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投资正在大中华区内外寻求合作伙伴,部署8.12亿美元的基金IV
收购B2B工业、制造业领域的企业目标收购企业价值的范围为2亿至5亿美元退出方式为贸易销售;平均持有期为三到五年
总部位于香港的萧氏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刘纬宇表示,萧氏投资是一家私募企业,公司在新加坡和上海均设有办事处,多年来专注于投资亚洲中等规模企业。公司在2018年9月底已成功完成募集公司8.12亿美元的新基金 - 亚洲价值投资基金IV,目前正积极部署资本。
他指出,该基金主要会针对工业和制造业企业投资,且区域划定为大中华地区使用中文的国家,如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等。
公司目前正在与几个目标企业进行沟通,并在积极寻找更多的潜在项目。刘董表示,公司主要关注控股股权交易,有利于交易后迅速实施战略化转型。刘董还补充道,新募集完成的基金,几乎比之前的4.5亿美元的基金翻了一番,萧氏目前完全专注于寻找合适的交易目标。
他强调,该基金主要收购价值为2亿-5亿美元的中等规模企业。虽然萧氏投资通常的投资额度为5000万至1.5亿美元之间,但针对更大规模的潜在交易,公司实际与其它共同投资者密切合作。
他解释说,共同投资者是同公司一直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当前或以前的投资者(LPs)。刘董表示,公司优先考虑同这些合作伙伴共同投资优质项目,但如果有其它能够迅速做出投资决策的潜在投资者,萧氏投资也非常愿意并且希望能和那些有意者合作。刘董补充到,目前的LP大多来自北美和欧洲,其中不乏大型家族基金和保险公司。
交易投资和退出策略
萧氏投资专注投资于B2B产业链里工业和制造业公司,并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刘董同时指出,萧氏投资不喜欢去追逐B2C驱动的行业,如消费品、零售、教育、电子商务和食品配送,尽管这些领域往往有很高的估值。
以材料、工程、供应链、物流、精密部件制造或重工业等为核心的行业都在公司的关注范围之内。他说,战略重点归因于团队过去对投资和培养这类行业公司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萧氏投资公司主要被“轻资产到中等资产”的工业类型企业所吸引。工业和制造业通常产生持续的现金流,得以帮助公司能够启动新的增长战略。刘董解释说,这些类型的公司还持有可以货币化的实物资产。
刘董表示,多年来,公司在B2B行业积累了一定的声望,许多交易机会来自于已建立的个人关系网或执行管理层,以及以前的投资企业和行业参与者的推荐。
公司发现许多企业的创始人在经营了25 - 30年后通常都面临继任的问题。刘董说,基于这个原由,萧氏投资多年来结识了许多创始人,并通过投资,为家族企业退出提供了流动性。他同时指出,通常的投资持有期为3至5年,投资资本的目标回报率约为3倍。萧氏公司寻找并投资传统业务,为其改进或投入现代化的设施、对品牌、营销和战略进行规划,以提升企业在全球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潜在的战略利益。
刘董解释道,退出倾向于专注于跨国战略的贸易销售,而不是首次公开募股。
2017年6月,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胶带制造商永乐胶带以5.1倍退出,收购方为美国专业粘合剂产品制造商Avery Dennison [ NYSE: AVY ],这是萧氏投资收购后对企业定制的转型战略改进和产品开发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萧氏投资改进并定制了符合公司的营销战略,增加了新产品,包括一种水溶性胶带,同时将其运营业务整合到了一个全新的工厂。
根据萧氏投资的官网提供的信息,艾利丹尼森 (Avery Dennison) 以3亿美元的总交易价值收购了永乐胶带。AVCJ在2017年6月报道,萧氏公司收到了2.05亿美元的预付款,留存收益现金5,700万美元以及未来获利4,000万美元。萧氏投资于2012年3月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将之前命名的CHT控股公司除名,将其更名为永乐。
刘董指出,萧氏投资最新基金中的第一笔投资已经完成。2018年4月,萧氏投资1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海上离岸行业服务公司Gaylin Holdings [ SGX: RF7 ] 76 %的股份,其中包括5,200万美元现金和4,800万美元银行再融资。随后,该公司与总部设在新加坡的从事海上离岸及海事行业解决方案组合公司AMOS International合并。
根据Mergermarket统计的数据,为萧氏投资提供过法律顾问的公司包括Baker McKenzie,Han Yi Law Offices, Paul Weiss Rifkind Wharton & Garrison 以及 Morgan Lewis Stamford。
萧氏投资的背景
刘董介绍说,萧氏投资成立于1998年,在香港、新加坡和上海都有办事处。之前的基金I和基金II都是少数股权增长投资策略。这在2011年发生了变化,当时私募股权公司将重点转向了控股类投资收购。他补充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工业企业在亚洲提供了更具变革性的机会。
萧氏投资的执行团队由创始人萧凯罗(Kyle Shaw)、董事长高弼在(Peter Ko)和董事长刘纬宇(Brian Lau)组成。萧凯罗先生于1998年创办萧氏投资公司,并有超过25年亚洲地区私募基金的投资经验。他曾任职于美国太平洋国家银行和美国杜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高弼在先生在亚洲地区拥有25年以上私募股权有关经验,曾任职于汉鼎亚太及William E. Simon & Son。刘纬宇先生在工业公司和投资银行工作了超过20年,包括Celestica、Texas Instruments和Prometheus Partners。
根据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公告,萧氏投资公司现有的投资包括最近更名的AMOS Group,该集团是AMOS International和艺林公司(Gaylin)合并后的集团公司。据AVCJ报道,萧氏投资公司还拥有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超煜科技(Beyonics),这是一家专业为汽车、医疗和工业领域提供精密部件的制造商,该公司是通过与另一由萧氏投资的公司Chosen在2016年合并。刘董表示,此次合并将Chosen在注塑方面的制造能力与Beyonics混合和提升,整合了在医疗和汽车行业的精密工程和制造服务的技术和能力。
他继续补充道,2017年是超煜科技创纪录增长的一年,我们看到了很多为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提供服务的机会。因此,公司目前还不打算退出。
文章由新加坡来自Acuris的Kainoa Blaisdell和Riddhima Saxena创作
ShawKwei & Partners(萧氏投资)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