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即破发,平安好医生能否医治自己的疑难杂症

2018-05-08 16:47:28
远见财讯
关注
2018-05-08

我们每天进行大量的网上购物、使用外卖平台解决吃饭的问题,这都不是新鲜事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就连看病也可以使用移动APP解决问题。5月4号,不只是青年节,更是平安好医生的“破壳之日”。

作者:VISION

来源:远见财讯(yuanjiancaixun


上市就得了“破发”症


5月4日,平安好医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这也意味着全球AI医疗科技第一股正式诞生。此前公告显示,平安好医生每股发行价为54.80港元,共发行1.6亿股,计划融资85.64亿港元(约合11亿美元),是今年截至目前港股最大规模的IPO。平安好医生开盘价报57.3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4.6%,总市值超过600亿港元。此后股价走低,当日5.6亿港元资金险守发行价,最终以54.80港元平收。


 

正式交易前的配售期间,平安好医生也曾获得投资者疯抢,超额认购654倍,冻结资金超3768亿港元,位列港股新股“冻资王”排行榜第十一位。根据腾讯《一线》的报道,投资者们无视亏损大量抢筹的核心,是平安好医生依托平安集团保险业务等生态背后的想象力,以及平安好医生自建医疗团队的“重资产”模式和AI医疗概念。在市场热炒氛围之下,一些业内人士曾认为,平安好医生上市首日的涨幅可能在20%到30%之间。

 

头顶2018年首只赴港上市独角兽的光环,“平安之子”平安好医生于5月4日正式登陆港股市场。但是作为全球AI医疗科技第一股,平安好医生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尽人意。平安好医生首日的走势与募资时的热捧相比,不得不说相形失色。今日开盘,平安好医生跌破发行价54.8港元,盘中一度下跌超10%,最低触48.90港元。今天最终收跌3.74%。报52.75港元。

 

首只港股独角兽有成熊股危险


平安好医生上市第二天就破发不禁让人怀疑,熊股阿里健康或成前车之鉴。去年众安、易鑫、阅文等新经济股打新收益较为吸引,很多投资者融资打新,而近期大市气氛不明朗,首日上市高开幅度低于预期,成本过重从而争相卖出。以同在香港上市、目前与平安好医生有较大竞争业务的阿里健康来说,自2014年10月登陆港股市场,其表现不尽如人意。2015年4月23日,阿里健康股价创下最高14.32港元,市值达到了 1409.47亿港元。在2017年3月13日,阿里健康的股价创下最低2.72港元,市值为267.72亿港元。



平安好医生似乎也在重蹈略早于它上市的众安在线、阅文集团、易鑫集团的覆辙。这三大被称为“港股新经济三宝”的新股在上市前都获得超额认购,但后续股价走势令人大跌眼镜。众安在线IPO之后一度飙升至97.8港元,但随后一路下挫,早已跌破59.7港元发行价。阅文集团上市后一度升高至110港元,是发行价的两倍,但目前跌至59.45港元,逼近55港元发行价。易鑫集团最新报4.09港元,几乎较7.7港元发行价腰斩。

 

不止有这些“前车之鉴”的风险,从财务数据来看,2015年、2016年、2017年总收入分别为2.79亿、6.02亿、18.6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24亿、7.58亿和10.02亿元。招股说明书还显示,2018年,平安好医生将继续产生“大额亏损净额”,未来不排除亏损以及负经营现金流。

 

有分析人士指出,平安好医生上市表现不如意,除了受大市下跌的拖累外,孖展成本过重或也是主要原因,以借贷作融资者为免亏钱,或争相卖出。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兰常念称,这次许多利用保证金融资买入平安好医生的散户投资者的平均成本为每股60-61港元,而该股上市后的最高价格也只有58.7港元,短期来看投资效果很不理想。



平安之子的“护城河”


成立近四年的平安好医生,是中国平安“医、食、住、行、玩”五大战略中“医”的重要载体,也是在平安体系内部孵化的四家“独角兽”中首家成功实现IPO,业务内容包括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定位于流量入口的平安好医生,在成立不足四年后给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根据平安好医生招股说明书,以平均月活跃用户和日均在线问诊量计,平安好医生目前是全国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2018年春节,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突破了2亿大关,平均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名,日均问诊量近40万次。与其他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切入医疗产业路径不同,平安好医生在不少以“轻资产”模式运营的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谋求转型时,选择了一条与竞争对手相反的扩张路径:自建医疗团队,依托开放的平台战略,整合线上线下及上下游优质资源。



在平安好医生看来,注重线下医疗团队的搭建,与AI医疗科技的研发,构建起了平安好医生与对手竞争的“护城河”。

 

或将迎来行业东风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近年急速扩张,2016年的市场规模达人民币109亿元。鉴于医疗健康意识日益提高,互联网技术进步及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预期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于2016至2026年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2026年将增加至19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3.6%。


政策方面也在加快推动行业发展。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国务院随后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可线上复诊并开具处方,逐步实现患者在家复诊,线上问诊的行为规范、收费、医保支付等政策将配套支持。


平安好医生抓住医疗行业看病难、看病贵等痛点,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政府减负、医院减负、医生减负、患者减负”,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健康医疗生态系统,由包括家庭医生服务、移动平台及服务提供商所共同参与的生态系统,为整个医疗健康服务周期提供便利。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慢性病患病率增加的驱动,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行业机遇无疑是巨大的。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港股开闸将迎来一批等候多时的公司,据其此前预测,很可能会有10家以上的企业提出上市申请。但他也提醒,面对这种新兴产业公司,投资者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勿盲目追从。


平安好医生如何避免步股价继续下跌后尘,将成为最大的挑战。期待他能尽快医治好自己的“破发症”,并尽快恢复元气,带领投资者好好玩耍,投资者这时候也要学会:望闻听切,谨慎投资。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远见财讯
226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