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信任危机:医疗纠纷事件发酵 市值一天蒸发275亿

2021-01-05 19:43:28
达摩财经
关注
2021-01-05

医疗纠纷频发

撰文 | 舒克

出品|大摩财经(ID:damofinance)


3000亿市值的“大白马”爱尔眼科(300015.SZ)正面临“封刀门”后最大的信任危机。

 

2020年12月31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在微博讲述了自己在武汉爱尔眼科手术后右眼视网膜脱离的经历。据艾芬称,2020年5月艾芬经熟人介绍去武汉爱尔眼科进行白内障手术,累计花费约2.9万元,但术后视力并未好转,继而在2020年10月发现右眼视网膜脱离,接近失明。她认为,爱尔眼科在手术前及手术中违背医学诊疗流程,并认为对方摘除自己原本几乎正常的晶状体“没有必要”。

 

艾芬曾参与一线抗疫工作,此事在元旦假期引发广泛关注。针对此事,爱尔眼科于12月31日发声称“诊疗符合规范”后,1月2日凌晨再次发声,称集团调查组已经在1月1日连夜赶赴武汉自查,并愿意为艾芬女士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在1月4日的最新回应中,爱尔眼科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对于是否在术前做了眼底检查,爱尔眼科称,检查了艾芬的手术病历,在病历上有术前检查记录和术后第一天眼底检查记录。


图片

 

不过艾芬对于这份核查报告并不认可,表示“看了爱尔眼科集团的核查报告后的直觉: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管理混乱,推卸责任。”


图片

 

同样对爱尔眼科质疑的还有投资人。从2020年8月开始,爱尔眼科的股价就一路高歌,从40多元飞涨,2020年12月31日达到75.5元的历史新高,收盘市值达到3087亿元。1月4日,开年第一个交易日,爱尔眼科低开低走,收报68.22元,跌8.91%,市值蒸发275亿。

 

值得一提的是,爱尔眼科对于本次纠纷从未披露任何公告。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关于纠纷事项的提问也未有回复。对此,有媒体引述律师意见称,根据相关规定,爱尔眼科的回复内容已经在网络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属于应当披露的信息。

 

民营医疗机构第一股

 

爱尔眼科的创始人是现年56岁的陈邦。和大部分民营医院一样,爱尔眼科也是从承包公立医院科室起家。成立爱尔眼科之前,陈邦已经通过代理椰汁饮料积累了第一桶金,但是在海南投资的房地产和在台湾建设的文化主题公园相继折损,让其血本无归。

 

随后,陈邦机缘巧合了解到可以通过购买医疗器械放在公立医院治疗的方式“合作办医”。凭借在长沙本地的人脉,陈邦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拿到设备和技术,与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成立了白内障治疗中心,同时兼做当时正流行的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开始“科室承包”的生涯。

 

2000年,监管层整治公立医院 “院中院”现象,陈邦将他的眼科中心从医院中剥离出来,在沈阳开设了第一家爱尔眼科医院。之后,陈邦开始以与他人或单位合资的形式成立连锁医院,爱尔眼科也逐渐做大。

 

2009年10月,爱尔眼科登陆创业板,成为“民营医疗机构第一股”。官网信息显示,目前爱尔眼科业务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在中国内地、西班牙和新加坡拥有3家上市公司,眼科医院及中心数量超过600家,内地年门诊量超1000万人次。

 

截至三季末,陈邦通过爱尔医疗投资和直接持股,控制爱尔眼科44.38%股份,是上市公司实控人。在最新的福布斯排行榜中,陈邦以1048亿财富排在内地富豪榜第28位,继续蝉联湖南首富。

 

爱尔眼科能够成功,与其选择的“赛道”不无关系。

 

本次涉事的白内障项目,一直是爱尔眼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白内障手术带来的收入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23.77%、19.29%、17.62%和15.02%,仅次于视力矫正的屈光手术。

 

白内障手术和基于准分子激光的屈光手术大部分依赖仪器设备,这就给了爱尔眼科快速扩张的基础。爱尔眼科从沈阳起家,2009年登陆创业板时年营收仅有6.06亿,到2019年营收已经达到99.9亿,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

 

此外,爱尔眼科还通过收购大举扩张。2014年开始,爱尔眼科陆续引进中钰资本等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从体系外收购眼科医院,经培育盈利后再置入上市公司,最终实现并表。

 

2020年三季度爱尔眼科业绩暴增就是最明显的例子。2020年,爱尔眼科通过定增加现金的方式完成了对天津中视信、奥理德视光、宣城眼科、万州爱瑞、开州爱瑞等公司的股权收购。随着多家医院并表,2020年第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收44亿元,同比增长47.55%;扣非净利10.02亿,同比增长85.49%。

 

2020年12月,爱尔眼科又披露了收购大理华山眼科医院70%股权、汉中爱尔阳光眼科医院51%股权和汉中爱尔奥斯美眼视光门诊51%股权的收购方案。

 

不过,这种扩张模式也给爱尔眼科埋下隐患。截至2020年9月末,爱尔眼科商誉余额为41.26亿元,公司对应总资产为165亿元,商誉占资产总额比重接近四分之一。高企的商誉给爱尔眼科埋下了减值隐患,仅2019年计提的商誉减值就达到4.45亿。

 

本次发生纠纷的武汉爱尔是爱尔眼科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后者业绩的重要来源。截至2020年六月末,武汉爱尔总资产1.85亿,是爱尔眼科所有子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2019年,武汉爱尔营收在爱尔眼科所有子公司中排名第一。2020年上半年,武汉爱尔实现营收1.56亿,占爱尔眼科当期总营收3.75%,仅次于长沙爱尔,实现净利润0.28亿,占当期归母净利4.14%。

 

频频爆发的医疗纠纷

  

在本次纠纷发生前,爱尔眼科曾在2020年12月29日迎来投资者调研。当时,有投资者提问“医疗事故怎么去把控”,爱尔眼科回复称“医疗质量是爱尔的生命线”,“公司医疗质量一直把控得很好”,“高于国家标准”,并表示“绝大多数医疗纠纷并非医疗事故,纠纷是沟通问题或服务质量引起的”。

 

裁判文书网显示,爱尔眼科旗下医院多次因医疗纠纷被患者告上法庭,并被判决作出相应赔偿。

 

武汉爱尔涉及医疗损害的案件共有7件,其中4件以原告撤诉或调解方式结案。其余案件均以武汉爱尔赔偿告终。

 

此外,黄冈爱尔眼科医院在2019年因聘用不具备独立诊疗资格的执业助理医师独立开展诊疗,被黄冈卫健委做出警告和罚款2.4万的行政处罚。


图片

 

爱尔眼科拳头产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也曾因“封刀门”饱受质疑。2012年2月,台湾眼科医生蔡瑞芳宣布,他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多年前接受“LASIK”即“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的患者,在十多年后视力出现明显下降,他分析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因此,蔡瑞芳宣布,为了防止手术后遗症的发生,他个人将停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由于蔡瑞芳是台湾引入“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第一人,因此引发主流媒体关于该手术安全性大讨论。

 

虽然爱尔眼科对此紧急辟谣,但仍无法打消外界对其王牌项目的质疑。最直接的表现是,当年爱尔眼科准分子手术项目首度出现毛利率下滑。此后数年,爱尔眼科的各项业务虽然毛利率有所调整,但以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为主的屈光手术仍是其最高毛利的产品。2020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的屈光手术毛利率达到54.39%,贡献了37%的营收。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达摩财经
323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