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人寿一季报中的转型玄机:把握均衡,加大银保期交与个险力度

2018-05-04 17:47:26
今日保
关注
2018-05-04

作为新生代险企——珠江人寿生于2012年,逢中国保险历史上最大的一波扩容潮,50余家险企先后林立而生。彼时亦是保险业剧烈变革的十字路口,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位于市场前列的险企巨头占尽资源优势,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新生代险企存量生存空间有限,但亦刺激该批次险企需要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巨头的保险之路。鲜花与荆棘同生的探求路上,“保险姓保、回归本源”的时代潮流中,如何转型,怎样转型成为这批保险公司的共同命运,也是当前乃至未来保险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转型根基

偿付能力达标和现金流充足


比转型更重要的,是活下去,可以保持公司的健康运转。


2018年开门“不红”的寿险行业中,中小保险公司因新单保费下滑导致的现金流问题,行业颇为关注。


现金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保险公司经营的生命线。持续的现金流、一定的流动性水平也是保障险企日常经营的前提。


珠江人寿2018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流动性较2017年第四季度大为改善。


2017年第四季度,因为正常开展资金运用投资净流出,公司净现金流为-21.14亿元,而本季度公司实现整体净现金流24亿元。


为了保持流动性水平合理安全,珠江人寿建立了现金流预警机制,定期对未来现金流缺口提前预警,并作出提前安排。并在配置资产时充分考虑为来的现金流情况,选择流动性好和可变现性强的投资资产,以在需要时变现资产满足流动性需求。


与此同时,另一生命线指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依旧保持100%以上的底线。

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的背后,往往是险企对业务节奏的把控,辅以资本规划、费用控制、择机减持股票等改善公司偿付能力的举措。


发债、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是险企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有效手段。


内外兼修

保持一定规模和盈利,抓好服务


早已跨越百亿保费平台的险企,需要找到一个保费增速和转型、盈利之间的平衡点。


珠江人寿的奥秘在于,长期稳健较高的投资收益和服务抓手,加之保持一定的保费规模。


2017年,珠江人寿新单保费达255亿元,较2016年同期微增5%,在行业85家保险公司中排名第24,站稳前1/3阵营。


同年,珠江人寿8.72%的投资综合收益率换来45.15亿元的强劲投资收益,之前两年总资产投资收益率分别是9.77%、9.30%。


收取保费手段相差无几的市场环境中,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是中小保险公司实现盈利的重要保障之一。


越是转型攻坚阶段,越需要树立品牌知名度,而服务就是最好的抓手。


据悉,为保证投诉案件及时高效处理,珠江人寿建立了投诉管理系统,投诉处理人员能够通过这套系统在1个工作日内准确记录客户投诉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调查、沟通、审核,结案后自动形成电子档案。


3月15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2017年145家保险公司投诉处理考评的通报,并进行排名。珠江人寿在72家人身保险公司中以96.9的得分排名第一。


值得关注的还有,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都会在第一季度出现亏损现象。原因,和寿险公司运营模式相关。


主打开门红的季节,费用支出成本高于其他季度;另外大部分投资项目年底才分红并体现收益,故相当部分的寿险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亏损。二三四季度会逐渐平衡一季度亏损,并实现盈利。


转型方向

做大个险+调整产品结构


压缩银保趸交、突出个险主渠道作用成为当前寿险行业转型的主流方向。


保障公司健康运作的基础上,珠江人寿也开始快速推动渠道端、产品端的转型举措。


产品方面,银保渠道主推普通型费改年金产品,同时积极推动银保趸交产品向长期产品过渡,而在个险渠道公司则主推多种重大疾病以及轻症责任的长期健康险产品。


这方面已初见成效,珠江人寿第一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3亿元,相比于2017年四季度的12.8亿元,环比增长达136.7%。


渠道方面,对个险渠道进行调整和倾斜,在人员引进,产品研发,网点铺设,营销活动等方面支持个人代理渠道的发展。开发系列行销辅助品和组织开展业务推动活动,逐步提升以销售期缴保障型产品为主的个人代理保险渠道在公司中的业务贡献和价值贡献,进一步加大保障型产品的推动力度,持续提升件均保费和人均产能。


个险继2016年度同比增长172%后,2017年个险渠道保费同比增长46%。


或许正是得益于上述转型战略调整,保费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8年一季度珠江人寿净资产同比增长10.1%。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今日保
45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