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首批FOF基金?现在还不是时候!
岁末之际,轰轰烈烈的基金排名大战如约而至,在本轮基金评比中,有一个品种格外显眼,那就是首批公募FOF基金。
作者:zora
来源:金融之家
岁末之际,轰轰烈烈的基金排名大战如约而至,在本轮基金评比中,有一个品种格外显眼,那就是首批公募FOF基金。
在各大机构的口诛笔伐中,有人跳出来急着对首批公募FOF下定义,一时间唱衰声此起彼伏。但说句公道话,现在给首批公募FOF下定义恐怕为时尚早。
自11月6日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宣布合同生效,即首批6只公募FOF基金全部成立以来,至今运行两个月左右,但整体业绩表现可圈可点。
具体来看,首批6只FOF产品如果份额分开统计则有10只,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约为0.34%。仅一只产品的A类与C类份额分别微跌0.04%与0.07%,其余各类产品份额均保持稳健上涨态势。其中,位列榜首的南方全天候策略A上涨0.63%,排名第二的建信福泽安泰收益为0.60%。
统计发现,同期95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下跌0.09%;1853只债券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0.35%;745只指数型基金平均下跌0.48%;2818只混合型基金业绩平均上涨0.98%。由此可见,首批公募FOF收益保持了低风险的稳健态势,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但外界的唱衰声并非空穴来风,与首批公募FOF甫一打开申赎即遭遇大额赎回直接相关。新基金遭遇大额赎回的现象在业内并不鲜见,只因首批公募FOF作为新产品备受关注,遭遇赎回亦被外界夸大奇谈。
但首批公募FOF遭遇大额赎回并非因为产品本身特性,而是受累于销售渠道误导投资者。一直以来银行都是基金新品发行的主要渠道,但银行销售人员为提高销售业绩,往往夸大短期收益以诱导投资者。但FOF基金是一种适合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产品,短期收益恐难符合投资者预期,遂发生频繁倒仓现象。
此时又暴露出首批公募FOF遭遇大额赎回的一个深层原因,即大量散户投资者的存在。首批公募FOF的成立公告主要透露两大消息:募集资金额度和认购户数。首批6只公募FOF以166.3亿元的发行总额成为基金投资史上的里程碑,但其48.8万名的投资者数量同样蔚为壮观。遗憾的是,这48.8万名的投资者以散户居多,这也为首批公募FOF运行初期遭遇大额赎回埋下隐患。
外界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同样不容小觑。首批公募FOF运行之初,恰逢股市债市调整之际。在股市债市跌宕起伏的背景下,众多基金产品出现大幅度赎回,首批公募FOF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在沪指、创业板指、中债指数接连下挫的前提下,首批公募FOF平均业绩基本保持了平稳上行趋势,足以证明FOF基金的抗跌性。
追溯发现,首批公募FOF的一些先天缺陷或许也影响了其最终收益。尽管基金公司在产品成立之前已进行一年多的准备工作,但首批公募FOF成立时还是存在诸多不足。首批公募FOF基金经理基本都采用稳健建仓模式,配置产品多为中低风险产品。这就导致首批公募FOF同质化严重,短期收益很难出彩。在遭遇投资者大额赎回的干扰下,长期稳定收益优势难以体现。
但首批公募FOF遭遇挫折并未影响业内信心。首批公募FOF基金经理坦言,首批公募FOF的最大影响是将基金投资结合证券投资进行资产配置的稳健理财观念广为传播。首批公募FOF同质化严重和散户居多的缺点会逐步得到改善,未来的FOF基金仍以配置型产品为主,但会从投资者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产品设计,并逐步提高机构投资者比重。
此外,第二批公募FOF可以借鉴首批公募FOF在销售、投资方面的经验,继续把FOF业务壮大化、品牌化。无论如何,公募FOF作为一站式理财的代表性产品,是客户进行长期投资的最佳选择之一。既然是长期投资产品,没有3-5年的业绩作保还不能下定论。可喜的是,目前仍有多家基金公司对发行FOF基金充满期待,关于FOF基金的2.0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