都遭遇重创?


以京东为例,明州事件爆出的2018年底,京东的员工人数为17.8万人。在刘强东“隐退”的这三年,京东如今的人数已达到32万;之前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间,京东集团间接带动超过1800万人就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就业稳定器”。


图片


再以阿里巴巴为例,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完成的《阿里巴巴全生态就业体系与就业质量研究报告》显示,经过测算,2019年阿里巴巴全生态就业体系中共蕴含就业机会6901万个(即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2019年度为6901万人带来过获取收入的机会),其中电子商务平台共带动就业机会4976万个,服务新消费平台共带动就业机会553万个,大文娱平台共带动就业机会302万个,互联网基础设施共带动就业机会1070万个。


图片


2020年7月10日,阿里巴巴CEO张勇发表致股东信表示,希望到2036年,贴心服务20亿消费者,创建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型企业盈利。


但这一切的前提,仍是我们的社会必须对企业家群体保持宽容,容忍试错、鼓励创新。要知道,他们是赌上了身家性命,身为旁观者的我们,有时候只是动动手指,就能形成“三人成虎”的不良氛围!


“为什么网民的戾气这么大?”媒体人“丁道师”最近在朋友圈感叹,他发现,自己最近写的涉及苏宁、滴滴、货拉拉等的文章,后面的评论大多是诅咒相关企业倒闭破产的!


——这导致很多企业家在遭遇困局时都不敢看自己的新闻。一位被网民“群殴”的著名企业家就一怒卸载了今日头条,因为他发现,点开了自己的一条负面新闻后,推送的都是类似消息,最可怕的是每篇文章后面成千上万条的谩骂攻击及恶意诅咒,“谁能受得了?!”


“夜再黑,夜空是晴朗的。”著名作家刘亮程的这句话,让不少企业家颇有共鸣。但问题是,当他们在为梦想而努力奋斗不断创新、同时赌上身家性命,并由此带来就业机会及经济增长之时,究竟是谁让他们流血流汗还要流泪?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财视传媒
68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我们矢志于做优质商业内容提供商、商业短视频开拓者;高端社群平台构建者;全媒体资源链接及新媒体代运营的企业传播服务机构。我们的理念:让每一次传播都有价值!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