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三板成交量在节后也会像你一样有点懒了?

2016-02-17 20:25:16
掘金三板
关注
2016-02-17

春节假期过后,相信很多人都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假期现象:感觉没玩够,似乎更累了,更明显的是干活比较懒散

春节假期过后,相信很多人都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假期现象:感觉没玩够,似乎更累了,更明显的是干活比较懒散,老板们对此也很捉急啊。蹊跷的是,这新三板似乎跟咱一样,也懒惰起来了: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2016.02.15)成交量只有7039.24万股,相对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016.02.05)的成交量大幅下降42.46%,这还真是奇怪了,难道新三板也“歇懒”了?


是偶然还是必然?


其实,如果你把时间拨回至2015年春节,你会发现,这种现象同样出现过:根据股转系统的统计数据,2015年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2015年2月25日)新三板成交量为2795.37万股,相对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015年2月17日)的成交量大幅下降31.84%。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么说,新三板还真是和咱们一样,一放假就歇懒了!

但是呢,2016年和2015年出现下降的直接动力则不同——2015年节后第一天交易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动力是协议转让,而2016年节后第一天成交量下降的动力则来源于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两个方面,如下表所示:

为什么新三板成交量在节后也会像你一样有点懒了?

数据来源:全国股转系统


那A股是否出现了同样的假期效应呢?从2015年和2016年的个股平均成交数据来看,答案是几乎没出现:


2015年2月17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的个股平均成交量为14.28万手,而2015年2月25日(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的个股平均成交量为14.60万手,基本与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持平。


2016年2月5日,A股的个股平均成交量为10.22万手,而2016年2月15日,A股的个股平均成交量为9.44万手,波动幅度不超过10%。


两种不同的假期效应


为什么A股的假期效应明显不如新三板强烈呢?我们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构成存在区别:A股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投资市场,而新三板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节后,机构投资者会理性地对节前的政策和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合理调整和布局新的一年的投资策略,从决策到调整到位,这中间存在一定时滞。而A股的个人投资者则偏于情绪投资,一般并无完整的规划。这样一来,节后,A股的个人投资者照常交易所以成交波动不大,而新三板的机构投资者则会进行调整布局,成交相对来讲会有一个下降。


关于这个说法,某券商投资顾问也认为,成交量出现下降的原因是市场告别自去年11月以来的分层亢奋期,节后市场聚拢人气尚需时日。


那为什么2015年和2016年新三板假期效应的直接动因会不同呢?我们认为这个主要是由交易方式的差别造成的:根据股转系统的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2月17日(2015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981家挂牌企业中,做市转让的企业仅有164家,占比仅仅为8.28%;而到了2016年2月5日(2016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新三板5687家挂牌企业中,做市转让的有1310家,占比达23.03%。


这样一来,在2015年春节,虽然做市商能够贡献不少的成交量,但是由于做市企业非常少,做市带来的成交量波动也就相对较小,而协议转让就成了促成波动的主要原因;到了2016年春节,做市转让企业占比大幅攀升,做市带来的成交量贡献超越协议转让,这样做市转让和协议转让的调整波动共同作用,促成成交量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2015年春节前15个交易日,协议转让企业的平均成交量为2589.88万股,是做市转让企业平均成交量的2.40倍,这也说明了2015年春节期间,协议转让对成交量贡献的主导作用。


回归是趋势


那这种成交“懒惰”会持续下去吗?相信很多人会担心这个问题。有机构人士认为这波成交量萎缩主要是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引领投资偏好下行,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我们认为,从历史经验数据来看,成交量逐渐回归应该是趋势。


下图截取了2015年春节前后的成交量走势图(单位:万股),从这个走势图来看,成交量有望在近期内回升至正常水平。

为什么新三板成交量在节后也会像你一样有点懒了?

数据来源:全国股转系统


正如,前文所说,机构投资者有一个调整布局的时滞,除非机构投资者确实不太看好现在的行情,当然波动是在所难免的。


研究员 彭承天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掘金三板
215文章
·
0评论
·
16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