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正义连投三轮的独角兽,“流血”上市成救命稻草? || 焦点
企业估值越高,下一轮融资难度更大。
作者: 葛瑞
编辑:陈涧
来源: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
喜欢机器人的孙正义,就听了一个概念,便连续投资三轮,将达闼科技投成了人工智能行业的独角兽,但对选择“流血”上市的达闼科技而言,孙正义的帮助似乎成了负担。
资本寒冬下,人工智能行业热浪袭人。 这个7月,明星公司旷世科技、优必选等纷纷传出要上市的消息,其中,还包括一家低调的机器人公司达闼科技。 达闼科技成立不到四年,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上市招股书显示,计划募资5亿美元,同时,2018年全年净亏损1.57亿美元,2019年一季度净亏损达5986万美元。 凭借创始人黄晓庆描述的关于“云端智能机器人”的概念,达闼科技在天使轮就就得到孙正义的投资,随后软银愿景基金持续追加投资,令达闼科技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但值得注意的是,达闼科技的云端智能机器人业务被业界质疑缺乏技术壁垒,短期内也看不到盈利迹象。仅凭借孙正义的背书,达闼科技能打动美国的投资者吗? “贵人”孙正义相助 “真觉得自己一直处在一个很让人兴奋、期待、心砰砰跳的时代,所以睡觉时间太浪费了。”两年前的7月20日,在“2017软银世界大会”上,软银(SoftBank Group)的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发表题为《信息革命指引下的新世界》的演讲。 当日参会的创业者,多数为软银愿景基金的投资对象,其中就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创业者黄晓庆,他希望可以打造世界上第一台基于云的机器人。 今年7月13日,黄晓庆创办的达闼科技,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上市招股书,计划公开募资5亿美金。 招股书显示,达闼科技第一大股东为孙正义的软银愿景基金,持股占比34.6%,远超黄晓庆的17.4%。成立于2015年的达闼科技,在其种子轮时就已经拿到软银领投的3000万美元融资,随后A轮和B轮均出现软银的身影。 达闼科技融资历程。 据软银2019财年第二季度决算说明会数据,截至2018年11月5日,软银愿景基金累计投资已经达到67笔,arm、字节跳动、OYO等一众明星企业赫然在列。能够获得软银愿景基金的青睐,要么在行业里有领先地位,要么在技术上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达闼科技有何过人之处吗? 据公开资料显示,达闼科技定位为一家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其原理是根据云端架构,将所有机器人的大脑放在云端,通过一个控制器把移动高速专网作为神经,连接机器人本体使其行动,意味着其有无穷尽的“空间”来存储数据,学习能力更强。 但其招股书显示,机器人产品及服务给达闼科技带来的收入占比仅为12%,其主打的“云端智能机器人”概念也备受质疑。 “时代财经”曾向分析人士求证,达闼科技的云端机器人并不具备创新性,2010年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James Kuffner提出,仅是云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整合,技术壁垒并不突出。 有机器人行业从业者向无冕财经表示,目前多数机器人都为云端储存。无冕财经致电达闼科技,向工作人员询问时,被告知公司目前的机器人仅具备简单的迎宾功能,后续可以通过OTA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目前达闼科技的机器人业务主要是对外出租,每天租金为1.5万元。有行业人士分析,目前服务机器人还处于产品导入期,暂无刚性的应用场景需求,不存在市场领先的问题。 既没有突出的技术壁垒,也不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达闼科技凭什么进入孙正义和愿景基金法眼? 种种迹象显示,之所以软银愿景基金大手笔投资达闼科技,和其创始人黄晓庆与孙正义的“私交”密不可分。 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右)获孙正义青睐。 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获取巨额回报的故事,让这个日本男人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然而孙正义第一次投资中国人创办的企业,正是在黄晓庆担任联合创始人、CTO的UT斯达康上,其主要产品就是曾风靡一时的“小灵通”。孙正义在早期投资了3000万美元,随着UT斯达康上市赚得盆满钵满。 2007年,黄晓庆以技术专家身份回国,加入中国移动担任研究院院长一职。2014年一次出差日本的机会,黄晓庆将自己关于“云端智能机器人”的想法与孙正义进行了交流。 “在没有任何书面材料、只说了一个概念的情况下孙正义就答应要投资。”黄晓庆对媒体回忆时称,“我们创立UT斯达康时孙正义投资了,我第二次创业做软交换时他也投了,现在我要做机器人他更兴奋,因为他本人也特别喜欢机器人。” 上市成唯一出路? 即使有孙正义背书,对达闼科技而言,盈利仍是头等大事。 招股书显示,达闼科技净亏损额连年增加,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迹象。2019年一季度,达闼科技净亏损5986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2889万美元。2018年全年净亏损达到近1.57亿美元,相比2017年亏损增加过亿美元。 达闼科技营收及净利润情况,数据来自招股书。 无独有偶,国内另一家智能机器人独角兽优必选也正筹备IPO,不过优必选对外宣称其已基本盈利,其估值已高达百亿美元。相较而言,持续亏损的达闼科技选择上市引人质疑。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达闼科技赴美上市实属续命之举。在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存在较大估值泡沫的背景之下,软银愿景基金大手笔的投资,正是人工智能产业估值泡沫的重要推手。因此,达闼科技想继续寻找下一轮投资方接盘的难度越来越大。 2018年9月,软银向商汤科技D轮融资注入10亿美元,直接将其估值拉升到60亿美元。对此,《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这一巨额投资行为引起了愿景基金两个最大外部投资者的不满,他们抱怨孙正义个人对投资决策太过强势、控制权太大,为科技公司开价过高。 可以说,以软银愿景基金为代表的资本,一方面为达闼等科技公司提供了成长的必要资金,但同时也在催生行业泡沫,使得这些企业下一轮融资难度加大,上市或成唯一出路。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曾表示,经历了此前资本大量涌入人工智能行业后,2019年,资本市场将渐趋理性,行业将进一步进入优胜劣汰的整合阶段,优秀的、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逐步淘汰。 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毋庸置疑,但是短期内大规模商用还存在诸多难点。有分析师认为,在替代服务业劳动力,如餐饮、医疗、金融、物流、教育、零售、酒店等第三产业,都是服务机器人可以应用的场景。至于是否属于刚需化,则取决于技术水平、供给和需求的缺口以及所替代的劳动力的成本规模。 根据招股书,达闼科技此次IPO募资5亿美元,计划约40%用于研发,2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系统建设和产能扩张,20%用于开发销售渠道和扩大市场份额等,剩余约1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这笔资金对于达闼科技后续的技术研发至关重要,也是决定了其能否将产品规模化推向市场、进而扭亏为盈的重要力量。 达闼科技能否成功赴美上市,最终还是要看黄晓庆讲的“云端智能机器人”的故事,美国投资者是否会相信。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