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亿元ABS发行背后,浙商银行“多种姿势”为民企引来资金活水

2018-12-17 19:16:48
野马商业实验室
关注
2018-12-17

近日,浙商银行成功发行2018年第一期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下称旭越微小项目),发行金额为26.34亿元。

来源:独角金融


据悉,旭越微小项目是浙商银行首单小额分散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对应的基础资产为浙商银行小企业主贷款。在业内看来,这是浙商银行响应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架设直接融资通道的一大重要举措。


事实上,浙商银行一直注重改进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方式,今年8月至今陆续推出了多个创新性的债市融资工具,以“多种姿势”不断为民营企业架设出融资渠道。浙商银行的做法引起不少的业内“围观”:引流债市活水,是否真的能够直击“融资难融资贵”顽疾、纾解民营企业的融资渴求?


打通小微企业直融通途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营企业却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公开信息显示,我国的民营企业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能够获得的银行信贷资源却仅有40%左右。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现状在于,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都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低。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除了上市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其余的非上市企业融资大多只能诉诸传统信贷,甚至铤而走险进行民间借贷;苛刻的融资条件、高昂的利率,成为摆在民企融资面前的巨大阻碍。每当银根紧缩,民营企业本来就不占优势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被进一步压缩,流动性压力之下企业难以为继,风险频发。


市场的空白,某种意义上就是创新的机会。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缺失,成就了浙商银行另辟债市蹊径、服务民营经济的创新之举。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多次发声,要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浙商银行本次适时发行的旭越微小项目,主要聚焦于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着力为小微企业打通直融通途。


超过26亿元的发行规模,不仅为1000多家微小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弹药支持”。而在我们看来,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释放了贷款额度和风险资产,摆脱了商业银行资源约束的“紧箍咒”,进一步提高了银行放贷能力,使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也能源源不断地为更多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输送炮弹”,真正做到了把风控技术和基础资产运营能力转化成为获取经营资源和融资条件的生产力。


市场投资人对旭越微小项目的热捧可以佐证我们的观点。簿记当日,有超过20家投资人参与投标,优先档证券获得近5倍的认购量。最终票面利率,优先A档为3.7%,优先B档为3.8%,为近期发行同类产品最低。


旭越微小项目之所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成功发行,并受到市场的欢迎,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为支持民营经济创新之举大力“点赞”,另一方面也在于投资人对于项目基础资产、交易结构和履约能力的认可。


公开信息显示,本期证券入池资产囊括了1009户借款人的1058笔贷款,单笔贷款平均金额仅为249万元。而从地域和行业上看,这些资产散布于京、沪、苏、浙多地的商贸、服务等行业;“小额、分散”的资产构成,不仅满足统计学意义的上的“大数法则”,也极具普惠金融的特质,契合了证券化的内在逻辑。


而它的交易结构,则是将上述微小企业贷款资产委托于信托机构,设立特殊目的信托发行可交易证券,以信托财产所产生的现金作为还本付息的有力保障。这种用资产信用替代主体信用,以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为支持来发行证券,达到现时融资的目的,可以说是当前国内法律环境下保证“真实出售,破产隔离”的最优选择;投资人视其为当前配置证券化类产品的热点领域也就顺理成章了。


“多种姿势”引流债市活水


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究竟怎么破?从旭越微小项目中我们可以窥见,证券化工具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创新玩法,多种债市工具并举,以债市为“源头”换得民营企业融资“活水来”。它不仅进一步拓宽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也增强了商业银行自身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现了参与各方的共赢。


事实上,旭越微小项目并非浙商银行为民营企业打通直融市场的首次尝试,今年下半年以来,浙商银行在这一领域亮剑频频。



8月17日,浙商银行发行了银行间市场首单应用区块链技术、直接以企业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ABN(资产支持票据)——“浙商链融”。此单ABN(资产支持票据)与传统ABN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其基础资产。它运用“区块链+证券化”的方式,让企业“趴”在账上的应收账款资产进入直接融资市场,助其盘活上下游应收账款,缓解应收账款积压、三角债等难题。截至目前,“浙商链融”累计发行金额共计17.28亿元,极大地激活了企业的现金流,缓解了困扰企业的应收账款积压共性难题。可以说,这一铺路搭桥构建平台生态圈的探索,发挥了金融科技的最大效用。


8月29日,浙商银行发行200亿元规模的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该项金融债的发行,对于银行来说,突破了负债来源的局限,降低了资金筹措成本;对于银行来说,债券市场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本身。在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通过为商业银行提供专项的债券融资渠道,放大其服务小微企业的规模和能力,或是当前条件下迅速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最具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银行利用小微企业金融债,已累计发放小微贷款近850亿元;而其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质量一直都处于较好水平,同期不良率仅为0.92%,远优于行业平均。可谓银企双赢,实现了良性循环。


10月15日、11月5日,浙商银行又快速响应央行新政,先后在其主承销的“18荣盛SCP005”、“18德力西SCP001”两单债券的基础上创设了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这一衍生工具的运用,相当于帮助购买债券的投资人上了一份保险,减轻市场对民企债券违约的顾虑,从而能让更多风险偏好各异的投资者共同参与债券市场。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6单支持工具落地,创设额度达8.2亿元,成功促成民营企业完成融资金额达31.2亿元,已为今年自工具推出后发行单数最多的主承销商。


无论是浙商链融、小微企业金融债、CRMW,还是最近刚刚发行的旭越微小项目,浙商银行这些帮助民营企业疏通直融渠道、链接债市蓝海的有益尝试,和它“以民营资本为主体、以民营企业为客户基础”的内在基因息息相关。这家根植于浙江这片民营经济热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时的15个原始股东中13家是民营企业。服务民营经济,是浙商银行自身天然的使命,也是各界赋予它的期望。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野马商业实验室
853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