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涨幅全国第三!宁波被紧急刹车,背后另有隐情

2021-04-23 09:38:30
金角财经
关注
2021-04-23

有这么一座城市,它在长三角一带相对低调。

图片

来源:金角财经

作为较早步入“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其经济体量并不低。2020年,其GDP为12408.7亿元,同比增长3.3%。

然而,它却是沿海诸省“双子星”阵营里,唯一一个沿海城市经济体量未能超越省会的孤例。

作为一个区域市场,其楼市号召力似乎不及杭州、南京、苏州等地,放在均价全部破万的浙江各地市里,也不算瞩目。

但在近几年的每一轮楼市行情中,这座城市魔幻般的房价涨幅,都让其一次次成为焦点。

它就是宁波,一个很会利用杠杆投资的地方。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70城一季度房价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宁波二手房价同比上涨了10.5%,在70个城市里仅次于深圳和广州,位居第三。

另据中国房价行情网3月数据,宁波二手房房价均价为26566元/平方米,位列全国第十,仅次于杭州、南京、福州。

图片

图片

图源:楼市参考

从楼市层面来看,宁波在二线城市阵营里实在有点一枝独秀。

这很难说是什么好势头。上周五,宁波楼市再次被按下急刹车。

与其它调控不同的是,此次调控涵盖开发商、购房者、银行、二手房市场等方方面面,针对学区房、消费贷,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举措,可以说是对“上下游”各方都有了全新规定。

宁波楼市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房价高企,当地产业、人口能撑得起来吗?

此时,不失为一次审视的时机。

图片

从被“约谈”到调控靴子落地,宁波房价涨幅明显引人关注。

宁波楼市的火热,从这座城市近两个月的楼市成交量也能窥知一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3月,宁波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8%,70城中排名第3位;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8%,70城中排名第6位。而在2月份,宁波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7%,70城中排名第6位;新房同比上涨10.1%,70城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深圳。

事实上,自从去年以来,宁波楼市就呈现较热状态。

在二手房市场,宁波多个月份价格涨幅位居70城前列。去年6月的密集土拍,宁波楼市各大板块地价不断刷新宁波历史新高。

期间,宁波楼市偏热的行情也引起了监管层注意。去年7月24日召开的全国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中,参会的10个城市里,就包括宁波。

而在此之前,宁波就已经升级了调控政策。2020年7月6日,宁波从保持土地市场平稳、调整限购区域范围、强化金融政策监管、保障自住住房需求以及强化市场销售管理等方面,对当前偏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降温”。

2020年年底,宁波再次加码楼市调控。12月10日,宁波四部门联合发文,从强化住房购买资格管控、加强购房合同更名及住房赠与交易管理、调整住房信贷首付比例等方面,对7月调控新政进行了补充完善。 

图片

4月的这次调控,限购圈扩大,购房资格核查由市五区,扩大到市六区,一下子,由原来的240平方公里暴涨到990平方公里。此外,还对重点学区设置指导价,严格金融管控,严查首付款来源。

不同以往的是,这回房地产座谈会释放出重要信号,将“房住不炒”与“政治站位”相挂钩,要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切实扛起城市主体责任,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与此同时,证监会发布消息,对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将禁止在科创板上市。明眼人都知道,证监会这是通过控制房企的融资渠道,间接调控楼市,对于房地产市场都是利空。

宁波楼市,这次能被摁住吗?

过往经验表明,任凭怎么重拳加码调控,似乎都像毛毛雨一般,宁波房价依然不见跌。

这背后又有何玄机呢?

人口是一大因素。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近年来的“抢人”大战中,宁波以黑马之姿拔得头筹。去年各地人口流入数据还未全部披露,2019年数据显示,宁波常住人口新增34万人,在长三角仅次于杭州,远超南京、苏州、无锡等竞争对手,排名全国第四。

图片

图片

图源:2020年末宁波市拥有户籍人口613.7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此前,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二华团队曾做过测算:按照目前的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宁波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规模在970万至1010万人之间,有望成为人口千万级城市。

去年5月6日,宁波还加码了人才落户政策。

政策放宽“高层次人才专户B类家庭户”设立条件,取消硕士、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技师等人才申请本人、配偶、未婚子女户口迁至B类人才专户时缴纳社保年限的要求;甚至租房满三年也可以落户宁波;社保缴纳年限累计的范畴由 “在本市缴纳”放宽至“在浙江省内缴纳”等。

某种程度上,放宽落户实质就是放松购房门槛,变相破除限购。

当然,彼时更重磅的,是宁波宣布“牵手”舟山,正式实现两地户籍互认。在此基础上,舟甬两地将实现港口、路桥、公共福利的互联互通。消息一出,传言两地合并的消息不绝如缕。

因为户籍障碍打通,哪怕行政区划难以调整,实际上也只是少了个“虚名”。着眼于楼市层面,其实这是宁波在给舟山人送房票。

果不其然,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宁波的楼市热情一再被点燃。

正所谓“产城人”融合发展,倘若从产业结构等经济基本面来看,宁波真能撑得起这么高的房价吗?

图片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房价上涨,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在优质产业的带动下,才会出现更多有购买力的“接盘侠”。

眼下一大新趋势是,那些越是靠近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的地段,楼市热情往往只增不减,例如杭州的余杭,东莞的松山湖,皆为典例。

宁波似乎却一直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头部企业。

直到现在,宁波有影响力的的企业,还是类似方太、雅戈尔这样的 “老面孔”,少见极具影响力和技术创新的大品牌。当各大城市纷纷试图争夺新能源汽车之都,宁波派出的吉利,也不及隔壁押注蔚来的合肥有底气。

这背后,离不开宁波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长期将命运起伏系于港口之上。

倘若走进宁波北仑穿山港区,长长的海岸线上,集卡车辆往返穿梭,集装箱码头上,繁忙有序的桥吊一字排开,卸货装载马不停蹄,一副勃勃生机的景象映入眼帘。

图片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多年来,宁波也正是用港口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现代与繁华,长达12年一直牢牢占据货物总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的宝座。不仅形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制造等千亿级产业,还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

港口固然是这座城市最大的王牌底色,但港口优势没能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容易导致城市曝光度低,一直过于依赖港口的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也容易成为宁波发展的负累。

在这些年的转型升级中,宁波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产业结构偏重,转型明显慢于杭州,苏州、深圳、东莞等其他城市。

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在一众依靠双极驱动的沿海省份里,杭州、宁波是一对相爱相杀的“瑜亮”城市,但它俩是“双子星”阵营里唯一一个沿海城市经济体量未能超越省会的孤例。

这隐射出了宁波的发展隐忧。

整体来看,宁波缺乏航母级企业作为产业支柱,难以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高校资源羸弱,人才严重制约了发展;与上海、杭州、苏州等距离较远,没有充分联动。

品牌方面,宁波缺乏“流量担当”,更多是面向企业端的装备、新材料、家电等基础领域隐形冠军企业,虽然坐稳了隐形冠军第一城的位子(相关企业有28家),却难有声量。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对于宁波代表性产业、创新实力,感知仍然比较模糊。

当然,有说法会认为,宁波属于生产资料型城市,本身就具有低调务实的属性,不像杭州、成都、西安,都是一些消费资料型的城市,自带网红流量。

这话有一定道理,宁波在旅游消费层面并不占优,整体还呈现出县强市弱的特点。2019年,宁波下辖代管的四县市占到全市GDP约36%,随之而来的便是宁波中心城区城市化不足、首位度不够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水平不高,宁波民间强大的购买力难以在全社会统计上得以体现,

以至于在一些外界榜单里,宁波的成绩也不算好看。去年《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正式发布,在这个被俗称为“新一线城市榜单”的排名中,宁波首次出局,取而代之的是此前从未入榜的佛山和合肥。

图片

图片

图源:第一财经

因此,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宁波楼市的红火与城市实现良性发展明显相悖。

倘若缺乏强势产业支撑、好的工作机会及社会保障制度,房价仍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情况下,那就会倒逼年轻人流出。

宁波近几年人口增长是很不错,但想要巩固既有优势,仍需在产业层面狠狠发力。

图片


宁波近些年的发展变迁,其实隐含了城市发展的逻辑转向。

曾经,身处制造业时代,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液,需要有港口作为配套,海内外对于重化工原材料需求很大,这座港城风头一时无两,GDP长期力压武汉、成都、南京、长沙等省会城市。

步入服务业时代,城市发展逻辑变了,由投资驱动转为消费驱动,全社会商品销售额占GDP的比重更为关键。相应的,港口优势一再被削弱,人员加速流动,机场、高铁的价值不断被放大

置身这一背景下,宁波开始掉队,被一众城市赶超,经济总量长期在10-15名之间徘徊。

所幸这座港口之城经济韧性强劲。2020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408.7亿元,同比增长3.3%。

回顾去年4个季度GDP的累计增速,宁波从一季度的-7%到上半年的-0.6%,再到前三季度的1.9%,最终全年增速定格在3.3%。能取得这一路攀高的成绩,宁波可谓披荆斩棘、成绩不俗。

对于城市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隐忧,宁波也并没有熟视无睹,正试图夺回昔日荣光。

去年6月,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公开表态:“宁波城市能级不高、核心功能偏弱,说到底是服务业,特别是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不够发达。”

在他看来,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打造更加完整、更具竞争力的服务经济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相融相长。

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宁波在提升三产比重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19年,宁波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49.1%,2020年这一数据为51.4%。

只是对比南京、杭州、苏州的66.1%、68.1%、52.5%而言,宁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抢夺人才、加强创新层面,仍需补足短板。

图片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目前,宁波已经将创新人才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在不久前披露的公文里,人才引进被放在第一位。

其中提到,到2025年要实现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数、数字经济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等六大重要指标倍增目标。与此相应的是,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目标中,宁波也将“高素质人才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摆在了首位。

不可忽视的是,宁波有着集聚人才的良好基础。作为著名的院士之乡,上百位宁波籍院士遍布全国,总数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因此,在人口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回流的大趋势中,宁波仍有契机大力引进人才、创新产业、强化隐形冠军的品牌力,与杭州错位发展,走出一条二次崛起之路。

如此一来,楼市的红热也不再只是一味炒作概念的“虚火”,昔日的"明州"也不至于没入历史的尘埃,逐渐黯淡。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金角财经
363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城市新中产读本,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