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手撕奥克斯,是正义的审判,还是私利的驱使?
消费者维权不少叫,厂家替消费者维权可就新鲜了!
来源:远见财讯(yuanjiancaixun)
导语:消费者维权不少叫,厂家替消费者维权可就新鲜了! 1 格力与奥克斯隔空对战 还有7天,广大消费者又将迎来一场年中购物狂欢,就在各大商家紧锣密鼓筹备之时,奥克斯可能万万没想到,自己被董小姐给杠上了! 6月10日,格力电器官方微博上公开发布了一则《关于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产品的举报信》。实名举报奥克斯8种型号空调,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格力电器称:“经我司实验室(获得CNAS认可,具备检测资质)实测,奥克斯空调多型号产品与其宣传、标称的能效值差距较大。经我司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验证,检测结果与我司检测结论一致,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检测均为不合格。生产销售此类产品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政策及市场公平竞争的良性秩序也造成了巨大破坏。” 这一举报,可谓是激起了千层浪,话题立马登上微博热搜不说,一场20多个小时的隔空大战也就此拉开帷幕! 就在格力电器发出举报信的4小时后,奥克斯终于开始了反击。发布公告表示,“格力既非消费者又非国家监管部门,其声称消费者向其举报我司产品问题,明显不合情,不合理,漏洞百出。正当618空调消费旺季来临之际,格力采用诋毁手段,属于明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面对格力的实名指控,奥克斯似乎也没在怕的。不过在整个事件中,似乎格力掌握着真正的“实锤”。 奥克斯公告一出,格力立刻乘胜追击,声称已经掌握了“实锤”。官方微博发文表示,用事实说话,目前已准备好充分证据供监管部门调阅,并视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并贴出了有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盖章的报告图片。同时,四川电子检验所所长张良龙表示,的确做了相关检测,对格力电器的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 随后奥克斯再次回应,借用了其董事长郑坚江的一句话:欢迎监督,共同营造民族品牌质量声誉。 在整场隔空对战中,格力似乎更加“底气十足”,奥克斯倒显得有点儿“顾言而他”,但鉴于以往反转又反转的先例,吃瓜群众们倒是没有太大的站队意愿。 2 正义or私利 不过话说回来,当前正处于空调销售的旺季,而电商大促618也即将到来,正在各商家摩拳擦掌之时,格力和奥克斯却上演了这一出,这究竟是正义的审判还是私利的驱使呢? 实际上,奥克斯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在空调的线上销售市场上已经大幅度超过了格力,这对于空调行业的长期领先者格力电器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威胁。 虽然奥克斯空调在线下市场的份额被不断压缩,线上却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据奥维云网数据,2018年的线上空调市场,奥克斯已经成为了当年的冠军,将格力、美的、海尔拉落马下,成为优势明星的销售冠军。奥克斯、美的、格力、海尔是2018年线上空调销售的四强,市场份额分别为28.6%、22.49%、17%、6.5%。 当然如果仅仅是因为市场占比,格力根本不必那么“小气”。而实际上真正“惹恼”格力的是奥克斯不断“抢人抢资源”的行为! 今年1月中旬在格力电器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问答环节中,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就表示:“千万不要给我讲奥克斯。我们的销售,每天安装,都是在七八万台以上,从安装数来看,我们认为格力的经营情况非常乐观。第二个,为什么不让提奥克斯,他比美的更糟糕。因为美的原来在我这里挖人,现在已经不挖了。现在奥克斯天天在我这里挖人,连工人都挖,甚至我的人去了他那里还要更名换姓,这是我现在的心情,偷了我们的技术,而且弄虚作假。” 此外,格力电器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助理文旷瑜也曾表示,自2010年至今,奥克斯公司通过各种不正当方式挖走格力电器300余位研发、质检等部门的核心骨干人员,而且奥克斯的“挖人”和“专利侵权”似乎还存在某种关联。 3 竞争对手股价纷纷上涨 不得不说双方积怨已久,而最终的答案,咱们还是静候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吧。然而在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投资者更担心的是股价会不会受影响? 今天早间A股开盘后,格力电器股价一度下跌超过0.8%,随后股价拉升,截至收盘,上涨1.72%,报收53.95元/股。看上去,举报事件并没有给格力的股价带来太大影响。 格力电器主要竞争对手们的股价,今天开盘后一路走高。截止收盘,美的股价上涨3.44%,市值增长近110亿。青岛海尔上涨2.82%。甚至在港股上市的小米也上涨了2.1%。 实际上,格力和奥克斯的这场“争斗”,并不会带来太坏的影响。因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企业之间互相监督,未必会是一件坏事,而同行的举报,反而有利于对行业产品质量、技术以及服务等方面的重视。 或许,经过了这一轮的巨头较量,会让消费者对巨头品牌与产品有着全新的审视。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