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媒体群的第三天,保利公布中报,经营性现金流下降256%!

2020-08-28 14:59:44
风云地产界
关注
2020-08-28

“碧万恒融”的时代,保利却仍保留着“招保万金”时候的傲慢与偏见。


“碧万恒融”的时代,保利却仍保留着“招保万金”时候的傲慢与偏见。


撰文/ 姚悦

编辑/ 卢泳志 


上周五晚,地产界朋友圈一度被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利地产”)的“退群”事件刷屏。

 

事发于保利北京媒体群,保利北京副总文灵要求群内媒体人转发七夕活动预告链接,并称“没转发的移出本群”,此举立刻引发群内部分媒体人的不满,并纷纷自动退群。


“退群”事件部分群聊记录

 

面对媒体纷纷退群,文灵霸气回应:“能有被吹捧的时刻,就能接受被踩踏的勇气,谢谢抬举,也领教了大家的傲气。”随后此事便在地产圈迅速传开,甚至扩至更大范围。


“退群”事件部分群聊记录

 

就在“退群”事件发酵的第三天,8月24日晚,保利地产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

 

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保利地产实现营业收入736.77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2亿元,同比增长1.69%。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保利而言,这样一份成绩单绝对称不上优秀,也与前几天保利北京副总文灵在“退群”事件中的态度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01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256%  


虽然保利地产半年报中,大部分主要数据趋稳,但有一项数据下降十分明显。

 

半年报显示,保利地产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从去年同期的162.28亿元降至-252.44亿元,降幅达255.56%。

 

事实上,保利地产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并非首次。从2010年至2014年,保利地产的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224亿元、-79亿元、30.9亿元、-97.5亿元、-104.58亿元。不过,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性现金流波动幅度超400亿元属于罕见,且创下负值新高。

 

对此,保利地产表示,“销售回笼随销售规模减少,合作项目往来款投入增加”是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大降的主要原因。

 

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保利地产实现签约金额2245.36亿元,同比减少11%,成交面积1491.8万平米,同比减少9%,计算得到签约均价15051元/平米,同比亦下降2%。

 

究其原因,疫情因素必然在内。第一季度受疫情停工停产影响,Q1保利地产实现签约金额710.21亿元,同比下降35%左右。第二季度随着疫情缓解,保利地产5-6月签约金额同比增加10%,6月单月签约688.53亿元。

 

不过,贝壳研究院分析也指出,疫情冲击下,保利地产虽积极采取包括线上销售等手段加快推货速度,并严抓回款,但半年度签约金额累计同比仍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主要原因还在于保利地产主要布局一二线核心城市。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表示,虽然长三角和珠三角上半年贡献金额分别提升25%和28%,尤其广州和佛山单城市贡献值超过150亿元,南京贡献金额翻倍达到100亿元,但整体看,贡献50亿级别的城市由去年同期的17个下降为今年的11个,可见部分城市恢复速度较慢,拖慢保利地产整体销售速度。

 

此外,保利地产上半年净利率同比小幅下滑,债务规模扩大带来了成本上升。

 

保利地产上半年净利率18.07%,同比下滑0.15%;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为77.66%,净负债率则从2019年的56.91%反弹到了66.05%。同时,有息债务中,占比近七成长期借款规模以21%的速度增长,仅次于短期借款的增长速度,使得营业成本中“偿还利息”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2.1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企业财报


贝壳研究院分析指出,虽然凭借信用优势,保利发展的融资成本仅为4.84%,远低于行业均值,但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仍将带来财务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02

斥资820亿元拿地  同比提升54%


保利地产半年报中,明显呈现一增一降,除了上述经营性现金流大降,保利地产的拿地金额和面积明显增加。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保利地产实现拓展项目44个,新增容积率面积98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同比提升19%。拓展成本820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54%。新增平均楼面地价也上涨至8328 元/平方米。2019年,保利的新增土地储备楼面地价为7564元/平方米。


上半年,保利地产拿地集中在38个核心城市,达到了86%的取地占比,进一步增长了7%的占比。其中不乏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苏州等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


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调研表明,有约半数企业会选择调整战略,主要压缩2020年的公司预算,不过超过75%的企业都表示并无缩减拿地预算的意向。但像保利地产这边,2020年上半年购地金额不降反升了五成的也属实少见。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称,土地款项的大额支出,也可以解释保利地产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下滑的原因。而保利地产大举拿地的背后,是其对于规模的渴求。


也有佐证上述说法的分析称,保利地产如此积极调整土地布局城市,和2017年董事长宋广菊提出的未来三年要回到行业前三有直接关系。


03

保利能否“重回前三”?


时间往回退几年,保利地产还一度稳居房地产“第一军团”,与万科、金地、招商并称为“万保招金”。但在2017年,保利地产突破3000亿销售额大关的时候,行业龙头格局却从“招保万金”变为了“碧万恒融”。

 

当年,保利地产就提出“重回前三”的目标,并制定“2017年冲刺3000亿元,三年内突破5000亿元”的“345”战略,即未来每年业绩增幅为1000亿元,2017年销售额实现3000亿元,2018年实现4000亿元,2019年实现5000亿元。

 

提出此目标后,保利地产在多个方面展开了措施。比如推出大力度跟投方案,领衔央企最高水平,用激烈鼓舞员工干劲;资源整合方面,则先后完成对中航集团旗下地产项目收购,同时保利置业股权收购也有进展;布局方面,则一直在调整拿地区域,逐渐以一二线城市和重点城市圈为主。

 

但据过往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保利发展分别实现签约销售金额3092亿元、4048亿元和4618.48亿元,据此目标计算,保利发展并未完成5000亿元销售目标。

 

与此同时,保利地产与其他龙头房企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去年财报数据显示,排名第四名的融创中国全年合同销售额约5562.1亿元,高出第五名的保利发展将近1000亿元,而房企前三的门槛,更是提升至6000亿元。

 

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表示,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保利地产要“重回前三”仍面临许多挑战。2019年房地产市场已处于下行状态,今年受疫情影响这一状态只会回稳而不会“超前”。保利地产在年初的业绩会上并没有再提出年度销售目标,这或许也是出于对市场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

 

2017年提出的“重回前三”计划仍未实现,如今保利地产“重回前三”的决心还有多大,把握又有多少?欢迎留言评论!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风云地产界
323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接近中心,即是价值。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