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资本市场应该保持市场透明度,加强对融资者的教育
吴晓求提到,资本市场需要信心,需要保持市场的透明度,不能陷入发展的误区,而且要加强对融资者的教育,而不是投资者。
作者 | 资本市场部
来源 | 野马财经
导语:
11月28日上午9点,由新浪网、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主办的“预见2020·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在北京大望路北京丽思卡尔顿开幕,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发表了主旨演讲。
吴晓求提到,资本市场需要信心,需要保持市场的透明度,不能陷入发展的误区,而且要加强对融资者的教育,而不是投资者。
资本市场需要信心
吴晓求提到,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年,市场化程度是越来越高,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架构,此外,我们的经济规模也超过了90万亿,人均GDP超过了9000美元。
其实,我们的人均GDP水平已经不算低,市场经济的程度也不算,已经具备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但是,“理论上说,我们的市场应该是有很好的发展的,可是它就是没有发展,它就是在这样一个低迷的状态。”吴晓求提到,这是我的一个困惑。
吴晓求提出,这应该说有某种信息不足,预期出现了不明朗。因此,他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
第一,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无论是过去40年还是未来更长的时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进一步真正扩大开放,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我认为中国经济还是会变得有活力的。
第二,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这都是大学三年级老师们讲了很多的。如果说价格是由政府来决定的,我很难说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所以,也必须坚守。
第三,比如说竞争中性原则。所有的经济主体是平等的,这里面没有歧视,在资源配置方面,我们以效率为先,这个效率非常非常重要。像这个都是核心的标志。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包括如何保护人们的产权,保护人们的财富,让人们活得安全、有信心。
此外,吴晓求提到,“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走出四个误区”。
发展资本市场应加强对融资者的教育
误区一:资本市场究竟是融资的市场还是财富管理的市场?
金融机构是没有财富管理(的功能),资本市场提供了财富管理的基础资产,提供了它配置的一种比例,一种可以选择的资产。
误区二:让什么样的企业上市?
我是高度地赞赏科创板的,特别是科创板试行的注册制,我持特别支持的态度,因为它符合“让成长企业上市”的理念。
科创板回归理性重要的东西就是它能不能跌破发行价。我看很多人评论跌破发行价,又在责难这个市场,他不知道这是理性的回归。
所以,选择什么企业上市的时候,我们长期以来是有误区的,把企业历史看得胜过成长性。
误区三:对风险的理解。
我们长期以来把市场指数的上涨、价格的上涨都认为风险的来临、风险的积聚,把风险的下跌认为是风险的释放。
中国文化里对“投机”有过度的解读,这也是影响了市场发展。这会影响我们监管的理念,因为价格一上涨我们就紧张,我们就开始约束它。
我们的前提是只要这个价格上涨是在透明度基础上的,是在充分披露信息基础上的,不是在虚假信息披露或者说在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这样一个环节下的成长。只要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它都是合理的,都是有效的,都是没有风险的。
所以,监管者的责任是要保持市场的透明度,这是监管者的唯一责任。“三公”原则把信息的公开性放在首位,这就是说我们监管的重心一定是放在市场透明度上,透明度的来源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误区四:这个市场究竟谁最重要?
我经常说我们还是要成立融资者教育的机制,为什么要对融资者进行重点教育?只要是融资者如实披露信息,能够尽责,加上我们监管部门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投资者是聪明的,他会判断它的风险有多大。
所以,加强对融资者的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当然也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教育,中介机构是代表社会、代表投资者,通过你的专业能力去过滤虚假信息,以让市场达到足够的透明,这就是中介机构的责任。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