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马化腾加持的永辉超市资本版图再扩张,这次轮到谁?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近日,永辉超市要约收购中百集团通过反垄断审查,经过6年等待,永辉超市又向中百集团走近了一步。永辉超市原本是福建地区一个小商超,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超市大王”?背靠刘强东、马化腾等资本大佬,它的资本版图如何扩张?收购中百集团,经历了几重磨难?
刘强东、马化腾加持的永辉超市资本版图再扩张,这次轮到谁?
作者|宋冠宇 刘哲
来源|野马财经
时隔5个月,永辉超市(601933.SH)要约收购中百集团(000759.SZ)有了突破性进展。8月21日,永辉超市与中百集团双双公告,永辉超市对中百集团的要约收购已于8月20日收到反垄断审查通过的批文。同一天,永辉超市公告称收到国家发改委关于外商投资安全审查通知,正与相关部门进行文件补充与沟通。
8月27日,永辉超市再发公告称,仍在接受安全审查,本次要约收购尚需外商投资安全审查通过。如果审查顺利通过,永辉超市收购中百超市将美梦成真。
股权争夺战六年长跑,或将强强联合
8月20日,永辉超市公告称收到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决定书》。《决定书》中表明,对永辉超市收购中百集团股权案不予禁止,因此永辉超市可以正式开展对中百集团的股权争夺大战。
此前,两家公司在今年3月29日发布过《要约收购提示性公告》。若本次永辉超市对中百集团股份收购成功,永辉超市及其旗下子公司,对中百集团目前手中所持的29.86%股份将提高至不超过40%的比例,最终超过第一大股东武汉商联及行动一致人34%的股份。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武汉商联或将交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进而,中百集团实际控制权也可能易主。
永辉超市可以说对中百集团频频伸出“橄榄枝”。自2013年开始,永辉超市曾五次举牌、竞价及增持中百集团。
不过,在2014年4月永辉超市已经连续举牌4次后,中百集团第一大股东就提高了警惕性,通过增持的方式巩固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截止当年5月,其股份提升至29.99%。
双方在这场股权争争夺的拉锯战中,各自不断的增持中百集团的股份。
但在当年10月,永辉超市和中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多个领域进行合作,这次合作也被业内认为是双方短暂的停战。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永辉超市的持股比例达到20%,
但到2017年,永辉超市再次开战,持股比例一度上升到29.86%,在永辉超市的强势进攻下,对方也只好增持股份,提升至34%。直到今年3月29日发布《要约收购提示性公告》后,气氛越发的紧张起来。
永辉超市这番用心良苦,到底是看中了中百集团什么优势?
其实从国内的零售市场来看,以往市场空间较大,零售商们可以在各自的优势条件下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增量较多。而现如今,随着市场一定程度上的饱和,如何继续拓展市场,成为一个共性的难题,因此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往往是大家愿意去选择的合作模式。
中百集团是以商业零售为主页的大型连锁企业,其根据地主要在华中地区,并且具备相当程度上的优势。作为湖北商超龙头,其第一大股东还是武汉国资委。中百集团主要经营业态为仓储超市、便利店、百货、电器等,其中超市业态营业收入占比超过90%以上。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单说武汉市场,外资商超大概在30家左右。而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中百集团连锁网点已经达到了1268家,实现营收44.16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2662.56万元,同比增长46.82%。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中百在华中地区具有市场优势。通过投资股权进行合作,可以对永辉超市在华中地区资本布局形成有力的条件。
并且,双方早在之前已经有一些合作关系。
2014年10月,永辉超市和中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资源、物流、网络、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2016年3月,永辉超市派23人的生鲜团队进驻中百集团。
从苦工到“超市大王”
永辉超市发展至今,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其创始人张轩松。
张轩松的创业故事颇为传奇。上世纪90年代,被人们称为“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时代。那时,家在福州市闽侯县的张轩松正读高中,学习成绩可谓一言难尽。看着身边人一个个通过经商走上人生巅峰,他做梦都想着能发财致富。
1990年春节,张轩松在村头闲逛,看到几个辍学在外的小学同学,他们拿着大哥大向他炫耀,“到福州打工,能挣大钱。”张轩松回家后暗自下定决心,要辍学去福州打工。
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干遍了各种苦力活,吃不饱穿不暖,三个月才穿了200元。郁闷的张轩松去找表哥喝酒,“靠搬砖头想成万元户,那是做梦!”“你去做啤酒批发吧,我朋友有铺子要转”。表哥一语惊醒张轩松,在表哥和亲友的资助下,他筹集3万元,开始在榕城做啤酒代理批发。
5年的时间,他有了第一个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此后,张轩松在开了两家小超市不断探索后,1998年,他在福州市火车站开了第一家永辉超市。通过低价销售的策略,吸引了大量回头客,永辉超市干得有声有色。
但是,平静的商场上总是暗流涌动,沃尔玛、麦德龙等多个外资大型商超入驻福建,使得永辉超市被挤得喘不过气。
当时超市多以售卖日用百货,很少售卖生鲜食品,张轩松再次转变思路,开起了福州第一家生鲜食品超市。
图片来源:野马财经
2001年3月,福州永辉屏西生鲜超市开业,同年4月,张轩松创办成立了福州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此后,永辉超市每家生鲜产品经营面积都占卖场总面积50%,销售额占比达60%。
售卖生鲜食品,最难的就是保鲜。为此永辉超市建造了生鲜供应链体系,永辉超市采购员长期驻扎在全国数十个农产品原产基地以及福建码头,采购的货物源源不断送往超市。
靠着售卖生鲜食品,永辉超市在超市界杀出一条血路。不仅在福建省开了81门店,还在北京市、安徽省、重庆市开拓了54家分店。到2010年6月,永辉超市已经拥有135家连锁门店。
伴随着永辉超市的扩张,张轩松也开始谋求在资本市场的一席之位。
2010年12月15日,永辉超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23.98元/股。上市第一天,永辉超市收盘价达到32.29元,总市值达247.95亿。永辉超市成为“生鲜第一股”,张轩松成为“超市大王”。
刘强东、马化腾接连入股,大佬送钱如虎添翼
因为门店快速扩张,门店租赁费用、装修费等各项费用不断累积,永辉超市也面临资金上的压力。
按照永辉超市平均每年新增60家门店的计划,每家门店需要3000万元的前期投入资金。因此,永辉超市每年在门店拓展方面需要动用的流动资金就将达到18亿元。
库存资金有限,永辉超市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上市前后几年大多在50%以上。其负债在2009年—2014年分别为20.98亿,28.34亿,53.94亿,64.84亿,70.58亿,90.15亿,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流动负债在总负债占比均高于90%。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眼看家底快被新店面吃穷,永辉超市脑筋一转想到了“抱大腿”。寻求资本大佬相助成了永辉超市闯荡江湖的必杀技。
民生超市曾连续7年入股永辉超市,可谓永辉超市忠实粉丝。永辉超市能上市,离不了它的资金支持。
2007年至2008年期间,民生超市两度参与认购永辉超市新增股份,以5.3亿元的总价换得永辉超市24%股份。2010年12月,永辉超市上市后,民生超市持股比例被摊薄至20.56%。
由于投资目的不同,民生超市并不参与永辉超市的管理。限售期一过,在2012年7月,民生超市就减持永辉超市股票2600万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39%,当时民生超市就套现了7.41亿元。其后几年,它又多次减持。最终,在2014年7月31日,民生超市清仓退出。若加上数年的分红,民生超市进入永辉超市7年获得投资收益远超过37亿元。
民生超市前脚刚走,永辉超市又迎来新股东。
2015年4月7日,永辉超市公告募资57亿元,引入百年老店牛奶有限公司的定增方案实施。牛奶有限公司是牛奶国际全资孙公司及在香港的主要经营实体,牛奶国际是一家领先的泛亚零售企业,拥有超过5800家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药妆店、家居用品店及饭店。
这个“老板”出手那叫一个壕,以近57亿元的高价“聘金”拿下19.99%的股权。此外,“聘礼”里还包括人才和管理。
有了钱,永辉超市就有了四处开店的勇气,还能跟着零售业大佬学习零售行业经营管理方法,比如全球采购、食品加工与安全、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经验。怎一个美字了得!
说起电商平台,没人不知道刘强东。就像提起社交平台,没人不知道马化腾,而线下龙头永辉超市,强强联合了两个线上资本大佬。
2015年8月,永辉超市披露定增预案,京东控制人刘强东与孙加明控制的两家公司京东邦能和江苏圆周将出资43.1亿元,认购其发行后股本的10%,双方同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京东与永辉将建立联合采购机制,打通线上与线下,并合作探索零售金融服务。
2017年12月,腾讯马化腾以42.16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占5%股份。
在多轮大佬增资下,永辉超市疯狂扩张。根据2018年年报,截至2018年底,永辉超市云超业务已经进入24个省市,超市业态门店708家,覆盖全国24个省和直辖市。
仿佛陷入了循环,疯狂扩张再次给永辉超市带来压力。根据永辉超市2018年年报,其2018年扣非净利润仅8.97亿元,同比下降49.56%,负债达201.9亿,资产负债率达50.96%。
下一步,永辉超市又将会找到哪位大佬加持?收购中百集团,能否为永辉超市迎来新转机?欢迎留言。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