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成交突破万亿,但是好了伤疤千万别忘了疼!
暴力拉升,成交额破万亿,资金加速入场的同时,杠杆资金也卷土重来了……
作者: 王婷
原创:中新经纬(jwview )
1两市暴力拉升,A股成交破万亿 经历周五大涨后,沪深两市今天再度大幅高开,创业板指高开逾2%;此后市场再无向下拐点单边上攻,券商指数今日涨停全线推动做多热情,三大股指先后收复年线并进入技术性牛市,两市超300股涨停,中小创、权重象集体起舞。 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涨5.6%报2961.28点,日内连续攻下2800、2900两道整数关口,创2015年7月以来最大日涨幅;深证成指涨近500点报9134.58点,创业板指涨5.5%报1536.37点,上证50涨6.28%。沪指自低点2440以来已反弹20%,进入技术性牛市。 今天两市巨量成交1.04万亿元,刷新2015年11月以来新高。不过不同的事,那一次万亿成交伴随的是当天沪指5.48%的跌幅,宣告牛市的彻底终结。 2杠杆资金卷土重来 每一次市场天量成交的背后都是资金的加速进场。这其中,投机色彩浓厚的杠杆资金成为成交放量的主要推手。与2015年的牛市相似,随着2019年A股的这轮反弹趋势逐渐确立,杠杆资金也开始悄然入场。 通常情况下,A股持续上涨,带杠杆的分级B基金的涨幅会更高。上周五,信息安B、证保B等12只分级B基金涨停,其中以券商股为主要投资标的的相关分级B基金就有9只。130只分级B基金去年底以来平均涨幅超过30%。其中,电子B、TMTB、消费进取等13只分级B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涨幅超过50%,涨幅最高的电子B,其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已经超过80%。 如果以分级B基金主要投资的板块分类,以券商股为主要投资标的的相关分级B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最高。其中,证券B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高达74.96%。 正是被分级B的杠杆效应所吸引,为了在此轮市场行情中获取更大收益,部分投资者纷纷入场博弈。 除了带有杠杆属性的基金,沉寂了一年之久的股票配资,也再次出现在了投资者们的眼前。据了解,有的配资公司表示,可以按照1倍到10倍杠杆、指定账户操作和指定券商通道,以及年化12%至24%的利息等条件,向各种有配资需求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类别的配资资金。甚至更夸张的还表示,5000万元以内的配资资金,10分钟就能到账。 但是,配资公司对客户要求都比较苛刻,除了对手续费和利息收取之外,对投资标的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有不少合同都显示,乙方客户保证金担保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本协议项下借款金额的本息、滞纳金、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诉讼费、律师费、调查费、公证费等为实现债权所发生的费用。如果保证金不足以承担上诉费用,乙方也应另行支付上诉费用。 而在合同中显示的提取盈利、还款和结算方面,合同要求“当上述股票账户的总资产(本协议中资产包括现金和证券)高于原资金总额的110%时,视作上述股票账户提盈线,归乙方所有。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将盈利110%以上部分转账至乙方指定银行账户,每次需按1万元的整数倍提取,甲方应在收到乙方通知之日的5交易日内完成转账。”也就说是,客户即便买卖股票盈利,但整体盈利资金不超过整体资金的10%时,是无法提取盈利部分的,且不足1万元的部分,也不能够提取。 股票配资其中的风险性,相信已经不言而喻。 3杠杆效应风险颇多 当不少人在高喊A股牛市到来时,有不少投资者也被杠杆效应所吸引,为了在此轮市场行情中获取更大收益,部分投资者纷纷入场博弈。对此,近期多位业内人士已经通过各种场合发声,提示其中风险。 据统计,包括工银中证环保产业指数分级在内的10只分级基金同时对外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公告。而在此之前,兴全合润分级混合等分级基金已经发布限制大额申购公告,申万菱信基金更是从2019 年 2 月 25 日起暂停旗下所管理的分级基金之基础份额场外转场内的跨系统转托管业务,以控制场内分级基金份额继续增长。 股票配资的风险更是不用再提,对于投资者来讲,配资业务相当于借钱投资,放大了杠杆比例,客户财务风险凸现,且配资业务中客户资金被配资公司控制,投资者资金安全隐患加大。 有律师事务所的人士表示,从目前的监管条例来看,股票期货配资并不在证券和期货监管范畴内,只能算是民间借贷行为。但如果涉及证券公司或期货公司暗中配合配资公司利用分仓软件设立子账户系统开展“类伞形信托配资业务”,就可能会触及监管红线,因为监管层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与配资公司进行业务合作。 虽然近期A股一片红似火,但是机会也同样与风险并存,投资者在此时更应该保持冷静,理性投资,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疼被杠杆效应影响。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