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正式复牌,如何解读14亿美元“天价和解”

2018-06-14 11:09:35
天眼查
关注
2018-06-14

中兴今复牌!代价是147亿罚单、董事会高管换人、10年新拒绝令!

作者:天眼妹

来源:天眼查


中兴事件已经持续了近2个月,昨晚终于有了结果:中兴正式在A股复盘并与美方达成和解协议。


达成和解对中兴通讯8万员工、31万股东而言,是个好消息,但代价却并不轻松。

 

根据天眼查上查询到的中兴最新上市公告,达成和解后,中兴通讯将向美国支付合计14亿美元民事罚款、并在30天内更换全部董事会高管、聘请协调员督导。除此之外,BIS(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对中兴做出为期十年的新拒绝令。


而此前中兴通讯已缴纳了8.9亿美元的罚款,至此罚单金额累计超过22.9亿美元(折合146.54亿人民币)。


中兴关于复牌的公告


也就是说,中兴已经为达成和解花了近147亿人民币,真是史上最强天价和解!

 

市场对于中兴的复牌反应并不好,目前至少有11家基金公司发布“旗下基金持有中兴通讯股票估值调整的公告”。其中富国基金看空近四个跌停。工银瑞信则下调20%估值。


截止今天中午,中兴通讯的股价依然飘绿。



显然,短期内,受巨额罚款及人事变动等影响,中兴通讯业绩必然将受到严重冲击。那么从长期来看,面对美国方面开出的七大苛刻和解条件,中兴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挑战?


两个方向解读美方和解条件


中兴公告中显示,美方向中兴提出了7个和解条件,天眼妹梳理了一下,这些条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处罚和监察。

 

先说处罚,用一句大白话来解释,就是破财消灾。

 

根据公告内容,中兴通讯需要交14亿美元罚款,其中10亿美元罚款是必交的,另外4亿美元“保证金”则要看中兴通讯的表现。如果遵守BIS提出的相关要求,则会在十年后退还给中兴通讯。

 

但这不代表美方就不打算继续制裁中兴。BIS对中兴通讯又发出了一个为期十年的新“制裁”,内容与之前并无太大变化,主要就是限制美国企业卖给中兴通讯产品和技术。不过,只要中兴通讯完成14亿美元罚款等条件且不再违反相关规定,这个制裁就暂时不会执行,并且会在十年后取消。

 

另一方面,美方也没有放松对中兴的监察,未来十年,中兴都会面临BIS的监督。

 

首先在人事任命管理上,依照美方要求,中兴必须在30日内把现有管理层包括董事长、独董在内的董事全部换掉!还要专门组建一个特别审计委员会,由新董事会成员里起码三位或以上的独董组成。中兴通讯还得自己出钱聘请一个独立的特别合规协调员,专门负责监督中兴通讯在十年监察期内的“表现”,并平等向中兴通讯总裁和董事会、BIS汇报。


中兴现主要高管信息    数据来源:天眼查


除了更换董事会,中兴通讯所有现任高级副总裁及以上的高层领导、以及其他涉事负有责任的管理层或高级职员也要全部解聘,且不得再录用。中兴通讯还要及时向BIS通报“开除”工作的执行情况,至于里面有没有人、哪些人可以被豁免,则是由BIS说了算。同时,BIS还要求中兴今后要做好雇员的出口管制培训。

 

从管理层替换到解聘涉事职员,再到日后的公司决策甚至是员工培训,美方都作出了详细的要求。如果说天价罚单大家多少还有点心理准备,那么美方的苛刻监察条件就有点让人始料未及了,微博上有大V这样调侃: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兴原非执行董事田东方,将接替樊庆峰担任中兴集团党委书记。


田东方此前任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771所)所长,而西安771所则是众所周知的“中兴娘家”,在中兴通讯董事会9名成员中,有3名都是由771所推荐。中兴通讯创始人兼前董事长侯为贵也出身于771所。


771所与中兴通讯企业关系



中兴二代管理班子搭建不过一年时间,就要被迫再次变换,传承了中兴传统的田东方所带领的新团队能否力挽狂澜,只能说且看手段了。


比教训更珍贵的是反思


中兴作为第一家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的中国企业,相关判罚很有可能将会作为今后美国针对华企类似情况的判例,这不,BIS已经把中兴事件做成经典案例PPT了····


既然受罚已经无可避免,那么现在比起痛心,更有意义的是反思。中兴通讯案例对许多正处于全球化中的中国企业来说都具有警示意义。中兴事件,某种程度上暴露了中国企业的管控合规风险的能力滞后以及合规管理体系的重大缺陷。

 

复盘中兴事件始末,我们可以发现,从2012年被调查到2016年正式被列入管制名单的4年时间里,中兴原本有无数机会可以缩小损失,但偏偏中兴通讯在应对美国政府调查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失误。

 

首先,中兴通讯对防范出口管制合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美方于2012年3月立案调查后,中兴没有采取必要的出口管制合规管理措施,反而想方设法规避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甚至试图隐瞒相关信息规避调查,使美方最后丧失了对中兴的信任。

 

其次,中兴的合规管理体系存在重大缺陷。


中兴的合规管理部门没有向董事会直线报告的渠道,而CEO或者销售部门拥有决策的权力可以轻易突破合规管控,导致合规管理形同虚设。

 

其三,过于依赖国外技术而不及时矫正。


近年来,中兴通讯自主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关键器件还是依赖国外供应商。例如中兴通讯全球价值链所采购的通信核心部件按照出口管制规定被美国企业停止供货,使得中兴通讯生产难以为继。这是中兴被迫与美国执法当局和解的根本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意味着要面对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更严厉的监管。合规,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的新挑战。

 

吉利汽车也曾有向伊朗出口的生意,但在权衡利弊之后,吉利主动放弃了向伊朗出口1500台沃尔沃轿车的机会。同期也有中国公司接受了在伊朗开采石油的订单,但是有效控制了风险,没有被美国抓住处罚把柄。

 

虽然风险往往伴随着商机,但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识别风险和掌控风险。既然去了别人的地盘做生意,有一些必须要遵守的规矩,绕不过去还是从了比较好。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天眼查
35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