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重磅回购计划呼之欲出,金融大白马再上演强者恒强

2018-12-20 23:12:43
野马商业实验室
关注
2018-12-20

在大盘震荡的背景之下,借助回购新政发布的时机,配合公司顶层设计优化、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等措施,中国平安抛出一份重磅回购计划。虽然最终方案尚待落地,但随着回购方案明确与实施,无疑将有助于显著增强公司投资者信心,提振公司股价。

中国平安重磅回购计划呼之欲出,金融大白马再上演强者恒强


作者|缪凌云

来源|野马财经


新政落地,中国平安抛出重磅回购


2018年11月,在国际社会黑天鹅频现,国内市场震荡寻路的大环境下,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连续发声,推出了一系列新政。


具体来看,监管层从资金来源、用途、期限等多方面都对上市公司回购进行了松绑。


首先,回购资金来源更加丰富,自有资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优先股或可转债募集的资金以及闲置的其他募集资金等,都可以根据需要用于回购股份;其次,回购期限更为灵活,由半年延长至一年;再者,资金处置得到放宽,对于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进行的股份回购,在持有半年并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后,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卖出。


因此,政策推出之后,二级市场随即掀起了一波回购热潮。


基于如此背景,11月16日,中国平安(601318.SH)也公布了一份《关于审议回购公司股份及相关授权的方案》,并在12月14日的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


野马财经注意到,虽然该方案只是对回购计划的制定进行了授权,而非一份具体的细则,但以总股本10%的回购上限而言,如果后续通过,无论是对中国平安,还是对整个白马股序列而言,无疑都是一针强心剂。


战略升级,回购计划为重要闭环


除了正在推进的巨额回购计划之外,前述临时股东大会上,还同时落地了增设联席CEO、发起长期服务计划等一系列重要动作。


中国平安增设三个联席CEO岗位,由李源祥、谢永林、陈心颖三位专业人士担任,分别统筹管理个人、公司、科技三大业务群,实现优势互补。


长期服务计划则是指将员工激励与公司利润进行挂钩。参与该计划的人士只有在退休之后才能得到所获权益的最终归属权,以达到将员工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的效果。


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措施都并非割裂存在,实则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例如在《长期服务计划(草案)》中,明确提及“长期服务计划授出的所有(股票)额度,通过资产管理计划从二级市场购买和持有中国平安股票。”


华泰证券研报直言,“我们认为此次回购股份有可能成为长期服务计划额度来源之一,既有利于维持市值稳定,缓解下行压力,也有利于推动长期激励,维护团队稳定,进而推动业务稳步开展”。


至于增设联席CEO,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样在于人才梯队培养的需要,帮助中国平安需在确保子公司独立法人地位的基础上,完成从集团到客户“条线”式结构的整合。正如安信非银所分析的,长期服务计划的设立有利于长期员工激励机制建设,平衡集团与子公司的利益冲突,形成长期有效激励机制。


传递信心,主动出手维护市值稳定


中国平安最新推出的联席CEO、长期服务计划、回购计划等诸多方案,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除了战略上的意义之外,回购计划最直接的作用自然是维护股价稳定。


吹尽狂沙始到金,眼下的二级市场虽然人气低迷,实际上很多优质公司恰恰处于价值洼地之中。2018年三季报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归属净利润793.9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9.72%,作为市场公认的大白马,盈利能力依旧强劲。


今年以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好医生以超额认购654倍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平安医保科技科技成立两年即获得88亿美元估值,与估值74亿美元的金融壹账通双双跻身独角兽企业行业;陆金所最新一轮估值更是超过38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平安还已创立了十余家新科技公司、二十个科技研发实验室与六大科技创新研究院,在诸多科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无论是从财务数据还是战略布局来看,成立已经30年的中国平安依旧充满着朝气与活力。


来自公司层面真金白银的投入,更是预示着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充足的信心。


相关信息传出后,中国银河、天风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研报亦纷纷给出了“买入”、“增持”的建议。华泰证券研报分析称,中国平安的战略转型正加速推进,客户资源已实现从沉淀到整合的阶段,管理架构的创新更添新活力,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野马商业实验室
885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