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电影“收割机”耳东影业两次折戟港交所

2021-07-02 14:55:23
风云资本界
关注
2021-07-02

借壳“海宝生物”失败后,耳东影业的港股策略已经十分明确。

图片

  

作者|姚悦

编辑|缪凌云

来源|风云资本界


借壳“海宝生物”失败后,耳东影业的港股策略已经十分明确。但即便积攒了诸多香港老牌影视公司资源作为“金砖”,却仍两次都未“敲开”港交所的大门。


梁朝伟与段奕宏双影帝出演、吕克·贝松团队加持。原定2021年1月8日公映的《猎狐行动》却在上映三天前突然撤档。官方理由为影片海外部分后期制作未完成。


但有消息称,电影撤档或与投资方资金链出现问题有关。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品今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品今控股)旗下私募产品到期迟迟未兑付,品今控股方面一度表示,会拿《猎狐行动》回款兑付投资者。

 

品今控股与《猎狐行动》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公众将目光聚焦到了作为影片最初投资方之一的耳东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下称:耳东影业)。天眼查显示,耳东影业与品今控股的实控人为同一人——陈硕罡。

 

风云资本界(微信公众号:sxkcg666)了解到,参投过《我和我的祖国》、《西红柿首富》、《红海行动》等多个爆款电影的耳东影业,为缓解品今控股整体的流动性,曾在影视寒冬两次赴港IPO,却均铩羽而归。


 跟投战略致“有作品,没规模”


成立于2015年的耳东影业,尽管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影视剧产业链,但从收入结构来看,其最核心的业务还是影视剧投资与制作。


招股书显示,2017年耳东影业全部1.75亿元的收入均来自于影视剧投资与制作。2018年、2019年,影视剧投资与制作收入分别为3.68亿元、7.18亿元,占比分别为96.9%、88.6%。


图片

图片来源:招股书


近年,耳东影业在影视圈颇为勤奋。弗若斯特沙利文相关报告显示,按2018年中国电影公司投资的电影数量看,耳东影业名列第七。而且还参投了不少爆款电影,包括《叶问4》、《反贪风暴4》、《我和我的祖国》、《西红柿首富》、《红海行动》等。


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但投资影视剧的数量多却并不意味着回报丰厚。2018年,耳东影业参与投资的电影作品总票房收入达到84亿元,营业收入却仅为3.8亿元,净利润为4088万元。

 

耳东影业目前的盈利规模也总体偏小。2017年至2019年,耳东影业的收入分别为1.75亿元、3.8亿元、8.1亿元。净利润2370万元、4088万元、5755.4万元。

 

耳东影业“有作品,没规模”的状况与一直采用的“跟投”业务模式不无关系。用跟投的形式拿到影视剧份额,随后向第三方投资者转让部分或全部跟投权益赚差价,或是不转让份额参与票房收入分成,或是卖版权来赚取收入。这种模式,投资权益双向流动均较为频繁。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耳东影业有17部作品收入超过2000万元。这17个大项目,有14部是跟投作品,持股比例不等,最低的仅为10%;跟投作品中,又有14部出售了电影投资权益。


图片

图片来源:招股书


耳东影业总裁杨凡曾表示,2019年会改变参投为主的战略,争取更多的项目主控,并且希望占到整个比例的80%,而剩余20%则是通过参投头部项目增加行业曝光机会。


“港圈”影视的硬关系户


成立短短五年,拿下大量热门影视剧投资资源,与耳东影业强大的香港资源密切相关。

 

银都机构有限公司(下称:银都机构)是耳东影业最早搭上的香港老牌影视制作公司之一。2015年,耳东影业就参投了银都机构出品的《毒戒》和《惊天破》。


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此后,耳东影业便开始步步为营,搭建自己的香港“朋友圈”。接连和香港巨星古天乐、明星兼制作人黄百鸣积极建立联系。


2015年,耳东影业背后的品今控股集团和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古天乐合作成立品今天下影视公司;2018年,收购了黄百鸣在上海的天马影城。耳东影业得以参投古天乐、黄百鸣的诸多电影。

 

2015年,品今控股还和香港娱乐巨头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此后,英皇娱乐旗下控股公司也成为了耳东影业的股东,持股0.96%。

 

此外,耳东影业和太阳娱乐、星王朝、天马、邵氏等影视公司也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

 

可以说,耳东影业已经和香港影视圈建立了全方位合作,且基本上覆盖了近几年所有优质的港片。

 

凭借着香港影视圈头部资源,耳东影业不仅迅速从一家岌岌无名的影视公司,变身一家影视投资、制作、院线、艺人经纪等全产业链影视公司,而且,这些资源也支撑着耳东影业进行“北上”。

 

近年,耳东影业也逐渐建立了和万达、博纳、光线、猫眼等内地公司的合作联系。并参投了多部内地爆款电影。


借壳失利后,两次梦断港交所


不难看出,耳东影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切入香港影视圈,前文频繁提及的品今控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由陈硕罡于2011年创立的品今控股,核心业务为金融业务。2015年,陈硕罡与好友杨凡成立了源石文化影视有限公司(耳东影业前身,下称:源石影视),欲实现金融公司跨界。


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同为金融出身的陈硕罡与杨凡早早就开始为影视公司盘算着资本之路,盯上了当时盈利能力不突出,主要从事海洋保健品行业的大连海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宝生物)。


2016年,当时持有品今控股旗下品今(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0%股份的杨珖,通过注资和协议收购,持有海宝生物 19.11%的股份。同一天,品今控股主要高管杨凡与杨珖通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成为一致行动人,杨凡通过协议持有海宝生物31.99%的股份,二人合计持有海宝生物 51.10%的股份。此后,杨凡、杨珖联手成为海宝生物的实际控制人。

 

三个月后,大连海宝公告称,拟通过支付583万元现金的方式购买陈硕罡持有的源石影视80%的股权,拟将公司名称由“大连海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大连耳东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影视工作业务。然而,因业务和名称变更没有获批,计划被终止。

 

此后,为了能快速实现业务和名称变更,品今控股开始募集资金开发影视作品。2017年9月,源石影业更名为“耳东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即耳东影业),继续开展影视文化投资工作。


图片

 图片来源:耳东影业官网


不过,就在耳东影业逐渐风生水起之时,品今控股陷入资金问题。

 

近年,品今控股多项投资失败,另一大主营业务——私募基金投资业绩惨淡。品今控股旗下“品今系”产品陆续出现逾期,遭到投资者投诉。还频频出现“拼单代持”、虚假业绩承诺、产品不备案,挪用、混用甚至侵占基金财产的“丑闻”。


脱胎于品今控股,拥有金融底色的耳东影业,毅然担纲了品今控股救命稻草的角色。

 

历经2018年的税务风波和监管层随后出台的要求严厉整改措施,2019年,曾经资本膨胀的电影行业迅速冰封,多家影视巨头业绩惨跌,整个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平均下跌72%。

 

就在这样的影视寒冬,耳东影业逆势而上,于2019年12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不到2个月,被香港联交所发回,保荐机构还被“贴堂”(港交所制度,相当于变相点名批评)。

 

更让外界诧异的是,耳东影业未作任何调整,紧接着于2020年2月再次递交招股书,香港联交所不再受理。耳东影业的IPO过期自动失效。

 

如今,品今控股的资金问题仍未解,耳东影业还有可能上演什么救主戏码?欢迎留言评论!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风云资本界
258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硬核科创,引领未来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