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险企图鉴第一弹:数字诱惑

2018-04-23 15:41:41
今日保
关注
2018-04-23

同一个竞技场,不一样的杀手锏。2017年的年报季如约而至。砍掉短期理财、拒绝投资激进、促进结构调整、加快回归保障,2017年的保险业在反思与弥补中前进。穿透式监管步步跟随,“马太效应”下的非上市险企,又会有怎样的业绩呈现?本周陆续有十家非上市险企披露2017年报,《今日保险》逐一收集,关键财务、业务数据指标正在诉说未来方向。


寿险篇


银保趸缴依旧主流


保险业务收入

除东吴人寿,其余3家寿险公司皆为最近两三年成立的小型保险公司。银保趸缴依旧是主流渠道。凭借较小的保费基数、银保上量的特点,保费增速迅猛。缺少机构、队伍的情况下,中小险企未来转型也将是个痛苦的过程。成立六年之久的东吴人寿依旧亏损3亿元的尴尬,将不是孤例。


净利润

背靠海航的渤海人寿的利润表现,下图的投资收益足以说明一切。高达18个亿的投资收益,覆盖所有成本。这恐怕也是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的最后一个高收益年度。高比例的短期趸缴产品,对未来的转型、现金流压力也是不言而喻。


投资收益


退保金

这又是一个尴尬所在,渤海人寿高保费增速也面临更高比例的退保金额。保费增速超过200%,退保增速高于保费增速10倍。这与之前保费基数小固然有关,但和保费机构的关系更甚。


手续费及佣金

东吴人寿3亿元亏损的一个注脚,佣金和手续费支出明显高于保费增速。铺设机构、做大个险,必然将承担更多年的亏损压力。这也是新设保险公司的共同点,常出现工资、管理费用高于佣金和手续费的现象。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财险篇


承保一片墨绿


营业收入

保费收入13.84亿元,年度营收-0.28亿元,众城财险2017年的怪现象。事实上,这不是单一的现象,六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除了安诚保险外营收均不敌保险业务收入。


保险业务收入

阶层固化的财险市场,中小保险公司最大的尬尴就是无法在保费增速方面跑赢大型保险公司,即便有所增速也远不能拉开差距。同质化的竞争中,亏损可想而知。


净利润

要么小规模微利,要么冲规模亏损。中小财险公司的盈利问题,难解。无保费规模没有足够的投资收益覆盖经营成本,规模效益化下的承保利润更难求。下面的投资收益图已说明。


投资收益


手续费及佣金

是否看到亏损的原因,如果没有足够的规模保费支撑,小型财险公司的佣金手续费是远高于保费增速的。否则何以和其他市场主体竞争,国内财险市场的非理性手续费竞争近年更甚。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五大险种及车险承保亏损

除农险业务占比较重的保险公司外,大部分财险公司五大险种可以代表承保盈利情况。六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无一实现承保盈利,且综合成本率超过100%的部分超过行业险资平均投资收益率,中小财险公司亏损源头。中航安盟因较大农险占比,覆盖大部分商业保险亏损,微亏700万,五大险种亏损超7000万。


五大险种及车险综合成本率

重灾区车险再次得到数字验证。六家财险公司车险综合成本率均在100%以上,多是110%,其中不乏156%的车险综合成本率。即每收入100元保费亏损56.8元。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今日保
45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