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不认可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但不会马上出台监管措施
周小川:对数字货币处在摸索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监管政策。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9日10时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有关数字货币的问题中表示,虚拟资产交易,在中国不太符合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发展进程不必太着急,应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成为过度投机的一种产品。
以下是发言全文:
人民银行在三年多以前就开始组织数字货币研讨会,随后成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业界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进行多种方案,依靠和市场共同合作的方式研发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大家的概念不一样,央行用的研发名字叫DCEP(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电子支付的是通过移动通讯传输数字的东西,研究数字货币不是让货币实现某种技术方案的应用,本质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考虑安全性、隐私。这几项东西可以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分布式记账,以DLT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也可以是在现有的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技术,目前国际上对数字货币的基础路线也有初步分类,多种可能的体系,数字货币的发展既是有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未来来讲,可能传统纸币硬币这种形式的会逐渐缩小,有一天甚至不存在都有可能。
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整体金融稳定,防范风险,同时数字货币作为货币来讲要保证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传导机制,同时要保护消费者,有些技术方案有可能冒的风险太大,使消费者承受损失,特别是作为大国经济一定要避免犯实质性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要慎重一些,要充分测试,局部测试,可靠了以后再进行推广。
2017年,央行组织的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的研究项目是经过国务院正式批准,市场上数字货币在某些方面出现很多议论,价格波动,主要是有些技术应用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是跑到虚拟资产交易方向了,这个方向要更加慎重,虚拟资产交易从中国角度来讲,也不符合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方向,在整个过程中不必太着急,稳步研发,方向把握住,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成为过度投机的一种产品。
在对ICO的看法上,周小川认为,比特币发展太快,不够慎重,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除了市场动力以外,还要考虑全局,大局,不是钻出空子。央行的做法是,去年8月先把ICO停了,后来比特币和人民币的交易,我们是不支持的。现在的,比特币与支付机构的,作为支付工具的,我们不认可。应该说,还有待观察,也不是说马上要出台监管措施。
(作者:吴华真)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