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逆风而行

2016-01-01 17:56:19
李晓晔
关注
2016-01-01

行业低潮,弃暗投明自然是容易的。摸索一条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路,个中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恰如唐人吕温在《孟冬蒲津关河亭作》一诗中写道:“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在过去的一年中,见证了太多过去做调查的同行、前辈离开媒体行业,去做PR、去做投资或者公益。甚至,有人自杀有人入狱。许多曾经耳熟能详的纸媒停刊了,很多人喟叹,新闻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有人感慨有人行动。也有传统媒体出身的人,投身到新媒体创业大潮中,包括我47岁的老领导秦朔创业做了自媒体“秦朔朋友圈”,新京报元老迟宇宙老师做了自媒体“商业人物”。他们在摸索一条纸媒衰落中的内容重生之路。越来越多传统媒体的精英入局,共同托起了新媒体的大盘。


诚然,这是一条艰难的路。过去我们在媒体大平台上,绝大多数企业对媒体人怀着敬畏之心。以至于很多身处其中之人,甚至分不清是平台成就了个人,还是个人成就了平台。我们将平台的影响力等同于个人的影响力。甚至我们有些同行,用平台的影响力去谋私利,最终跌下神坛,身陷囹圄。媒体人的转型总是很艰难,仅仅是甲方思维到乙方心态的转变,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努力总有希望。


2002年底,我进入媒体行业实习那一年,《中国经济时报》的同事王克勤写出了《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并且获得了时任总理批示,但是出租车行业的顽疾却没有去除。当2015年,大家都在用滴滴、优步出行时,出租车行业的垄断被打破,黑幕消弭于市场化程度的增加。站在今天回望来路,总理批示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后是被技术革新带来的市场化竞争解决掉了。与之对照,我们如此落后的金融体制,会不会走上一条类似滴滴、优步重构出租车行业的革新之路?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这些媒体人可以做什么与这些改变商业规则、让世界变得更简单更美好的创新企业共成长?


如果说做野马财经,定位于关注金融创新,是希望于与这些创新企业共成长的话,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为了避开和主流财经媒体的正面竞争。我们做互联网金融、大公司的金融布局、新三板这类相对主流财经媒体关注少的领域,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制基本还是管制的,对市场影响最为重大的消息基本来源于一行三会,和科技领域重大新闻来源于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制落后的已经跟不上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顶起了草根金融的市场化逆袭之势。很多金融创新源于这些企业,他们迫切的需要用户和投资人关注,但是却得不到主流财经媒体的青睐,但这些企业所做的事情却非常有创新性和价值,却远未被发掘。此外,注册制改革和新兴战略板的开启,将从2016年开始深度重构中国资本市场,上市门槛降低了,舆论多元的声音无论从满足投资需求或者是外部监督的角度都变得更为重要了。这正是野马财经成长的巨大市场空间。


去年有次登陆公众号后台,有粉丝留言说自己是郎酒某地分公司负责人,他说他们有一个代理商去年帮忙销售了近亿元的酒,但是今年经济形势不好,这家代理商处境艰难,提出向其借周转资金,但是因为自身发展有资金需求,并不能出借资金给这个合作方,希望了解有无其他融资方式。我回复他,为什么不做供应链金融?他问,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后来的结果是,我给这位粉丝和野马财经曾经报道过的做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拉了一个微信群,然后他们现在成为合作伙伴,实现了多方共赢,兼大欢喜。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认识到在这个新媒体连接一切的时代,有诸多可能,原来,我们可以不止是媒体。报道可以成为一个入口,建立和实体经济更紧密的联系,解决更深层次的痛点,创造更大的价值。


纸媒的衰落和精英的出走,让岁末年初的传媒行业一派隆冬时节万物凋敝之态。新媒体上亦是删文、封号不绝于耳。平安夜,石扉客的一段话刷了屏,他说:“媒体这一行,做了整整十五年。我入行时的总编和主管,现在统统在监狱里了。我入行时的媒体单位,现在连刊号都被吊销了。对我们这一代媒体人来说,再也没有比今天更萧瑟的平安夜了吧?恋恋新闻路,沉沉家国梦。寂寥旧时光,无计问归程。 “这话在我们这些从业十几年,干财经调查出身的人听来格外有感触。


就如同王克勤的调查报道没有解决的出租车垄断问题最终被市场化竞争解决掉一样,深度调查解决不了的问题,换一条“新媒体+”之路,能否通过传媒助力这些中小的金融创新企业成长,帮助他们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进而倒逼我们落后的金融体制做出改变?或许走得通,也未可知。


行业低潮,弃暗投明自然是容易的。摸索一条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路,个中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恰如唐人吕温在《孟冬蒲津关河亭作》一诗中写道:“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李晓晔
3文章
·
0评论
·
3粉丝
野马财经创始人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