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国金融的“6月诅咒”:放出去的货币,泼出去的水,总要淹死个把人
坦率说,最近颇为迷茫,看了很多也听了很多,但总觉得说的都不够意思。随便说说,想到哪就说到哪。
要写文章,大抵可以从2014年的A股上一轮雄起的前夜说起。
新班子上任多日,改革气象初现,反腐之下,民心聚集,但外需不振,实体经济不见太多光鲜之处。
2013年6月,“钱荒”突然横扫金融界,彼时甚至有银行业界人士对翔哥说“贵国要完”,其转身卖房卖股,把资产都转到海外去准备去美帝做寓公了。
那时候,真没多少人会预测到其后波澜壮阔的“改革牛”以及2015年贵国气势如虹的房价起飞。
当时,反倒是“影子银行”让人觉得贵国时刻揣着一颗不定时的“金融核弹”绝命狂奔。上述银行界人士对翔哥说,“贵国企业和银行的真实负债表根本没法看,都在捂盖子,一揭开,都得完蛋,都是高杆杆负债经营,利润覆盖不了利息成本,只能借新还旧。”
结果呢,大家都加杠杆,“钱荒”了,贵国央妈最后还是没有收拾熊孩子,放了一马,又平稳度过一年。
“钱荒”最紧张那会,翔哥在魔都,与一位老大哥在黄浦江边喝茶,老大哥看着报纸里对“影子银行”的批判,皱起了眉头,说“如果没有影子银行给市场带来流动性,贵国经济早就被冻结,动弹不得。什么叫影子银行?无非是监管掐得死死,没让钱流到该流到的地方,市场自发秩序,一定会绕开监管自然流到该去的地方。”
这话有点禅意了。他举个例子,“比如,国家监管为了调控房价,严格限制给地产公司融资,总觉得现在房产过剩、钢铁过剩、水泥过剩,什么都过剩,试图用金融手段遏制这些行业,但你看看,中国钢铁总产量在一亿吨时,国家就觉得过剩,现在已经突破8亿吨,中国城市化率还远没有到头,这时候,还是严控。那么,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所有机构一定会想方设法绕开监管,给这些行业放贷,为什么,钱是追求回报的。”
“所以,不是影子银行,而是银行的影子,不是监管缺失,而是监管太多。”他总结说,“国家的刚性监管,一定会导致最后刚性兑付。”
这句话,翔哥一直铭记在心。巧合的是,2年后的2015年,也是6月,股灾来临,当股灾横扫沪深两市时,翔哥再次与老大哥在同一地方喝茶,他的看法,也还是如此。
那一波股灾,真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张助理、肖老师就不说了,关于肖老师的,以后再八。就连最近在推特上很红的那位老板,当时就举债参与了某证券公司的H股配售,结果股灾一来,股价跌到了平仓线,那位老板没能及时补仓,亏了5亿美刀。
其实不止他,还有好几位老板都遭遇了同样的事情,套路几乎都如出一辙。
那场股灾,真是动摇了翔哥的信仰——那些大老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雪崩一来,一样会被埋;国家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无所不能,照样制止不住雪崩。
股市的泡沫,国家控盘失败,那么,其他资产的泡沫呢?
股灾并没有真正“蒸发”财富,钱还是那些钱,不过是边际价格变了,总价变了,钱过了手。
于是,当股灾硝烟还没散去,贵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开始起飞。从2015年末起,到2016年再到穷凶极恶的2017年一二月份。贵国房价叹为观止的涨幅,硬生生地把帝都房子的均价从4万拉到了6.2万。
上头那个银行人士就捶胸顿足后悔早早卖掉房子错过了发财的机会。
4年时间,是层层围追截堵,结果是按下股价的暴涨,那边房价又暴涨;冻结房价,股价又蠢蠢欲动。
由于管制,泛滥的货币洪水迟早要找一个标的物,所以“非贸易品”的价格就如同天平的两端,此起彼伏。
但,货币发出去容易,收回去难。层层资本管制和在离岸市场打打空头,还有什么招吗?
“把货币死死锁在房价里啊,这样大家就没有人民币去兑换美元了。”有人跟翔哥说。
用一位长者的话来说,这个看法是“乃义务,图森破图样。”
因为房子层层倒手,选择拿钱不再次购买的人,还套出了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货币并没有被锁死,相反,每轮暴涨,整个信用体系还创造出了新的货币。
这些钱,只是暂时还没有去处而已。印钞机开动,会自动创造出需求“标的物”,大家猜,下一个暴涨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不知道是不是贵国人比较健忘还是咋地,这两件曾经差点改变贵国经济走向的事情,如今不见多少人复盘和讨论,虽然都过去没多久,但俨然如陈年往事般不被提起。
其实,今天诸位嚷嚷的股灾4.0也罢,还是上周让诸位揪心的证监会减持新规也罢,都可以说是上述两件事的翻版。
关于证监会的新规,前两天,翔哥在圈内说了几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
1、在下隐约觉得,自从股灾之后,大大对资本市场的看法,也是“千年大计”,短期的波动也不在他对会里的“KPI考核”里,一行三会多次强调“资本市场要服务实体经济”,不在提14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
2、这就隐含着另一个意思:此前大股东们的种种减持,套现拿到的钱都被用来“改善生活”了,钱没有用于“实业”,那么好嘛,那就不让你们这么容易就套现了;
3、市值管理,说一千道一万,最后都得减持套现落袋为安才行,不能这么容易套现了,你们还有动力做市值吗?
4、也是有应对之策的,会里划了个5%的线,那么大家就打散、相互代持好了,总该,有办法的,反倒是,不能明面去做,大家就只好暗地里去套现,更有动力去操纵二级市场,出老千;
5、银行也着急了,不说质押的,这事可以让大股东们先着急,就说定增的,好多里头都有配资的,银行不少钱呢,到期不能卖,算谁违约?
6、既然老郭你严查银行资金,让我很被动,那么我也严管减持,看你着不着急,神仙打架,尔等都被绑上火里烤
7、会里很重视这个新规,今天下午召集了京城各大媒体开了个内部通气会,就怕“解读不准确”(注:假期一看,宣传机器是火力全开)
8、这事跟韩志国有关系吗?显然,会里不愿搭这个茬。当时现场有人提问这规定出炉跟韩志国有没有关系,证监会说,“这个是长期论证研究的一个过程,肯定不是一两天突击完成的,至于说是某个人这个节点,至少不具有因果关系”。
9、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定增没法搞了,委外也死了,通道难做了,你以为最慌的是基金和券商?
银行就不怕?钱都用来干嘛好呢?存量产品怎么办?
10、这个市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需求,大股东需要钱,机构需要赚钱渠道,银行资金需要标的物。
11、去杠杆、挤泡沫、服务实体,重要事情多念几遍,你怎么看归你怎么看,重要的是,领导怎么想。
李超副主席不都说了吗,领导层意志坚定。“你们死给我看,我也要管。”
12、大领导一直说要防范金融风险,底下就照着去做,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引火烧邻居的身,搞不好,邻居被烧死了
其实,所有做高标的物的价格,都只为了从金融体系里套出真金白银罢了。
领导当然想把钱挤进实体经济,全要素投入,劳动生产率提升,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但是,钱并不是没有进入实体。回头看看前文,钱真的是空转套利?
错了,钱只是在找标的物。
当钢铁水泥重化工等等有利可图时,它就流过去,还记得宝塔石化、山东企业的巨额债务黑洞吗?当房地产有利可图时,它就流过去,还记得各种房地产信托以及种种“金融创新”变着法子给放贷吗?当房子有利可图时,就是首付贷以及房贷打折;当票据融资、同业有利可图时,就是各种机构同业和公司金融业务突飞猛进。
有人说,每轮监管都是搞死一个行业,票据狗、债券狗、同业狗要失业了,现在是定增狗要滚蛋了。
这样说也没错。
但放心,正如贵国证券业从业者2012年平均薪酬只有12万,现在已经惶惶60万。倒不是大家有多厉害,而是诸位最接近货币的“水龙头”。
越是严厉方向错误的监管,就越是需要诸位“违规”去“修正”。
实体根本不缺钱,而是整个经济体,钱太多了,别的不说,VC/PE满大街跑,还担心融资?
诸位被干死的票据、债券、信托、同业等等的背后,穿透到底,还不是银行的钱,而银行的背后真是央妈。
当央妈铸造的金融体系释放出155万亿的M2时,一定会泛滥成灾,一行三会围追堵截,大家不能明面放贷,最后一定是通过各种通道去完成。
货币只要放出来,就一定收不回,要么都兑换成外币,跑出去,而之前的标的物就价格雪崩。
你猜,贵国敢不敢开这个口子?
当然不敢。
掐指一算,“钱荒”,2013年6月;股灾,2015年6月。这不是巧合,而是注定的。
那么,今年6月,会发生什么呢?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