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的发展
【中国天然气的发展】中国天然气贸易的发展,不但反映了世界天然气市场格局的变化,而且正在为世界天然气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天然气贸易的发展,不但反映了世界天然气市场格局的变化,而且正在为世界天然气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01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1000亿立方米,达到1011.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2012年前8个月产量累计达到697.7万吨,同比增长5.4%。天然气管道建设也如火如荼。2011年全国新增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超过5000公里,全国干、支线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2013年10月16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在北京、新疆和福建三地同时开工,沿线经10个省区,总长度7378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液化天然气则随着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陆上液化天然气液化工厂的建设,国内资源供应得到了保障。2011年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1221.5万吨(约合171亿立方米),约为上年进口量的1.3倍。我国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今后将会逐年增加,2015年有望达到40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国外天然气研究现状】
现在世界能源生产总量中,天然气已占到1/3,并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逐步将现时广受欢迎的石油和煤炭挤到次要地位。2020年前,天然气在世界能源需求中的比例将会达到45%-50%。目前,世界天然气年需求量超2.5×10m,进入国际贸易的为(6250-6500)×l0m,而其中以LNG方式出售的约占33%。据第20届世界天然气大会和相关资料预测,2030年前,世界天然气的潜在需求将增加到4×10m,液化天然气历来是一种细分市场产品。
它的消耗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将从2010年的2.18亿吨增至2015年的3.1亿吨,到2020年可达到4.1亿吨。2011年上半年,液化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8.5%,全年增长12%,主要是受来自于日本、英国和印度新增需求,以及韩国传统买家需求增长的刺激。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供应结构为国产气1700亿立方米,净进口9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则将从目前的4%上升至7%至8%。2011年中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为1313亿立方米,届时天然气占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例可能将提升至10%至15%。
近年来,随着世界天然气产业的迅猛发展,LNG已成为国际天然气贸易的重要部分。与十年前相比,世界LNG贸易量增长了一倍,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据预测,2012年国际市场上LNG的贸易量将占到天然气总贸易量的36%,到2020年将达到天然气贸易量的40%,占天然气消费量的15%。
国外的液化装置规模大、工艺复杂、设备多、投资高,基本都采用阶式制冷和混合冷剂制冷工艺,目两种类型的装置都在运行,新投产设计的主要是混合冷剂制冷工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液化能耗。制冷工艺从阶式制冷改进到混合冷剂制冷循环,目前有报道又有CⅡ-2新工艺[6],该工艺既具有纯组分循环的优点,如简单、无相分离和易于控制,又有混合冷剂制冷循环的优点,如天然气和制冷剂制冷温位配合较好、功效高、设备少等优点。
法国Axens公司与法国石油研究所(IFP)合作,共同开发的一种先进的天然气液化新工艺--Liquefin首次工业化,该工艺为LNG市场奠定了基础。其生产能力较通用的方法高15%-20%,生产成本低25%。使用Liquefin法之后,每单元液化装置产量可达600×104t/y以上。采用Liquefin工艺生产LNG的费用每吨可降低25%[7]。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使用了翅片式换热器和热力学优化后的工艺,可建设超大容量的液化装置。Axens已经给美国、欧洲、亚洲等几个主要地区提出使用该工艺的建议,并正在进行前期设计和可行性研究。IFP和Axens开发的Liquefin工艺的安全、环保、实用及创新特点最近已被世界认可,该工艺获得了化学工程师学会授予的"工程优秀奖"[8]。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工程实验站,开发了一种新型天然气液化的技术--GTL技术已申请专利。该技术比目前开发的GTL技术更适用于小规模装置,可加工30.5×104m3/d的天然气。该实验站的GTL已许可给合成燃料(Synfuels)公司。该公司在A&M大学校园附近建立了一套GTL中试装置,目前正在进行经济性模拟分析。新工艺比现有技术简单的多,不需要合成气,除了发电之外,也不需要使用氧气。其经济性、规模和生产方面都不同于普通的费托GTL工艺。第一套工业装置可能在2004年上半年建成[9]。
【国内天然气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科委就制订了LNG发展规划,60年代中期完成了工业性试验,四川石油管理局威远化工厂拥有国内最早的天然气深冷分离及液化的工业生产装置,除生产He外,还生产LNG。1991年该厂为航天部提供30tLNG作为火箭试验燃料。与国外情况不同的是,国内天然气液化的研究都是以小型液化工艺为目标,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发表较多[10],以下就国内现有的天然气液化装置工艺作简单介绍。
2011年,我国液化天然气行业市场销售CRN值约为80%,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企的比重达到近六成,销售地区主要集中在天津、山东、广东、新疆、陕西等地。在LNG进口方面,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投运LNG接收站5座,接收能力合计达1580万吨/年;到2014年全部建成后,中国LNG接收能力将达3380万吨/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立方米,可采95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此外,在渤海、华北等地区还有部分资源可利用。由于资源勘探后,未能有效利用,以及政策不配套,造成用气结构不合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天然气成为主要能源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授权野马财经发表,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