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成80、90后风口 阿里、永辉等争相抢食市场

2018-02-28 15:27:00
明天财讯
关注
2018-02-28

据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购物心发展指数为67.2,环比第三季度上升0.3,高出荣枯线17.2,这表明整体购物中心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作者:舒克

来源:明天财讯




春节假期刚刚过去假日里到购物中心消磨时间、休闲娱乐,已经成了越来越多都市居民的习惯。


商务部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购物心发展指数为67.2,环比第三季度上升0.3,高出荣枯线17.2,这表明整体购物中心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购物中心接近6000家,并且每年大约400家的速度在增加。2018年1月份,全国开业大型购物中心项目共60个(商业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商业总体量约410万平方米。


由此可以看出,实体商业复苏的态势进一步夯实,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正在“购物中心化”。


购物中心的兴起


随着居民收入显著增长,近几年,消费升级理念逐渐被国内消费者接受城市居民线下购物消费场所逐渐从传统的百货商场变为可以同时购物、休闲、吃饭的购物中心。


事实上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是两种不同的业态


购物中心是集合了百货商场、餐饮、娱乐等业态的大体量的商业体。而百货商场是经营若干大类商品,实行统一管理分区销售的单一零售业态。


在很多购物中心中,百货商场往往是主力业态为人熟知的例子有:银泰城的银泰百货、万象城的尚泰百货、万达广场的万达百货


百货商场作为零售业态,由于早期野蛮生长不良影响,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百货企业其实并不具备核心的经营能力受到电冲击更大购物中心更强调社交化、体验化的购物方式,目前正越来越成为年轻消费者消费选择。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80后、90后人口总量高达4.2亿人,约占人口总数的30%。


“千禧一代”消费者的平均知识水平和收入水平相较于上一代人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同时这一代消费者生长在商品劳务极大丰富的时代使其消费行为更加成熟,消费需求也更加复杂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主力


对于80后、90消费者来说,能吃饱、能穿暖早已不是他们所担忧的了,舒适的消费体验和在“网红店”打卡的成就感更被这一代人热衷



电商影响,都市消费者中,专门为购物而去商场越来越少,更多的消费者希望可以得到集合餐饮、购物、社交等需求的一站式消费体验。在这个需求下,可以吃饭、约会、看电影、遛娃购物中心适逢其会。



2017是新零售兴起的元年,消费者的零售消费方式不断被改变。这样的大背景下,购物中心也紧紧抓住“风口”,大量“标杆”新零售物种纷纷入驻知名购物中心。


2月8日,阿里巴巴与福建新华都合作的新零售店铺盒马鲜生福州首店在君临茶亭购物中心开业。巧合的是,2017年12月8日永辉超级物种已经入驻该购物中心,这阿里永辉两家新零售“旗舰物种首次直接碰撞。


“购物中心化”现状


线下购物“去百货化”和购物中心化”带来了大量复制产生的商业地产,这些扎堆产生的城市综合体造成了购物中心同质化现象严重。


就像早两年商场或购物中心的热衷邀请ZARA、H&M快时尚品牌一样,近期随着新的体验性和社交性消费需求增长,催生了大量动辄排队数小时的“网红店,也带来了购物中心炒作概念店、快闪店、开店潮


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226家“首店”进入上海市场,其中全国首店134家代表性品牌全市首店92家。但事实上,这些“首店往往是概念炒作,只是品牌重新设计装修的新门店


上海万象城的“国内首家言几又·方寸店”为例,仅仅是言又几品牌书店进行了“严选压缩也就是一家小型店面的言几又书店。



而上海兴业太古汇的“植村秀全球首家概念店”,则只是在普通门店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视觉效果,店内商品与常规店大同小异。



这样越来越多的噱头“首店”正在挥霍着消费的消费热情压缩购物中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多的品牌购物中心不得不一线城市“退避三舍”转而寻求三四线城市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8年1月新开的大型购物中心项目中,一线城市有8个项目,分别是北京1个,上海2个,广州3个,深圳2个。温州以4个项目遥遥领先全国,合肥、嘉兴、南通、遵义等6个城市分别有2个项目开业。此外,在2018年预计开业的52万达广场中,三线城市项目占了38个,占比超过70%


不同于一线城市购物中心供给日趋饱和,城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四线城市百货零售有极大发展空间。


此外一些一线城市非传统商业圈的购物中心开幕一定程度扩展了新的市场。2017年底上海宝山最大的购物中心龙湖宝山天街开幕。该店拥有14万平方米的面积,吸引200多个品牌60多家餐厅餐厅入驻同时配备超大IMAX影院,开业至今人气颇旺,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北上海区域的商业空白。


亟待解决的行业痛点



近年来,商业地产已经进入“大跃进式发展,在电商压力下,不少老旧百货商场转型购物中心


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的当下,如何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去同质化经营,才是购物中心避免重走百货商场老路的关键。


令人欣喜的是,在市场竞争和争夺消费者的压力下,国内购物中心越来越愿意花心思打造一些便民设施、有趣业态、各类艺展,而不仅仅是售卖商品。


比如,北京王府中环正在进行的“数码巴比肯”亚洲展,展出超过140件艺术作品。



相比噱头式营销,这种划定目标受众的引流活动,显然更能培养消费者购物中心的品牌认同度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明天财讯
96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