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补贴500万!东莞首个数字产业扶持政策发布
继2017年、201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数字经济”今年再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无论是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还是产业数字化的升级,都是当下势在必行的产业发展趋势。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作者:莫彦琦
继2017年、201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数字经济”今年再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无论是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还是产业数字化的升级,都是当下势在必行的产业发展趋势。
6月17日下午,2020年东莞数字产业政策宣讲暨光大We谷数字产业集聚区发布会在光大we谷举行。各位嘉宾、专家聚焦东莞数字产业,共同开启一场数字产业交流盛会,全面解读政府专项政策,剖析产业发展态势,推进企业协同共发展。
活动现场,东莞首个数字产业扶持政策在今日现场正式发布,同时,光大We谷作为东莞市的“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联合东莞市软件行业协会共建的“东莞市软件孵化基地”正式揭牌。
东莞首个数字产业扶持政策发布
当前以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数字经济发展时代。为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形势,推动信息化新技术普及应用和产业发展,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信息化发展专题项目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助力企业发展。
发布现场,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产业与软件科科长王森为在场企业代表们详细讲解这份“宝典”应如何使用。
据介绍,东莞市信息化扶持政策包括2项供给侧政策与5项需求侧政策。
供给侧政策主要指的是市层面的政策,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项目和大数据平台项目;而需求侧政策则包括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两化融合应用项目、5G融合应用项目。
其中,5G融合应用项目的补贴是此次政策发布中的一大亮点。5G+工业互联网领域,以事前入库、事中评估、事后验收的方式审核认定5G+工业互联网项目,按不超过核算后投入总额的25%给予建设单位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0万元;5G+社会应用领域。以事前入库、事中评估、事后验收的方式审核认定相关项目,按不超过核算后投入总额的25%给予建设单位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300万元。
“目前对于入驻东莞两个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的企业,将连续3年给予阶梯式租金补贴。政策对于企业的要求,是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且办公人数超过10人。”据王森说道。
而对于进入试点园区并产生地方贡献增量的企业,同样有一定的鼓励奖励。2020年实缴税金增量不少于10万元的企业,第1、2年可获得不超过地方贡献增量100%的奖励,第3年可获得不超过地方贡献增量70%的奖励。
“鉴于产业园区的专业化管理,以及不同产业聚集所构成的行业供应链,行业协会将逐渐成为园区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在主题分享《后疫情时期的中国产业园区生态》中,园区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产业园区俱乐部CEO粱椿表示,由于行业协会具有分担政府公共责任、扩大区域间合作交流、更有效率整合园区内外产业资源等优势,作为第三方资源,行业协会与产业园的产业协同平台将是未来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方向。
东莞市软件孵化基地正式揭牌
今年1月,光大We谷获得东莞市首批“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授牌,也是松山湖唯一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为进一步打造园区数字产业生态,园区联合东莞市软件行业协会共建“东莞市软件孵化基地”。
据光大产业集团总经理刘伟权介绍,近年来,光大We谷结合自身产业定位及资源整合布局,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及融合产业,以“东莞市智能制造系统服务集聚基地”、“东莞市虚拟现实产业基地”“智能终端产品产业基地”为依托,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益凸显。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超过400家。其中,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相关企业100多家,包括歌尔股份、中软国际、软通动力、易宝软件、华微软件等,相关技术人员超过4000人。整个集群呈现龙头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创企业梯度分布的态势。
活动现场举办了数字经济企业入驻仪式,壮大了园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要素。
光大We谷产业园总经理魏华文介绍,“接下来,光大We谷将严格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用好、用活政府在数字产业方面的各项政策,配套出台园区的相关优惠措施,在此基础上,对获得政府租金补贴的企业,光大We谷将按一定比例进行额外的补贴。”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