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城市运营论坛精彩呈现
中国城市的未来,取决于中国城市IP的培育打造与长期的持续运营。
2017年11月21~22日,“2017中国城市运营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城市IP——面向未来的城市创新之路”,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协会、投资机构、产业机构、城市运营商、第三方机构、媒体,以及24个“一带一路”国家的46名在华学习政府官员等约四百余名嘉宾参加论坛。
“中国城市运营论坛”是中国城市运营联盟每年定期举办的年度性重要品牌活动,今年举办首届论坛,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嘉宾围绕大会主题和“城市IP”与“创意设计”、“特色小镇”、“湾区经济”三个分议题热烈讨论、思想激荡,绽放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城市IP的思想火花,为新时代的城市运营实践探索出新路径。
城市IP带来的思想盛宴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均出席了论坛并分别致辞。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中信集团业务协同部总经理苏国新,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中信城市运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夏城市运营研究院院长、华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城市运营联盟理事长林竹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表达了各自对城市运营以及城市IP的深入解读。
城市IP的实现 需要创意设计
“城市IP与创意设计”分论坛上,几位嘉宾分别从城市IP与城市文化建筑、城市大数据、城市LOGO、城市问题等角度展开研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何镜堂院士从文化的创新与创作实践切入,解读了他对城市IP的看法。他将其建筑理论体系归纳为“两观三性”,“两观”是指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则是指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三性”归结起来,就是城市IP,也就是城市的精神灵魂。城市特色的关键是文化,文化建筑的风格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特征、素质、追求和发展。现代城市建设应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未来,以更具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规划作引领,实现城镇、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体现三性的和谐统一,打造属于自己城市的精神。
北京城市实验室(BCL)执行主任茅明睿近年来专注于基于定量城市研究方法的城市治理实践,茅明睿以北京老城复兴为例,重点阐释了人本数据支持城市更新的方法,通过城市感知、认知、深度认知,实现对城市的干预,实现城市IP精细化运营、治理、设计。
城市Logo是城市IP的重要元素,是城市形象的视觉化表达。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刘昆认为,建筑是一个城市当之无愧的LOGO,城市LOGO是可以规划的,也是可以自发形成的,而自发形成的城市LOGO更具有生命力。
AECOM集团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城市战略与发展负责人刘泓志在近三十年的专业生涯中高度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与改造,致力于创新性的跨界整合设计方法。刘泓志认为,城市问题就是创造IP最好的机会,他从实战经验出发,分享了应对城市问题和创造城市IP的方法——通过创意设计应对城市问题,优化或转化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城市运营。
主题演讲后,由湖南德思勤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固新主持了这一环节的嘉宾对话,茅明睿、刘昆、刘泓志、广东爱富兰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延军和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政府与公共文化事业部总经理刘涵参与了对话。
特色小镇建设 IP是核心要素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特色小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设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全国城市综合开发运营中的热潮。但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还是一个需要理性探索的战略性课题。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是核心,特色小镇的“特”,关键在IP。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城市运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PPP30人论坛秘书长周凯波是国内PPP领域知名实战派专家,周凯波从PPP项目的结构设计及金融架构设计角度,针对如何有效促进特色小镇PPP项目落地问题,发表了看法。周凯波指出,目前特色小镇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融资、产业落地、政策不明朗和体制人才滞后,打造特色小镇应重点提升资源分析把控、顶层设计、产业培育、产业金融结合以及运营管理五项能力,取得长远收益、产业收益、制度收益和精神文化收益。
近年来,蓝城集团聚焦复合式理想小镇建设,首创镇长生活服务体系,以“众筹、自治、共建、分享”为原则,实施“百镇万亿”计划,已成为中国理想生活小镇开发运营的明星潜力企业。中国蓝城集团总裁傅林江认为,逆城市化的提前到来将助力特色小镇的发展,“窗口期”已经到来。小镇建设需要理想和情怀,需要融合建制小镇、产业小镇、生活小镇,同时要给小镇适当留白,给予生长空间,而文化再造将真正决定小镇的成败。
绿法(国际)联盟秘书长、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光超认为,项目用地法律体系、项目投融资法律体系、项目建设法律体系是城市运营与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三大法律体系。在项目用地方面,推进特色小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意义重大;在投融资方面,“特色小镇+PPP+ABS”将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模式;在建设方面,主管机关多头、依据文件效力层级低、特色小镇建设没有对应的用地政策、非建制镇的特色小镇管理复杂、产业和规模无法律具体规定等问题,仍值得思考。
城市IP与特色小镇的主题对话环节由周凯波主持,农业部办公厅原副主任张文宝,傅林江,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辉,中亿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玉瑞和华南理工大学规划系主任周剑云参与对话。
打造城市群IP,促进湾区经济协同发展
目前,城市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主流趋势。“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标志着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必然对未来我国深度城市化产生重要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比肩的世界级大湾区。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之为“湾区经济”。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规划中,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等九个城市,将与香港、澳门共同构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巡视员、副主任、广东省金融智库联合会筹备组长李鲁云认为,从珠三角城市群到粤港澳大湾区,是城市群IP的升级。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板,必须优化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格局,构建“一环三级、三带多节点”网络化空间格局,政府要在政策、机制、投入方面予以保障,通过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七大要素,凸显中国特色。
作为国家在新兴市场与“一带一路”领域的重要智库,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院胡必亮长期关注和研究“新兴市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推动其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胡必亮认为,大湾区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密不可分,湾区发展促进改革深化。“一带一路”的核心和实质是构建起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连通关系,构建起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国际合作模式、全球治理模式,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促进新的增长。在谈到大湾区时,胡必亮说,大湾区的最大特点和优势也是全方位的开放和连通。从粤港澳、长三角、粤港澳到北部湾,将构成中国的大湾区经济走廊。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要做到联动开放、区域协调、务实创新。
中国母基金联盟秘书长、中国母基金研究中心创始人、水木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唐劲草表示,大湾区国家战略,为各行各业创造了最好的创业时代。唐劲草认为,广东、香港、澳门在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方面都非常积极。他提议,联合广东、香港、澳门打造一支大的政府引导基金,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母基金,提高资金在股权投资和城市运营上的使用效率,并介绍了其在筹划中国基金小镇联盟方面的努力和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必将为中国经济和各个行业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城市IP与湾区经济对话环节由刘光超主持,李鲁云,胡必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薛澜,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杜灿生和中国城市运营联盟副理事长、华夏城市运营研究院联系院长、华晟基金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陈良秋参与了对话。在对话中,薛澜以纽约城市中心区的一个公园转变为例,从专业角度阐述了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解决的治理问题和创新问题。
特设路演环节 搭建专业平台
为更好贯彻中国城市运营论坛“跨界,融合,协同”的创建与发展理念,高效推动中国城市运营联盟和华夏城市运营研究院成为中国城市运营领域领先的“孵化,投资,运营”平台,更加务实地为各行业机构服务,2017中国城市运营论坛特别设置了项目路演环节。
项目路演是中国城市运营联盟为联盟内的政府和企事业机构提供资源对接的平台,充分体现了联盟的大协同理念。平安不动产、大唐财富、中建投信托、中国银河证券、四川信托、正仁环保、天空视频等国内几十家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和产业龙头企业,以及若干城市运营项目,在本次论坛的路演环节对自身的优势资源和需求进行了展示,“产业+土地+资本”碰撞出火花,协同发展在这里生根发芽。
年度奖项揭晓 城市运营再出发
在本次论坛的最后,中国城市运营联盟依托中信城市运营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由论坛主席团、顾问委员会组成评审委员会,根据中国城市运营评价体系,结合金融、产业和创意等城市运营重点关注内容进行专业评审,评出最佳城市运营商、最佳城市运营项目、最佳城市IP、组委会特别奖,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中信城市开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华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信正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建方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湖南德思勤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信地集团荣获“最佳城市运营商”称号。
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海南生态软件园项目、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的天安数码城番禺园区项目、华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中国云城(余姚项目)、湖南德思勤投资有限公司的湖南长沙德思勤城市广场项目和中亿丰(江苏)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的无锡华莱坞(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项目被评选为最佳城市运营项目。
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的天安数码集团T+space、湖南德思勤投资有限公司的德思勤24小时书店、广东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南宁市能源实时监测系统、汇张思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宁波西店创智海湾星城概念规划、广东爱富兰建设有限公司的粤科广佛跨境电商孵化器设计荣获“最佳城市IP”。
组委会特别奖由中信滨海新城获得。
中国城市的未来,取决于中国城市IP的培育打造与长期的持续运营。坚定中国的城市自信,打造中国的城市IP,构筑中国的城市灵魂,必将开创中国城市的“新时代”。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