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元“接盘”支付牌照,滴滴这一步透着玄机
中国人民银行已于12月14日同意“一九付”变更主要出资人,由高阳捷迅将“一九付”100%股份转让给新增出资人时园科技,在业内看来,滴滴全资收购“一九付”,早已是瓜熟蒂落的事。
作者:芳华
来源:金融之家
12月18日晚间,高鸿股份公告称,央行已同意一九付变更主要出资人。
公告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已于12月14日同意“一九付”变更主要出资人,由高阳捷迅将“一九付”100%股份转让给新增出资人时园科技。目前“一九付”工商变更尚未结束,尚未收到股权转让款项。
在业内看来,滴滴全资收购“一九付”,早已是瓜熟蒂落的事。
根据公告,本次股权转让的交易价款确定为人民币3亿元。
根据央行官网公示,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互联网支付的业务资质,在成功换证后,有效期到了2022年6月。
本次公告披露,今年前九月,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378.34万元,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则分别为-479.08万元和-479.27万元,出现亏损。
10月31日,高鸿股份发布公告,同意高阳捷讯转让“一九付”全部股权,并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首次挂牌转让底价不低于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九付”公开挂牌出售的前几天,蚂蚁金服、滴滴曾联手收购了“一九付”全资母公司高阳捷迅。其中,蚂蚁金服收购高阳捷讯的16.15%股份;滴滴旗下嘉兴桔子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持有了高阳捷迅3.14%的股权。
此前高鸿股份曾公告,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全资子公司北京高阳捷迅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高阳捷迅”,旗下拥有一九付)进行增资,当时经过竞争性谈判,确定投资者为: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桔子共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金吾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数字畅优科技中心(有限合伙)。由于当中有蚂蚁金服和滴滴系企业,当时有媒体解读为“蚂蚁金服联合滴滴曲线入股支付公司。”
出于自身业务布局,滴滴确实需要一块支付牌照。滴滴与“一九付”的“情谊”缘起于今年3月,当时有消息称滴滴将以4.3亿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一九付”。但滴滴回应称,“滴滴一直和支付行业合作伙伴保持广泛探讨和交流。滴滴将持续专注出行领域,并无进入支付行业计划。”
早在今年3月,金哥就惊闻滴滴砸4.3亿元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一九付。
4.3亿,支付行业的火热真是有目共睹。
而此次滴滴意欲“打通支付的最后一公里”。一时间,“滴滴支付”的说法甚嚣尘上。
而当时,仅仅几小时过后,得到的滴滴方面回应为:“出行是支付交易的重要场景,滴滴一直和支付行业合作伙伴保持广泛探讨和交流。滴滴将持续专注出行领域,并无进入支付行业计划。”
但这话却透着玄机:我们确实没打算进军支付行业。
想必用户都知道,滴滴目前只可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支付操作,而这免不了要将巨额交易流水和资金从他人手中过一遍,不仅要交通道费,就连沉淀资金的利息资金也拿不到。
有一张支付牌照,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不仅能实现交易闭环,如果对前期滴滴积累下来的交易数据和流量进行挖掘和分析,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而从滴滴自身来讲,小额高频是其支付行为的主要特点,这不仅可以让滴滴自身体系更加完善,交易带来的交易流水将为滴滴提供更为客观的现金流,沉淀资金无论是理财收息或是对外投资都会有一定的回报;
同时,资金留存在自己体系之内还可减免借别人通道的“交通费”,0.5%-3%不等的手续费可真不是一笔小开销。
因此,支付牌照甚至支付,对滴滴来说并非是限制主业的关键障碍,而“拿到支付入场券”,也多半是为今后布局互联网金融做准备——利用前述的交易数据和流量,再有相对完善的出行信息加持,想要布局信贷、理财或征信等业务,亦是轻而易举。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