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正式进入万家时代 135家A股公司发起并购挂牌公司

2016-12-20 19:22:13
叶露
关注
2016-12-20

新三板的“万家灯火”能否取暖?

2016年12月19日,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新三板挂牌公司达10000家。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里,野马财经在欢庆的同时,为大家整理了这一年来新三板的点点滴滴,供各位看官评赏吐槽。


新三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这一年来颇受争议,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但是,新三板终究还是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


网信证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高鹏鹤对野马财经表示,挂牌公司过万,是一个里程碑,这个成绩凝结了监管机构、挂牌企业、券商、审计、律师、评估、财经媒体等各方的心血和共同努力,新三板未来会更好。


纳斯达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发展了近五十年,新三板的发展已经是超英赶美的速度了。中国版的微软、Intel和Facebook等公司一定会出现在新三板上,这只是时间问题。


而无论是监管机构、企业、投资机构,还是媒体,最关心的都是新三板的流动性和制度建设。


四个数据探知流动性


1、 三板指数


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9日,三板成指从1448.29点跌至1196.25点,最高1448.29点,最低1139.99点,跌幅达19.42%,振幅达20.77%,交易额达1336亿元;


三板做市指数从1438.01点跌至1083.08点,最高1442.45点,最低1073.47点,跌幅达24.68%,振幅达25.66%,交易额达782亿;


新三板指数从2015年4月初达最高点(三板成指2134.31点,三板做市2673.17点)至今,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指数已分别下跌43.96%和59.48%。



上图来自choice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挂牌公司数量远多于2015年的今年,交易量的增速远低于挂牌公司数量的增速。

 

2、定增募资

 

增发方案实施完成的相关情况与数据如下:



其中,以协议转让方式完成定增的共有1759家(占总完成定增家数70.22%),共计1966次,募集资金达798.26亿元;以做市转让方式完成定增的共有746家(占总完成定增家数29.78%),共计875次,募集资金达437.35亿元。


上图数据来自choice


另外,据Choice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已有3100家企业共计发布3720次增发预案,拟募集资金达2350.44亿元。

 

整体来说,2016年相比2015年,参与定增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募资(拟募和已募)金额却均减少。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并不乐观,从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个市场似乎并不热衷,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对此,中信建投某位新三板从业者对野马财经表示,目前投资者不热衷于新三板市场,其实也正常。现在热度不高,主要两方面:


一,在现有流动性问题下,很多机构看重的是退出机制,而不是账面浮盈;

二、一些机构是做财务投资,对于很多新三板企业的行业及前景根本看不懂。


从这两方面考虑,很多股权投资机构都是持币观望,遇到很好的机会才会出手。

 

3、转板情况

 

10000家挂牌公司中,有58家新三板公司向证监会进行IPO首发申报(以证监会首次披露为准),仅一家公司成为幸运儿——江苏中旗(831223.OC)于2016年12月20日,完成向A股市场创业板转板,上市后股票名称为中旗股份(300575.SZ)。而2015年有3家。

 

4、上市公司收购挂牌公司

 

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新三板与上市公司的沟通和合作也变得日益紧密。据Choice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9日,已发生超135起A股公司收购新三板公司的案例,涉及资金总额达570.97亿元,而收购方案以停止实施告终的16起案例涉及金额达194.36亿元。


上图数据来自choice


万家过后,制度何从?


三年的扩容,迎来“万家”灯火。特别是2016年,随着挂牌速度的加快,制度建设随之而来。


年初,股转系统一纸《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拨动着券商们心里的弦。从监管层面来说,该评价体系能督促主办券商勤勉尽责,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如今新三板企业破万,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券商们表示“压力山大”。


自2016年4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券商们因未勤勉尽责收到的“自律监管措施决定”明显增多。中信建投某位新三板从业者向野马财经表示,“2016年监管相对严格,随着股转文件的下达,券商对于企业的督导任务也越来越重,一些券商都在招聘持续督导员呢。”


不过,她随后解释道,目前任务繁重主要是督导体系在日趋完善中,部分工作要因监管要求临时突击完成。 “很多此前督导时未看重的地方可能会随着一纸文书在短时间内成为必须加班加点完成的工作。未来随着挂牌数量的持续增加,监管层也在通过各种其他措施规范市场,届时,我们要做的更多是按部就班。”


去年年末提上日程的分层制度于今年6月24日正式公布入选创新层名单,不可置否的是,该制度的落地让部分企业站上了新三板的金字塔尖。不过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首批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在享受融资、估值等红利之前必会面临更严苛的监管,比如高管董秘的资质认定就先拿创新层“试点开刀”。


正所谓进出有度,随着分层的落地,摘牌退市制度也随后而来。10月22日,监管层起草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主动摘牌与强制摘牌的相应条款,同时给予了券商们一定的摘牌裁量权。


“摘牌属于重监管,在挂牌门槛相对不高的时候,摘牌条件也不会太简单,毕竟大面积摘牌与现阶段鼓励为主的理念有些背道而驰。”中信建投某新三板从业人员如是说。


不过,联讯证券副总裁曹卫东曾向野马财经表示,“不符合维持挂牌条件的企业强制退出,一些优质的,或发展阶段,与新三板当前定位不符的企业主动退出新三板”,退市的市场化和常态化是必然趋势。监管部门选择在挂牌公司接近一万家规模的时候出台退市制度,有合理控制挂牌总体数量的意义在里面。


随着“进出门”的管控,新三板优胜劣汰意味显现。对于已经挂牌的企业,流动性、融资则是他们更关心的问题,“款款而来”的私募做市搅动着新三板,在此之前,做市业务全部由券商承担。


深创投、朱雀等10家私募机构获得新三板做市业务试点资格,虽说整体数量还不多,但类似鲶鱼效应,容易激活市场。


按高鹏鹤的话来说,“分层、私募做市商、摘牌等制度都是系统工程,是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中信建投相关人士亦指出,新推出的制度是在不同的方向上推动新三板发展,协调企业和资金的平衡。


有量变,更需要质变


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告诉野马财经,破万是新三板的一件大事,表明新三板从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新三板的活跃与否是和体制定位、制度红利直接关系,和挂牌企业规模扩大无关,挂牌企业的量变不会直接引发市场的质变。


 

市场需要政策红利的正确引导,他日新三板市场的上涨或许如做市制度刚推出之时一样,在新政的引导下,市场才会出现明显异动。

 

不过,对于目前现有制度的推进,券商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向野马财经透露目前推进的节奏有序正常,我们要做最好的预期,但也要做好明年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准备,“最看好私募做市的推出时间,因为其进程最为透明且具有落地性”;

 

而中信建投某位新三板从业者则认为,私募做市是为了增加流动性,让投资者能够择机退出,但新三板的流动性并不能用主板的标准来衡量,毕竟新三板没有涨跌幅限制,如果力度把控不好,容易适得其反。

 

她认为,新三板目前的状态更适合大力推动分层制度。“分层制度就是要区分企业的质地,通过制度管理让投资人更清晰地看出哪些企业相对优质,从而引入资金。”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叶露
103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