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吞下了ofo“毒丸”,马云密谋出行资本大戏

2018-03-08 16:29:42
远见财讯
关注
2018-03-08

三年前,滴滴与快的并购让痛失出行入口的阿里颇为尴尬,所以对于共享单车之战阿里显然势在必得。


作者:VISION

来源:远见财讯




ofo压上血本,1000万量车借阿里17.7亿


工商信息显示,ofo两笔动产质押的交易主体均为“上海奥佛合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法人代表为戴威,唯一股东为“OFO(HK)Limited”。


 

其中,第一笔抵押发生于今年年2月5日,ofo将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四地逾440万辆自行车,抵押给“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得5亿融资额。


资料显示,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蚂蚁金服关联公司,法人代表为蚂蚁金服CEO井贤栋。


 

与上一笔融资中间仅仅间隔10天,ofo抵押共享单车后获得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12.66亿元资金。


早在2017年3月,ofo曾公布其拥有超过100万辆车; 6月,戴威公开表示ofo拥有600万辆单车。而年底的官方数据显示,ofo在全球(主要是中国)投放了超过1000万辆单车。可以说,此次ofo为了向阿里借款,几乎抵押了目前运营的所有单车。ofo靠着野蛮生长占据了共享单车行业NO.1的地位,然而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呀,苦心经营的大好河山,最重要的资产抵押给了阿里。原因ofo缺钱!


 

戴威宝宝心里苦,滴滴不签字,不签字!

 

去年就爆出滴滴与ofo貌合神离,矛盾重重。滴滴派驻ofo的管理团队强势介入与ofo的创始团队斗争激烈,一度传出滴滴团队集体休假的消息。随后1月初,滴滴上线了自己的共享单车平台和自有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同时出人意料的收购了资金链断裂的小蓝车。滴滴在共享单车江湖已经看似尘埃落定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出手竞争激烈、烧钱如纸共享单车市场,似乎不是明智的选择。

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记者问程维,“一项新业务,自己做还是投资,判断标准是什么?”


程维的回答是:“有人做好了我们就合作,没人做好我们就自己做,这是我们的原则。”


“如果这项业务对滴滴很重要?”


程维的回答很霸气:“那就买下来。”


“没人做好我们就自己做”,嗯。


对于一心要比肩BAT的程维来说,共享单车自己做绝对是下下策,谁愿意与自己协同性如此之强,投入巨大的养子闹的不可开交。“父子分家”,可见ofo与滴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其实,ofo的戴威早就盘算过自己的结果,想想3年前,堪称惨烈的“烧钱补贴大战”、众望所归的“快滴合并”、快的团队集体 “套现出局”等等情形似乎还历历在目。快的创始人“耿直boy”陈伟星化身“陈怼怼”,到现在还有事没事开怼朱啸虎(滴滴天使投资人),就连过年也没有放过,可见伤害之深。戴威不想成为下一个陈伟星,虽然结局可能是一样一样的,但也只能选择了一个看似最好的结果。


早在去年,迫于投资人的压力,ofo与摩拜单车合并的消息甚嚣尘上,金沙江投资人朱啸虎等投资人也频频喊话支持合并,各种表态翻译过来不外乎是:我要变现,我要退出!麻蛋,这钱烧不起,你以为劳资是陪你烧钱玩的嘛。但戴威心里清楚,一旦ofo和摩拜合并,自己铁定出局。


而如果滴滴成功控盘ofo,以程维的强势,戴威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而且结局有可能比与摩拜合并还要惨。而身为BAT的百度已经通过出售百度外卖等O2O资产,向外界传达了ALL in AI的决心。这样看来,急于抢占出行入口的阿里无疑是戴威最后的救命稻草。



事实上,这17.7亿已是阿里对ofo的第三次输血。去年4月,ofo宣布获得蚂蚁金服D+轮战略投资。7月,ofo宣布完成超过7亿美元E轮融资,由阿里、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和DST持续跟投。从去年9月以来,ofo频频被传新一轮总额为10亿美元的融资即将完成,但是,阿里和ofo的投资事宜一直处于搁浅状态。背后的原因在于与ofo创始团队决裂的滴滴方面拒绝签字,用业内人士的表达,“ofo现在是有钱进不来。”


ofo喂了一颗“毒丸”给滴滴,已经全面倒向阿里


此前,年初ofo的日订单已降为1000万单左右,相比其去年10月公布的3200万峰值下跌60%。春天来了,户外骑车的人数将逐渐增多,ofo订单量也会有所抬升,随之而来的有可能单车大战还会再次爆发,由于一线城市控制共享单车数量的投放,一线城市实际已经是存量市场。面对虎视眈眈的腾讯系摩拜、滴滴系青桔、小蓝以及是敌是友的阿里系哈罗单车。此消彼长,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无疑将面临灭顶之灾。对于戴威来说,ofo抵押所有单车可能起到一石两鸟的效果,一方面缓解ofo资金的压力,另一方则给一直不签字的滴滴抛下了一颗难以下咽的“毒丸”。



“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Lipton)1982年发明的,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当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是采用了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放弃新浪。


其实“毒丸”有很多玩法,其他小编这里就不说了,其中一项就是“负债毒丸”。指目标公司在恶意收购威胁下大量增加自身负债,降低企业被收购的吸引力。例如,目标公司发行债券并约定在公司股权发生大规模转移时,债券持有人可要求立刻兑付,从而使收购公司在收购后立即面临巨额现金支出,降低其收购兴趣。而兑换毒债是指公司在发行债券或借贷时订立毒药条款,该条款往往作如下规定,即在公司遇到恶意并购时,赋予债权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向公司要求提前赎回债券、清偿借贷或将债券转换成股票的选择权。


有媒体分析认为,“债转股”是最终阿里拿到较大话语权的一种方式。质押期满,债务方偿还原始债务,如债务方不能履约,债权方有权对质押股权进行处置。也就是说,针对此次借款行为,阿里与ofo双方可以签订某种“股权质押协议”:ofo将等值股权质押给阿里,当ofo无法偿还债务时,阿里的债权可以转化为股权,进而获得ofo的股权,从而对ofo产生重大影响。


而如果ofo破产清算的极端情况发生,阿里可以通过与抵押人ofo协商,或是通过起诉由法院判决后完成抵押物单车的处置,阿里最终将ofo抵押的单车全部变为属于阿里的单车,即使保留ofo品牌,但ofo的背后已是换了人间。


无论哪种方式,届时如果滴滴不接受,那么ofo将只剩下空壳。所有线下入口的单车都归阿里所有,ofo只剩下数据和无用的APP。而要知道ofo、滴滴同是出行平台,单车及出行平台用户数据基本都是重叠,你手中的APP绝对不只一个单车出行的APP,同是两轮单车又是四轮出行的用户的数据价值将大大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共享单车平台之间基本少有发生并购,所以留给滴滴的将是一地鸡毛。


可以说ofo是“故意”接受阿里这笔钱,既可以联合阿里反制滴滴,逼迫程维吃下这颗“毒丸”使其就范。而戴威则有可能挟ofo的重资产倒向阿里,以谋求最后的机会。毕竟共享单车行业第一、一线城市1000万辆单车体量对于阿里是梦寐以求的,而阿里旗下的永安行、哈罗单车更多是在二、三线城市布局,无论数据、用户与ofo有太强的互补性。对于一直处于被动的阿里来讲,出行竞争有可能破局迎来剧情反转。


出行一战,马云对马化腾扳回一局,阿里下了一盘大棋局。



三年前,滴滴与快的并购让痛失出行入口的阿里颇为尴尬,所以对于共享单车之战阿里显然势在必得。根据北大光华和滴滴一起出的一份报告,共享单车对出租车、步行、运营三轮车的替代率分别达到30%、35%和25%。一线用户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后,要么打车,要么骑共享单车,用户在滴滴和共享单车之间来回切换的比例大约为30%。所以阿里17.7亿买的,不仅是一堆质押的自行车,而是一个出行的大格局。


其实,戴威倒向阿里也颇有是无奈的意味,因为阿里也一直在打着自己的算盘,而且对于阿里来讲这次不容有失!正当大家大谈ofo与摩拜合并,以为共享单车“烧钱”、“烧脑”江湖混战已经结束,不想风云突变。  


2017年9月,上市公司永安行(603776)发布公告,永安行子公司获蚂蚁金服等机构8.1亿元融资,上海云鑫为永安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8.33%,一个月后,有桩的永安行和布局二、三线共享单车的哈罗单车合并。


2017年12月4日,哈罗单车宣布获得总计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等。虽然哈罗单车的背后还有复星、纪源资本等明星资本力量,但经过多次注资,目前蚂蚁金服已经成为哈罗单车的第一大股东,阿里的角色备受业界关注。


2017年12月27日,哈罗单车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D2轮融资,由复星领投、纪源资本(GGV)等跟投。


而2018年 1月22日又有消息称,哈罗单车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蚂蚁金服和复星以及部分老股东都继续参与投资,同时会引入新的重量级投资者。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四轮+两轮”业务战略,构建智能立体化的出行平台。


连续融资成功的哈罗单车已经成为共享单车行业名副其实的重量级玩家,与摩拜、ofo三足鼎立。而根据最新的数据,哈罗单车已经进入160多个城市,用户数接近1亿,单日订单量超过1,000万单,是目前增长最快的共享单车应用。而支付宝及芝麻信用合作的免押金骑行的流量导入,对哈罗单车实现用户快速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1月开始的首批参与信用免押金骑行的10个城市,用户增长超过40%,免除的押金总额接近5亿元。1月17日开始,哈罗单车在成都、合肥、青岛、绵阳等10个城市开放第二批芝麻信用免押金骑行,预计免除押金规模达10亿元。而此时一直宣称即将完成下一轮融资的ofo和摩拜却迟迟没有动静。这种压力对于ofo和摩拜来说可想而知。



应该说阿里对于出行的布局显然有更大的想法,上市公司永安行剥离竞争激烈的共享单车公司永安低碳,自己则在业绩稳定有桩PPP项目成为市场老大。永安行是典型PPP项目,与全国 300多个城市的政商关系良好,这符合阿里整体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战略。而烧钱无数、看不到结果的共享单车整合在永安低碳,由出身阿里的哈罗团队主导进行并购、牵制与ofo、摩拜周旋。 


而早在去年11月,永安行就与北汽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推广共享汽车。永安行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自行车、共享电动汽车四位一体共享出行平台雏形初现。


按永安行董事长孙继胜的表述,目前永安行现已在210多个市县建成了3.2万多个公共自行车站点落地资源,每个站点都配有数据控制器,有自己开发的有序治理管理系统,这为公司共享出行服务产品全面升级,以及未来在智能交通、城市服务设备等方面布局保留了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永安行的落地资源多集中在交通节点、商场和小区入口,地理位置绝佳,无人售卖布局实验也是阿里线下新零售布局的重要砝码。


背靠阿里这棵大树,永安行自然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从永安行1月16日公告显示,预计2017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83亿元-4.18亿元,同比增长330%-360%。而业绩大增恰恰来自出售永安行低碳股份的5亿收益。


而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蚂蚁金服旗下上海云鑫,也是戴威第一次质押动产的5亿元融资方,在此之前投入超过23亿已经成为永安低碳的第一大股东,并主导了永安低碳与哈罗的合并。而恰恰是这个上海云鑫目前是上市公司永安行的第二大股东。如此看来,无论ofo从阿里借钱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给滴滴的“毒丸”是一定的。在独角兽并购、上市一路绿灯的情况下,未来如果ofo与哈罗成功联姻,后续进行怎样的资本动作,请各位自行脑补吧,反正戴维和ofo的退路已经想好了。


估计,戴威现在肯定特别想跟程维说几句话:你签,或者不签字,车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远见财讯
226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