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策科技净收入留存率大幅下滑:现金流承压,李开复等部分股东提前退场

2024-04-09 15:04:00
港湾商业观察
关注
2024-04-09

3月12日,深圳迅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迅策科技”)披露港股上市聆讯资料集,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来源|《港湾商业观察》作者|黄懿

 

 

3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2024年3月22日至2024年3月28日)。其中,证监会对迅策科技出具补充材料要求,其中涉及说明主营业务、拟参与“全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数据安全及其他有争议的情形。

 

招股书显示,迅策科技的核心业务是为企业提供涵盖数据基础设施及数据分析的实时解决方案。目前,公司的业务范围已从资产管理公司扩展至再生能源、零售及电信等其他行业。虽然公司在招股书中反复强调客户的高质量,但是其净收入留存率在2年内出现明显的降级,且目前仍面临着亏损。

 

市占率并未拉开大差距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报告期内),迅策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2亿、2.88亿、5.30亿;净亏损依次为-1.19亿、-1.02亿、-6293.0万;毛利率依次为75.2%、78.0%、79.0%;净亏损率依次为99.1%、33.5%、9.8%。

 

报告期内,迅策科技的业务主要由资产管理和多元化产业(不包括资产管理)组成。

 

其中,来自资产管理的收入占比依次为88.2%、74.4%、65.9%。招股书显示,迅策科技处于资产管理行业,客户群涵盖保险公司、共同基金、银行、证券公司、企业财资、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个人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2年,迅策科技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实时数据基础建设及分析市场中按收入计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超过13%,远超过剩余前五大参与者。

 

此外,多元化产业(不包括资产管理)为迅策科技利用自身技术引入一系列行业(包括再生能源、零售及电信)。报告期内,资产管理以外各行业产生的行业应用收入占总收入依次为11.8%、25.6%、34.1%。以2022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总量中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虽然上述的市场份额排名均在前列,但是其具体的市占率都不高,可见业内不乏竞争者,且分布十分零散,未能形成规模性的企业分布。

 

净收入留存率逐年下滑


此外,根据迅策科技披露的关键运营指标,报告期内,活跃客户总数依次为143、182、200;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依次为839、1582、2652。此外,2022年至2023年,ARPU增长依次为88%、68%;净收入留存率(Net Income Retention Rate,简称NDR或NRR)依次为143%、98%。


图片


虽然活跃客户数量和每用户平均收入有所增长,但是这一增速均在慢慢下降,为此,增长的可持续性不得而知。与此同时,虽然客户基数有所扩大,但迅策科技的客户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23年全年仅增加18个客户,上述数量远低于2022年的39个。

 

迅策科技指出,2022年至2023年,净收入留存率暂时下降,主要是由于新客户涌入,而此乃由于客户获取及留存动态中的若干固有因素。首先,新客户的涌入不会立即转化为留存指标的增加,而是摊薄了净收入留存率。公司认为,新获得的客户预期将在不久的将来为留存指标作出贡献。

 

资料显示,净收入留存率反映了公司现有收入在某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即在当前周期由老客户续费产生的经常性收入与上个周期经常性收入之间的比例。这个比例可以大于100%,意味着在流失客户的同时,也有客户选择了更高阶的套餐或服务,从而增加了公司的净收入。

 

鉴于迅策科技在招股书中反复提及,“客户覆盖2022年末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前10名资产管理公司的100%”,以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为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的客户提供服务”。按照迅策科技强调的客户类型来看,以及净收入留存率越高越好的准则,其2023年的净收入留存率低于100%,说明这一项数据其在该年度表现并不理想。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指出,“从企业战略角度来看,迅策科技净收入留存率的下滑反映了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客户增长与留存策略失衡,迅策科技在客户增长方面可能过于追求数量上的扩张,而忽略了对现有客户的深度维护和留存。虽然新客户带来了短期内的收入增长,但如果未能有效留住老客户,就可能导致净收入留存率的下降。这反映出公司在客户增长与留存策略上可能存在失衡。另一方面是,市场定位与客户需求不匹配,尽管迅策科技声称覆盖了资产管理规模前10名的公司,并服务于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的客户,但如果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未能充分满足这些高端客户的需求,就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和净收入留存率的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公司的市场定位与客户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

 

詹军豪进一步指出,“净收入留存率的下降可能反映出迅策科技在企业战略上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客户增长与留存策略失衡、市场定位与客户需求不匹配、多元化产业发展策略的挑战以及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足等。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公司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其企业战略,以确保在客户增长、市场定位、多元化产业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平衡和进步。”


现金流承压,部分股东提前退场


虽然收入持续增长,但迅策科技期内分别亏损1.19亿元、9651.2万、6335.5万,累计亏损近3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22年至2023年亏损有所收窄,但是迅策科技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在这两年内均告负,且呈现扩大趋势。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167.8万、-1.85亿、-1.94亿。

 

可以看出,一方面,迅策科技的收入增幅逐渐放慢,但是净亏损率收窄的势头很好;另一方面,虽然亏损在逐年收窄,但是现金流的情况却不理想。

 

对于现金流恶化的情况,迅策科技并未给出详细的原因,在招股书中,针对2023年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情况,迅策科技给出了具体的数据信息。于2023年,迅策科技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4亿,主要由于除税前亏损6340万,并经以下各项调整,非现金及非经营项目,主要包括贸易应收款项拨备1490万、使用权资产折旧1040万、无形资产摊销610万以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1220万,部分被利息收入970万及汇兑亏损净额60万所抵销;及营运资金主要由于贸易应收款项增加2.05亿、贸易应付款项增加4040万及合约负债减少1920万而产生的变动。

 

具体而言,除了受到亏损的影响,贸易应收账款和贸易应付款项的增加以及合约负债的减少共同影响了迅策科技的现金流情况。

 

报告期内,迅策科技的贸易应收款项依次为2323.2万、7665.0万、2.66亿;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依次为71天、63天、118天。

 

同时,根据迅策科技披露的不同账龄的应收款项,报告期内,3个月内的依次为2262.8万、7291.2万、2.45亿;3至6个月内的依次为60.4万、373.8万、251.2万。而2021年至2022年未出现账龄为6至12个月和1至1年的贸易应收款项,2023年,这两个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依次为1788万、87.6万。

 

迅策科技称,贸易应收账款及其周转天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长与业务扩张一致;及客户群扩大及多元化,包括更多的大型机构客户,公司通常根据市场惯例向彼等授予更长的付款期限。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4830万(相当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结清的贸易应收款项约17.2%)已于其后结清。

 

也就是说,贸易应收款项目前极大地拖累了迅策科技的现金流。由此,迅策科技的计息银行借款也随之增加,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1月31日,计息银行借款依次为560.0万、1678.5万、4560.0万、4560.0亿。

 

在公司的营收和现金流发展方向不匹配的情况下,迅策科技还面临有多家投资机构提前退场的境况。其中,北京创新工场、珠海诚昊均在2017年通过A轮融资进入迅策科技的股东名单;2021年5月,这两家投资机构分别以2000万元和2722.46万元将其所持有的股份分别转让给广西腾讯和北京歌华。

 

此外,中山火炬于2020年6月斥资1937.79万元受让投资人杨博元持有的迅策科技部分股份,不足1年时间,又将其所持股份以2825.12万元转让给广西腾讯。(港湾财经出品)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港湾商业观察
290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新商业、新观察、新锐利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