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的千亿“富二代”,财富超刘强东,顶20个巅峰王思聪?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来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Jessica Angel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第一代下海创业成就巨额身价的富豪,大部分都已功成身退,将重担交予到了二代手中。而这些二代们,也致力将自己所接手的商业帝国越做越大。
如经常占据中国女首富位置、曾一度问鼎中国首富的碧桂园接班人杨惠妍。又如26岁成为中国最年轻女富豪、新希望集团接班人刘畅等。
或许在外界看来,这些人最大的优势就是“生得好”,可二代们总会有意无意的避开这个话题。
但江苏首富、连续多年霸榜胡润富豪榜前十的严昊,曾很直白的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就是“生得好”。
不走寻常路的”狂人“
严昊被称为“狂人”之子。外界给其父亲严介和贴的标签是——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而严介和也承认自己的狂,甚至在微博上公开发帖称《为什么我是“第一狂人”》?
当然,“狂人”也有其狂的资本。他是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创始人,该公司目前资产达到3万亿,跟华为一样,多年位列世界500强。
因此,严介和也说过:自己可以比肩任正非。
除了任正非,莫言也曾被其“调侃”过。看见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称自己的奖被莫言抢了先。
有媒体说,严介和的狂也是其营销手段的一种。不能否认,这样的判断有一定的道理。在注重人设的今天,谁又能说这不是他给自己定的“人设”。
而纵观其这一生的经历,无论是教学,还是经商,也都是“处处不走寻常路”。
严介和出身书香门第,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曾有媒体报道:他后来的老婆张云芹就是他所教班上的课代表,当时二人结婚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不仅如此,在计划生育正被严格执行的年代里,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严介和,决定“超生”,生的这位正是后来接班的二儿子严昊。二儿子的出生,让他丢掉了“铁饭碗”,但也迫使着其开始主动“下海创业”。
从这两段经历就能看出,严介和不是一个容易受外界评价所影响的性格。而在他最初的经商生涯中,有个故事基本人人皆知,在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前身)成立的第四年。
他在南京拿到了一个项目。但这个项目如果要完成,他得亏本8万。但若是不做这个业务,也要亏本5万。亏8万还是5万?多亏考量之后,他选择了前者,第一个大单就亏了8万。
不过可被称之为“戏剧性”的是,客户对严介和非常满意,将后期项目所在的整个工程都交给了他。第二年,他凭借这个工程,赚了860万。
这一“亏”,可谓是让他名利双收。因为李嘉诚都在自己的书中评价道:严介和是一代大企业家。
2005年,严介和在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位列第二。2011年,他在严昊的婚礼上,宣布由其接班自己的商业帝国。
这一年,严昊25岁,接班的时间比严介和原来的计划提前了15年。
狂人之子的“实”
若说严介和是“狂”,那严昊或许可以用“实”来概括。
他喜欢踏踏实实做实业,一年290多天都在项目上跑。也喜欢踏实做企业,不夸张、不狂妄。
虽接手千亿商业帝国时,严昊才25岁。接班的第一年,虽有严介和的站台,直言:“我教出来的儿子,能力是年龄的20倍”,但外界包括股东,对他更多是持怀疑的态度。
不过一年后,掌声直接替代了怀疑声。凭借着年轻人的果敢及敏锐的商业眼光,严昊上任后不久就对一家连年亏损的老国企,进行快刀斩乱麻般的改革,在极短时间内将其由亏转盈。
第一年盈利了8000万,第二年直接超过一个亿。这般成就,也直接让质疑声“戛然而止”,也让他接下来开展多项改革的举措,进行得更为顺利。
虽然严昊对自己的总结,直言是“生得好”,但盛名之下无虚士,严昊能在33岁的年纪就以1200亿身家,成为中国最年轻千亿富豪。
不仅超过京东刘强东,更是王思聪巅峰时期的20倍,带领太平洋建设以约合6800亿人民币的营收,蝉联全球建筑业私企第一,就足以证明其过人之处。
二代接班的不易
从媒体对于严昊的公开报道中,抽丝剥茧后的总结会发现:严昊的行事风格,跟其父亲是截然不同的。他更多的是内敛和低调。
他承认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来自于父辈的努力,但同时也敢于抛开父辈所积累的经验,去做变革和开拓。
“对于我们接班的二代来说,其实压力挺大的。一是希望做出成绩给父辈看,但又怕太过大刀阔斧,反而将父辈所创下的基业,给毁了。”
福建省某企业一位接班二代对记者直言道。
而这跟严昊曾在公开场合所说的:“未来做的再好,也属于父辈的传承,如果在过程中有不足,唯有自己反思自己”有异曲同工之意。
二班接班,确实不易。但若想人前显贵,人后也必定受累。严昊如今的成就,虽已让很多同龄人无法望其项背,但他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同样巨大。
目前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也并非“一帆风顺”,这位备受关注的“二代”,具体在未来将带领企业走向何方,也给了大众诸多遐想。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