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将倾?雨润集团二十四年豪赌路的罪与罚

2017-09-12 15:36:07
张楠
关注
2017-09-12

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9b78e67569fa.jpg

 

作者丨高远山

  来源 丨野马财经



雨润食品,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作为曾经的肉制品巨头,一度稳坐行业第一的交椅。而其背后的雨润集团,更是接连在农业、房地产、金融、旅游等行业屡屡出手,声势撩人。

 

然而, 自2011年开始,危机出现。

 

一方面,雨润食品经营状况掉头向下,营收逐步下滑,利润连年亏损;另一方面,多元化业务多个项目被曝停工,裹足不前。

 

更加重要的是,2015年3月,突然传出雨润实际控制人祝义财遭监视居住的消息,随即引发整个集团体系债权人恐慌,资金链迅速紧绷,债务出现违约。

 

在雨润食品2017年半年报中,甚至明确出现了“寻找战略投资者”、“为若干非核心资产寻找买家”等字眼,试图断臂求生。

 

行业一哥,为何最终竟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或许,在于一个“赌”字。



二十四年,惊险“三级跳”


提及“雨润”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肉制品,而雨润集团的祝义财,也的确是靠屠宰业起的家。

 

1991年,适逢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市场的放开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面对如此情况,原本倒腾水产生意的祝义财果断抓住机会,投入全部家当成立了加工厂,杀进市场。1993年1月,工厂正式迁址南京,南京雨润食品公司(雨润食品前身)正式成立。

 

而后,凭借着“雨润火腿”这一拳头产品,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祝义财很快占领了江苏地区二三四线城市的酒店、副食品店,在行业内成功站稳了脚跟。

 

截至1996年,雨润食品已经拥有了1000多家经销商,产值过亿。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市场,祝义财并不满足,为了取得更快的发展,雨润食品开始了发展过程中第一次惊现跳跃——收购南京罐头厂。

 

当时的南京罐头厂由于经营不善,负债高企,而其拥有的厂房、设备,特别是土地,在当时却是稀缺资源。

 

但想要完成收购,问题同样明显。

 

一方面,当时的雨润食品资产总额不足千万,南京罐头厂总资产则高达7000万元,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蛇吞象”行为;另一方面,彼时,全国范围内都还未有过民企收购国企的先例,祝义财想要第一个吃螃蟹,困难可想而知。

 

当然,最终的结果众所周知,雨润食品不仅成功吞下了南京罐头厂,而且在随后的数年时间内,又以相同的手法,在全国范围内拿下三十家左右类似的国企,可谓四纵狼烟,狂飙突进。

 

祝义财的这一次冒险是成功的。200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更是达到了34亿元的销售额,且早在1999年,其就已经登上了低温肉制品占有率行业第一的宝座。

 

而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注意到,在扩张过程中,祝义财往往能够以较低的对价完成收购。

 

例如,据雨润食品《招股书》披露,2004年,江苏雨润以1720万元收购了哈尔滨肉联厂、开封肉联厂、广元川北肉食品加工厂等3家国企,而被收购时,这3家国企以市场公允价值评估作价4049万元。

 

如此折价收购,不仅降低了扩张成本,而且以“商誉”的形式,直接增厚了雨润食品的利润。

 

因此,尽管上述动作正值国企改革、国退民进的大背景,但在2015年南京贪腐案事发不久,祝义财遭监视居住时,各界对他的达成低价收购的往事,充满了猜测。

 

回到雨润食品的扩张之路上来。

 

通过对国企的大规模兼并,雨润食品完成了从0到1的转变,接下来,祝义财的目光,瞄准了资本市场。

 

2002年,祝义财拿下东成控股(现中国电力清洁新能源,0735.HK)控制权,小试身手。

 

2004年11月至2015年3月,祝义财通过连续举牌,一举超越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成为南京中商(现中央商场,600280.HK)第一大股东,并再度创下又一个国内首例——自《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出台以来,企业通过增持流通股直接并购上市公司获得成功的首例。

 

2005年底,雨润食品(1068.HK)完成港股IPO,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A股与H股的接连出击,举牌与IPO的相互配合可谓环环相扣,雷厉风行,但这背后,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

 

而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发现,为了增强资本实力,雨润食品IPO之前,接受了来自高盛、鼎晖及新加坡政府联合投资基金的7000万美元的投资,并与这些国际资本进行了利润对赌。约定如2015年利润为达到2.59亿元,则需溢价20%进行回购。

 

至于结果,与当年的蒙牛一样,得益于时代的红利,以及行业龙头的地位,雨润食品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远超对赌要求。

 

也就是说,“资本对赌”的第二次跳跃,祝义财同样取得了成功。而与此同时,雨润的“第三跳”——多元化扩张,同步开始。

 

不过这次,幸运女神,似乎离开了。


多元化扩张的喜与忧


“为了把食品做好,其他不熟悉的产业,我们不做,靠投机的行业也不做”,这是祝义财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只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祝义财“熟悉”的行业,似乎多了点。

 

从食品行业,到资本领域,再到多元化发展,“扩张”二字,其实一直贯穿着雨润发展的整个脉络。

 

2002年5月16日,江苏地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地华”)成立,拉开了雨润多元化发展的序幕。

 

而后的数年时间,雨润集团相继进入地产、物流、旅游、金融等诸多领域。截至2012年底,宣布上马项目总投入就已经超过千亿元。在2011年年初雨润集团内部会议上,祝义财更是提出2015年集团整体营业收入2100亿元的目标。

 

且根据《中国企业500强榜单》,2012年,雨润集团整体营业收入即已达到1061亿元,位列全国第112位。

 

然而,巨额的投入带来巨额营收的背后,却是对资金的日益饥渴。祝义财开始通过各种手段筹措资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张楠
262文章
·
0评论
·
3粉丝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