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调包”的二维码,那些扫码支付的陷阱!
扫码领红包要当心!谨防钱财不翼而飞
出门只带手机
不带现金
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吃完饭扫一扫、
逛超市扫一扫、
连买个菜也要扫一扫。
这种“码上支付”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方便又快捷。
但比起刷银行卡,二维码没有物理卡片为载体,也缺少专业设备的支持,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各类风险事件也频发。
虽然限制了二维码付款500元的额度,但想又方便又放心,还得注意一些小技巧。
首先要学会区分二维码等级,目前二维码分为静态码和动态码两种。
日常在商店、餐馆里看到打印出的纸质,都是静态的。我们在手机里用微信、支付宝等付款时,手机上自动生成的短时间有效的二维码是动态码。
像“扫码领红包4000多元瞬间被盗”“扫个二维码,18万元就没了”的新闻层出不穷,其中这风险的关键点就在静态码。
看似正常的二维码,其实是夹带病毒的,只要一扫你账户的钱就会不翼而飞!
第二点是很多那种微信群,转发“扫码领红包”的千万不要轻信,不然容易因小失大。还有的短信领红包链接,会让你手机携带木马,复制和你账户一样的支付宝,然后盗刷你的账户!
第三点要注意,虽然静态码对于用户的有限额500,但是商户扫你的动态码是没有限制的,每次扫完之后都要核对检查一下,避免扫错或者多扫。
最后提醒广大中老年人和“90后”们,一定要分清收款码和付款码;还要提高支付的安全级别,可以使用指纹或者密码等多一层验证;
如果一旦遭遇诈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用家人手机解绑账户,尽最大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