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离婚、负债压顶后,钢铁大王“东山再起”,坐稳富豪前三宝座
“前情皆成往事,姻缘早已解体。”
来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Amilie
从一个藉藉无名的首钢集团小员工,到成为开创了钢铁界的龙头产业的“钢铁大王”,杜双华也是饱受争议的企业家。
行贿、离婚、负债等影视剧中的事情都发生在杜双华身上,但他依旧蝉联山东富豪榜前三的位置。
杜双华有着怎样的经营管理理念,又是如何一步步做大日钢集团的呢?
小职员的逆袭
祖父是铁匠,父亲是首钢集团管设备的干部。正所谓子承父业,1984年,杜双华加入了首钢集团,做钢材销售。
不同于上一辈,杜双华更加高瞻远瞩,四年后他选择离开车间自己创业。
1991年,他在父亲的帮助下成功开办了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更加幸运的是,这一年,钢铁行业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轧钢厂的生意出奇的好。
“钱都是成麻袋地装,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要货的人就排着队了,销路不愁”。杜双华如此描述当时的情景。
那时候的杜双华,过着和工人们一起搬砖吃大锅菜的日子,时常是在在厂里过夜和检修设备,忙的不着家。
很快,杜双华又在家乡河北衡水创办了京华制管厂,成功将产值不足200万的小厂,曾发展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焊管企业。
2001年,在焊管行业风头正盛时杜双华发现,由于消耗量大,钢材市场极其短缺。焊管厂进货成了问题,该怎么办呢?
困境之下,杜双华心一狠,决定自己做钢铁。说干就干,杜双华和山东日照和莱芜钢铁等公司合资创立了日照钢铁。
但好事多磨,日照钢铁3月份刚开工就遇到大雪,4月份又碰上“非典”,6到9月又经历47场阴雨。尽管如此,日照钢铁从开工到正式投产依旧完成了杜双华下的“死命令”。
一开始的顺利投产大振人心,日照钢铁急速扩张,在2006年年产值达到80亿元。如此高的利润让人眼红,2008年山东钢铁集团想要收购日照钢铁。
但杜双华并不想止步于此,他相信自己的企业能够做的更大,故而坚定地拒绝了收购者,坚持继续发展自己的产业。
这个决定很有先见之明,在2011年日照钢铁到达了巅峰时期,日照成为山东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
那一年日照产铁1320万吨、产钢1260万吨、利税达到100亿元。而杜双华作为日照钢铁大部分股份的持有者,个人财富不断攀升。
负面消息缠身
在财富上升,自己名扬四海的时候,杜双华又受到了各种负面消息的影响。2010年杜双华涉嫌行贿900万美元,被限制出境。
次年,杜双华的妻子宋雅红提出离婚。虽多年前杜双华开始忙于创业时,夫妻感情早已淡漠,分居两地。
但当时杜双华资产高达500亿,使得这桩离婚案的财产分割问题饱受关注,甚至被称为“国内第一离婚案”。
行贿和离婚这两件事相继让杜双华的声誉受到了影响。
但风波并未停息,随着环保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钢铁行业作为污染较大的行业受到了打击。不少的钢铁行业面临着被淘汰和关停的问题,生产受到影响。
2012年日钢集团亏损了11亿,产钢225万吨,吨钢亏损500元以上。
亏损带来的后果是,由于日钢曾在前一年入驻营钢,成为了“民企托管国企”的典范。
但在2012年的亏损让营钢第一大股东五矿集团想转让出部分股份,让第二大股东日钢接盘。这意味着营钢集团面临改制,自然引起了营钢职工的反对。
杜双华采取买断工龄的方式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员工上访等事件让日照钢铁信誉持续受到影响,他本人也不断受到舆论关注。
三省自身解决问题
面对这些事情,杜双华开始改变和解决问题。
先是出了五亿元,历经两年时间与宋雅红和平解决。杜双华对外宣称,之后杜双华到营钢“驻点”,了解为何自己看似合理的企业转股改制方式却行不通。
通过反思,杜双华得出了结论。曾经自己也存在侥幸心理,对营钢的管理十分懈怠。以前总是想着如果有企业接手,自己就全身而退。
如今不得不面对和重视这些问题,杜双华也从而发现了自己曾经在管理日钢过程中的缺陷。自己一直过于注重效率,习惯性下达“死命令”。
这样的方式于生产短时间有效,却让员工叫苦不迭,缺乏归属感和向心力,长此以往弊端颇多。
思考后的杜双华开始着力重塑企业文化和改善员工福利,这件事情并不容易,但他也终于不再回避,经过一些时间后,终于赢得了员工的信任。
事情处理妥当之后,杜双华也开始低调处事,不再进入媒体视野中。后来的几年财富持续萎缩,困境之下,杜双华选择大改管理制度,专心闷头做事,终于在2020年财富暴增回410亿人民币。
回顾这近20年里,杜双华的事业之路跌宕起伏,财富也跟随着起起落落,但所幸,他一手创下的商业帝国始终没有陨落。所经历的一切,都成为他成功的一部分,而未来,想必也将有更多未知和挑战在等着他。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