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小贩到“亚洲巴菲特”——惠理谢清海的价值投资哲学

2016-04-19 18:02:46
财富派金融大咖说
关注
2016-04-19

他曾是流落街头的男孩、协助舅舅卖凤梨的少年商贩,如今却是身家数亿的投资名家。是什么样的经历能使他冲破命运的枷锁,命运的束缚?他一手创办的惠理集团,如何能成为香港首家上市基金管理公司?为何业内人士称他为“亚洲巴菲特”?本期财富派《金融大咖说》专访“亚洲巴菲特”谢清海,为您讲述如何凭着拼命态度和自学能成长为“股坛的金手指”和“亚洲巴菲特”。

访谈实录

 

主持人王康:

听过很多关于您的传奇故事 我们想请您详细介绍下当年您为什么会选择价值投资这样的投资哲学?

 

谢清海:

在70年代,第一次了解价值投资理念是当我读到《MONEY MASTERS》这本书的时候。当时我还是一个财经记者,那时的我真的是眼前一亮,原来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价值去买车、买东西,证券也是可以根据其内在价值去买的。


之后我就非常认真地读了所有关于价值投资的书,例如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价值投资思想的奠基作品)等等。当时那些书籍还比较简单,而且讲的是关于如何投资美国市场的。那么,当时我就反思,这样的投资哲学是否可以用在亚洲市场呢?我其实当时还是不那么确定,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种方法和商业本质没有区别,就是低买高卖。放在股票上,只要符合3R原则就可以了,这3R包括:正确的公司、正确的人、以合适的价格买进,符合了这三点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个需要决策的就是:如果你要买,该怎么买?最早的时候,我们都是些小角色,所以都是从市场上买入,成为公司的股票持有人,但是股票市场是很波动的,所以作为长期的基本面的投资者,我们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在一个合适的价格上买的这家公司吗?如果你买的价格是对的,就可以长期享受这家公司增长带来的价值,价值投资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常识就可以理解。

 

主持人王康:

70年代的香港市场是炒风盛行的市场,很多操纵市场的行为,我们也读到很多类似于这样的新闻,问题是,您如何坚守价格投资理念?

 

谢清海: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包括内部人交易在内,还有操纵价格等,价值投资者一定要分清楚,你是在买股票还是在投资公司。从80年代开始 香港的上市公司的贪腐被ICAC(廉署)清理干净了,所以八十年代我进入证券市场的时候,有很多股票存在一定的问题(背后有庄家) ,但是公司没有问题。所以我想再次向大家强调一个概念,在我们的理念里,我们买的其实是公司,而不是一个公司的股票,这些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异性的。我们想要买的公司一定符合如下条件:干净的公司、良好的管理、价格不贵。同时,一定要做一些很好的业务的公司。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我们就不会选择投资。


当然,有些财务数字是没办法操纵的,例如现金流和红利分放。只有好的公司我们才会投资,烂公司不会有好的现金流,当然也不会有分红的。所以,当我们的投资组合里有几个很好的投资项目时,他们会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收益,这些收益允许我们可以有一些投资失误。基本上我们的投资组合里会有三分之二是好公司,剩下的三分之一被证明不是那么好的公司,业绩比较差,有的时候也会遇上运营公司的人不怎么样,这样会比较痛苦。但是,投对的好公司会带来大量的收益,这样会允许我们有一些失误,所以,价值投资是很不容易的,我有几点心得:对差的公司设定止损线,选择对的公司进行长期投资,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成长。


… …


(完整访谈请点击腾讯视频)

 

http://v.qq.com/cover/x/xsocu6u09oc16es.html?vid=o0186qet9vc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财富派金融大咖说
3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