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第一股”蔚来终赴美IPO 多轮融资频现明星资本
新能源汽车商纷纷推出产品之际,“出行教父”李斌的蔚来率先迈出了上市的第一步。
野马财经 邹婧
8月14日,电动汽车品牌蔚来汽车正式向美国SEC提交IPO文件,股票代码为NIO,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JP摩根、花旗银行在内的等9家大型投行。
此次赴美IPO也终结了自2017年底以来市场频现关于蔚来汽车上市的传言。
2014年11月,易车网创始人李斌、龙湖地产前执行董事秦力洪联合创立蔚来汽车,后陆续在美国、英国、香港成立附属公司。乘着国内新能源(NEV)汽车行业高增长的东风,受益于政府补贴政策,瞄准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的蔚来汽车历经四年站到了上市的门口。
招股书披露,此次IPO最高筹资18亿美元,但尚未披露筹集资金的用途。
事实上,蔚来的一路发展伴随着明星资本的不断注入。
从2016年6月A轮融资开始,短短三年间蔚来成功融资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5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百度资本、红衫资本、联想创投等十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其中腾讯曾两度领投。
目前,蔚来股权结构为创始人李斌持股17.2%,腾讯持股15.2%,高瓴资本持股7.5%,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持股1.7%。
互联网“半壁江山”都纷纷投资的蔚来于IPO招股书中交出了一份成绩单。
根据招股书,蔚来汽车的汽车销售业务直至2018年起才开始创收,但由于成本较高仍未实现盈利。
来源:蔚来招股书截图
截至2018年6月30日,蔚来汽车在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5.73亿元、50.21亿元人及33.26亿元。
来源:蔚来招股书截图
蔚来在招股书中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前期大力投入,而2018年6月交付第一批量产电动汽车ES8后依旧亏损的原因是开发和制造ES8导致研发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大幅增加。2018年上半年,蔚来营业费用支出31.85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14.59亿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7.26亿元。
另一方面,招股书显示,蔚来的营运现金流持续为负。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45.75亿元、-36.35亿元,2018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支出较2017年同期增加约70%。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蔚来汽车账面现金及等价物金额为44.23亿元。
来源:蔚来招股书截图
一边是不断获得大手笔融资,一边是“烧钱”势头不减,此次蔚来赴美上市的原因可想而知。在招股书中蔚来表示,将继续大力投资于研发和营销以扩展业务,无法创收及负现金流情况未来或将持续。
除了自身经营能力问题之外,蔚来还面临着“百车大战”的激烈市场竞争局面。比如小鹏汽车通过3轮融资获得来自雷军、俞永福、经纬创投张颖、紫牛基金等超23亿美元投资,2018年推出电动SUV2.0版本;威马汽车2轮融资获百度资本等20亿美元投资,推出定制化纯电动智能SUV并于2018年量产下线。
已进入“实操”阶段的蔚来还在招股书中表示将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国际竞争对手展开竞争。此前,《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施行后,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被取消,特斯拉随即独资设立上海新工厂,全身入局中国高端电动汽车市场。
另外,从大环境来看,由于国家政策规定2019年和2020年为某些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提供的补贴金额将减少20%,各地新能源汽车补贴随之收紧。再加上从2018年7月1日开始,进口乘用车(原产于美国除外)的关税将降至15%,蔚来在招股书中提示这些宏观因素将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被称为“出行教父”的创始人李斌在招股书中承诺,为激励用户热情和对蔚来的支持,将其实益拥有的三分之一NIP股份、约5000万股转让给信托。
李斌在信中表示:“虽然我将保留转让给信托的股票的投票权,但我会让NIO用户讨论并提出如何利用这些股票的经济利益,通过某些机制在未来实施。我相信这种信任安排进一步推动了NIO追求我们成为用户企业的原始愿望,并将加深我们与用户的关系。”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