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不是金融,实至名归还是掩耳盗铃?

2019-12-17 10:51:10
读懂数字财经
关注
2019-12-17

金融科技不是金融,实至名归还是掩耳盗铃?

中国从来不缺金融机构,近几年也不缺金融科技公司,更不缺能赚钱的公司,缺的是有科技强大的科技金融机构,或者说有金融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还能长期发展的公司。

2019年,金融科技行业寒冬,一众金融科技上市公司股价狂跌,私募市场同样惨淡,监管的不确定性被认为是金融科技行业的最大风险,行业进入发展周期的下行期。

但是,WeLab的融资经历似乎没有影响,在2016年的金融科技红利期,WeLab获得了10亿元B轮融资,这在当时虽然也是一笔不小的融资案例,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多数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企业融资都很顺利,金额都不小;但在整个行业低迷的2019年,又获得了一笔金额更大的C轮融资——11亿元人民币。

有趣的是,其此前披露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在金融科技公司中并不算特别出翘,究竟,为什么WeLab的融资可以不受行业周期影响?我们先从东南亚说起。

1、 东南亚的十三分之一

中国人是幸运的,因为相对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持续发展的金融科技,我国的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提高,但印尼人民就不一样了。

2017年12月,国内金融科技监管趋严后,出海东南亚渐成潮流,而印尼则是主战场。

印尼有2.6亿人口,是仅次于中国、美国、印度的第四大人口大国,占东南亚人口的40%;人口结构以年轻人为主,其中18-35周岁的年轻人占据了70%,这些年轻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同时,包括印尼在内的整个东南亚市场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以上特征意味着,以金融科技为手段的,小额、高频、大基数的互联网贷款,在印尼具备着天然的生存土壤,而且这片土壤还多是未经开采的处女地。

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出海,得印尼者得东南亚。

可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印尼度过短暂的蜜月期后,面临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牌照。

国家金融服务管理局(OJK)要求所有在线贷款机构在监管机构注册。网络借贷公司从运营开始,到申请正式营业执照时都将受到OJK的严格监控;印尼监管机构印尼通讯与信息部信息应用司司长 Samuel Abrijanti Pangerapan 曾称用户可以尽可能多地向这些平台借款,并且不用偿还,因为这些公司是非法运营。

这意味着,金融牌照是P2P和金融科技公司在印尼是生存的必需品。而WeLab已经获得了这个必需品。

2018年9月,WeLab与印尼大型综合企业集团PT Astra International Tbk(简称"Astra")旗下子公司联合成立合资公司PT Astra WeLab Digital Arta(简称"AWDA"),通过App——Maucash为印尼客户提供纯线上贷款服务,在印尼落地的第一年,Maucash已经拥有超过60万用户;2018年10月,Maucash已经成功获得牌照,而该牌照的拥有者目前只有13家。

值得一提的是,WeLab一直被认为有一部分P2P业务,但读懂新金融与WeLab核实后发现:二者完全没有交集。误会的来源:WeLab在发展初期与内地部分P2P平台有过业务合作,早前也一直被诟病P2P资金占比较大,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WeLab在内地的品牌我来数科的P2P资金也已基本完成优化,今年底全部转为机构资金。而Maucash所获得的牌照,一直被认为是印尼版网贷备案,但实际上这个牌照是针对所有网络贷款业务的,并不是一定要从事P2P业务。

2、 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

东南亚不是一个特例,WeLab的发展战略中,有一点是与所有同行都不一样的:拿牌照。

2019年4月,WeLab旗下全资子公司WeLab Digital Limited(简称"WeLab虚拟银行") 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虚拟银行牌照。此外WeLab在香港的平台WeLend,还持有放债人牌照,是香港最大的纯线上消费贷款平台。

2019年10,WeLab与印尼大型综合企业集团PT Astra International Tbk(简称"Astra")旗下子公司联合成立合打造的Maucash获得了印尼OJK颁发的金融科技牌照(也有称P2P牌照)。

而在内地业务方面,WeLab拥有融资担保和融资租赁牌照,但笔者并未发现其在小贷和消金牌照上有动作。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内地业务的合规开展,因为我来数科所涉及的撮合模式其实并没有放贷牌照的限制。而WeLab中国区总裁潘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未来公司会在融资担保业务、租赁业务继续做线上化的尝试,绝对不排除申请互联网小贷牌照——在合作伙伴合适的情况下、在政策合适的情况下做直接借贷、直接承担风险的业务。可见其在不同市场上也会有不同侧重和策略考量。

凡是金融科技公司,都将去金融化作为首要目标,这与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的标杆性带动有很大关系,早在2017年,蚂蚁金服就宣布,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随后"BTJ"关联的金融科技集团也频频做出相同表态。

但实际上,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都在不遗余力的拿牌照,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金融科技最终还是离不开金融业务的,即使不直接接触风险,也必须经营风险。众多金融科技公司学到了"标杆们"的面子,而WeLab看清楚了"标杆们"的里子。

WeLab创始人及集团CEO龙沛智在讲话中多次提到科技金融,其对WeLab的定义也更多偏向为一个科技金融公司,而非金融科技。既然是金融,那么持牌经营就是底线,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

12月12日,在电商们厮杀正酣时,这家与电商无关的企业在深圳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C轮战略融资11亿元人民币,而这轮融资是2019年迄今大中华区金融科技最大融资案。

同样是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2019中国金融科技上海高峰论坛上"发表的观点与WeLab的发展战略极为契合,他表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有三大原则,即坚持持牌经营、坚持依法合规以及坚持权益保护;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要做金融服务必须要持牌。"。

WeLab能够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其官方公布的各项增长数据外,读懂新金融认为有两个方面:

第1, 是对自己的清晰定位:金融科技是手段,科技金融是本质,科技要发展专利,金融业务则必须有牌照。有了牌照之后,监管的不确定风险就大大降低,未来的想象力则大大增加,毕竟持牌的科技公司,不是一家常规的金融机构。

第2, 是多地市场的联动性,在2019年WeLab的布局已经有三大市场、六大品牌,从WeLend到淘新机、虚拟银行到我来数科、印尼的Maucash、天冕大数据实验室,无论是科技还是金融,都形成了联动的网络,这些网络可以抵抗各类风险冲击,也可以联动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另外引用一句龙沛智的原话:(资本市场)缺的是好项目,这个市场上钱是很多的,他们不缺钱,但是投资人的想法就是要看好宏观经济跟项目前景。

铃铛响时,我们可以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永远捂不住天下人的耳朵。无论是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必须持牌才能长久的发展,金融科技公司不是未来,持有金融牌照的"牌照科技"化发展才是。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读懂数字财经
583文章
·
0评论
·
3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