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海外并购凶猛,1413亿元“弹药”从何而来?

2017-09-07 11:44:58
张楠
关注
2017-09-07

到底是何种底气,支撑着复星航母群不断出海,拓土开疆?

blob.png


作者丨高远山

来源 丨野马财经



2017年上半年,对郭广昌和他的复星集团而言,可谓多事之秋。

 

一方面,资本市场遭遇债股双杀;另一方面,被调查传闻再次出现;再加上自2016年底以来,海外投资即已经收紧。

 

而在如此微妙的背景之下,复星依旧没有停下海外扩张的步伐,在食品、医药、汽车领域连续发起三起并购。

 

那么,到底是何种底气,支撑着复星航母群不断出海,拓土开疆?

 

或许,我们可以从复星国际近期发布的半年报中,一窥端倪。




暴风中的复星



时间回到2017年6月,相信,那场席卷资本市场的风暴,令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当月,万达、复星等集团遭遇债股双杀。

 

其中,6月22日午后,复星医药(600196.SH)股票“闪崩”,收盘暴跌8%,复星国际(0656.HK)跌逾5%;与此同时,复星2022年到期美元债券亦下跌4个基点,创史上最大跌幅。

 

随后,据《财新》报道,银监会于6月中旬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包括复星、万达、海航等企业的授信风险。

 

几乎是股票、债券闪崩的同时,市场则再次传出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被带走的消息,当然随即被证明是乌龙。

 

不过,相信2015年底其协助调查的事情,一直压在市场众人的心头,但有风吹草动,难免草木皆兵。

 

同时,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注意到,其实早在2016年,海外投资环境即已发生了变化。

 

2016年12月6日,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而在如此背景之下,2016年上半年,复星海外扩张的步伐依旧没有停止,在食品、医药、汽车领域连续发起三起并购。

 

其中,复星国际旗下公司与三元股份共同发起收购法国食品公司St Hubert;复星医药子公司拟收购印度药企Gland;针对德国汽车供应商Koller的收购,则已经由复星合营公司南京南钢完成。

 

对于上述风波及投资环境的变化,复星相关人士则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表示,以公告及中期业绩发布会为准。

 

发布会上,复星国际首席执行官汪群斌表示,监管机构针对其监管对象的日常监管,这在中国和全球都是一种常态。

 

郭广昌亦回应称:“应对谣言不是我们主要精力,我们主要精力是为股东创造价值。”

 

此外,梳理复星国际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或许我们亦可以从其负债结构、融资手法、投资标的等方面,略窥端倪复星国际,海外投资车轮持续转动的原因。




千亿债务拆解



2017年上半年,复星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62.72亿元,同比增长11.58%;实现归属净利润58.64亿元,同比增长33.57%。

 

债务方面,总负债3680.34亿元,资产负债率51.5%,净负债率47.4%。

 

而除去应付款项、风险准备金等经营性负债,其它债务为1412.94亿元,较2016年年底增长11.89%。其中,长期债务占比62.7%。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报并未披露上述1412.94亿元的详细状况,不过因为诸多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因此可以从2016年年报数据进行参考。


blob.png

图片来源:复星国际2016年年报

 

2016年底,复星国际借款为1259.69亿元,至于具体来源。

 

第一,银行借款。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复星国际的银行借款额为749.39亿元,利率范围在0.13%-6.65%。其中,有担保项37.30亿元、有抵押项358.81亿元、无抵押项353.28亿元。

 

而百亿级的抵押借款,复星国际究竟用了什么做抵押?

 

blob.png

 

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抵押物皆为实物,对此,高级会计师刘文斌向野马财经作出了四个字的评价:“中规中矩”。

 

此外,截至2016年底,复星国际尚有1583.32亿元银行授信额度未使用,可谓准备充足。不过,刘文斌也强调,银行授信并非高枕无忧的安全垫,更多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第二,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共计206.68亿元。

 

blob.png


 

仔细分析上述债权发现,复星国际发行债权的主体并不单一,除了复星集团单独作为发行人委外,旗下复星医药、复地集团、海南矿业等均作为发行人获得了15亿元、40亿元、1.06亿元不等的融资,最大化地发挥了整个公司集群的融资能力。

 

并且,2010年至2016年,债券发行利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这不仅意味着融资成本的下降,也折射出复星国际相关企业的信用度呈稳步上升态势。

 

第三,私募票据和私募债券,分别为19.9亿元和29.86亿元。

 

第四,优先票据和中期票据。复星国际以旗下附属子公司为主体,发行了115.2亿元优先票据,体现了其在境外市场的融资能力。

 

blob.png


 

第五,超短期融资券和其他抵押借款。截止2016年12月31日,复星国际超短期融资券和其他抵押借款发生额分别为:20.05亿元和74.69亿元。


最后,股权融资同样为“复星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资金弹药,例如,自2010年以来,复星国际旗下复星医药通过两次定增,募集资金29.11亿元。

 

并且,就在9月5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附属子公司Sisram即将于9月19日挂牌香港联交所,完成分拆上市。

 

对于这一举措,华泰证券相关人士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分析,将旗下子公司运作上市,不仅可以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样能够优化原母公司的债务结构、资金状况,并为之提供新的融资通道。

 

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徐晓亮同样表示,复星一直很鼓励各个业务板块能够独立上市,独立上市也能够让自己本身经营的透明度更好,同时也能让发展有更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张楠
262文章
·
0评论
·
3粉丝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